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明清之际,中国的十大商帮,是商业经营活动的主体。在此期间形成了商业伦理,商人懂得了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商人把儒与商结合起来,把知识经济与商业经济结合起来,把经济活动与上层建筑结合起来。因此,商人利用积聚的财富,积聚文献、字、画,建设了藏书楼与书房,藏书为了教育子弟,藏书为了文化,藏书为了附庸风雅,藏书是将金钱转化为知识与信息,将金钱资本转化为知识本钱。商人的藏书是所有藏书家中最具规模的藏书,商人藏书推动了刻书、印书、教育、科举,促进了文俗风化的好转,推动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湖州藏书文化地域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藏书与著书相结合,藏书与刻书密切相连,藏书与售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藏书的内涵丰富而富于文化的张力。藏书家的藏书目的和意识各异,但殊途同归,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古今大量的论证表明,我国书文化的历史既是一部藏书事业史;又是 一部人类与水火抗衡的历史;也是一部人类与战乱搏斗的历史;更是一部人类爱书、 读书的历史。加深对此的研究,对提高全民的书文化意识,形成全民藏书、爱书、读 书良好风尚,推动社会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 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散议中国书院李才栋书院这个名称始于唐开元间,历史悠久,使用也相当广泛。书院是中国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兼有聚书、讲学、祭祀使命的教育机构。它是以相当数量的藏书为先导,并将藏书与讲究学问、传播知识、培养德性结合起来的教育机构。其教学活动包含着教师...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着极其灿烂的古文化,书籍作为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之一,经历着由繁到简、由物质到数字的发展,通过官府藏书、私家藏书、寺观藏书、书院藏书四大藏书性质、目的与现代藏书的对比,说明古今藏书是从"以书为本"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转变的。  相似文献   

6.
清代名儒阮元毕生倡言学术文化,文选楼是其重要的藏书处所之一。为了纪念乡贤、弘扬选学,阮元将它命名为隋文选楼。阮元有着深厚的“选楼”情结,他的藏书、读书、校书、刻书等学术活动都与文选楼紧密相关。虽文选楼现已圯毁不存,但阮元藏书精神将永世长传。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苏南一带都是中国的藏书文化中心。该地区的藏书楼之多,藏书质量之高,藏书数量之丰,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该地区崇拜经籍、重视文化的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一代代藏书家们的聚书、刻书活动,使得大量的图书藏存于苏南地区,促使该地区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文化水平,也使得该地区文脉绵延,名人辈出。  相似文献   

8.
宋人读书之风浓厚是宋人藏书与宋代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宋代文化发展并非只有一个诱因。从文化视野上看,雕版印刷术的出现、市民经济的崛起、两宋频繁的战争、官私藏书的蜂起,最终成为导致宋代藏书繁荣发展的四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私人藏书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美学意义.私人藏书是藏书者个人经济能力、知识修养与价值观及人生追求的重要表现,也是私人藏书这一现象得以发生与长久存在的重要原因.私人藏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种文化行为,具有强烈的伦理色彩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刘承幹兴办嘉业堂藏书楼的历史背景,分析了其藏书刻书的特色和他本人的藏书思想,对嘉业堂的历史地位和刘承斡为传承祖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做了较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嘉业堂"聚而复散"的原因作了简要分析,希望能为文献学研究和中国古代藏书文化研究提供一些线索与信息.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作为晚清时期声名显赫的中兴名臣,被尊奉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完人,其学问造诣之深,古今罕见。他终生以书为伴,并形成一整套藏书思想和读书之道,其内容为现代人们的图书收藏与阅读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湖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和典籍聚散中心,不仅藏书文化源远流长,而且著述繁富。本文立足于藏书,对湖州丰盛的藏书与繁荣的著述之互动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这种互动关系对内表现为:学者因著述的需要而藏书;藏书家因藏书而成为学者。对外则表现为: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以利于收藏刊刻;学者借阅湖州藏书而成就自我,撰写出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文版国外编辑出版类图书,其内容和形式有九类,编辑理论和其流程往往包括在概述和指南性著作中,这些著作一般还涉及出版史、出版基本理论、出版管理、出版流程、业务计划、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  相似文献   

14.
闽台客家图书除了包含大陆传统意义上的图书,还包含装订成册的学术论文和私人印行的文献及小册子等类型.数据源为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及客家研究机构三大系统。按照不同的分析标准,得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客家图书研究的主题主要是客家方言,所占的图书百分比为最高;在出版年份上呈现出总量和比重不均衡分布的规律:出版机构则呈现集中于几个出版机构与零散出版的规律;客家图书的个人或团体著者呈现不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图书版权贸易已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是中国出版走向世界的桥梁。文章从阐述图书版权贸易与图书出版产业的内涵入手,在现有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图书版权贸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对图书出版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建国50年中国古籍出版的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统计方法总结了建国50年古籍出版的总成就,然后分析了这一阶段在出书结构,影印古籍,整理出版领域,古籍数字化等特出方面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书价上涨幅度与高校图书经费的增加不成比例,90年代以后,图书馆新书入藏量锐减。新华书店预订书目不能完全反映国内各种类型出版社新书状况。这些都为图书馆界采购带来困难。增加经费,扩大采购渠道,少花钱,多买书,买好书,是目前图书馆缓解经费紧缺与读者剧增矛盾惟一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教育图书的出版逐渐增多,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从图书采访的角度对当前我国高职辅助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出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强调高职辅助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出版应符合高职特点,应具有针对性、使用性、易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 The Bibliotheca Alexandrina (BA) has develop- ed a workflow for turning printed books into digital books. The process starts with selection of books to be digitized, which is done mainly by BA’s Library Service Department. Books metadata is entered into the Digital Lab database. Metadata entry is followed by three core phases: scanning phase, in which the digital copy is generated; processing phase, in which image enhancement is performed; and OCR phase, in which text i…  相似文献   

20.
很多图书馆处理剔旧图书,主要方式是往废品收购店一卖了之。这样做使许多图书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有诸多消极影响。剔旧图书的处理应该采取多种方式,除某些图书因涉及政治因素等特殊原因必须奉命适量销毁之外,应采取公开拍卖、赠送保存和限期封存等方式。以多种方式处理剔旧图书,既可满足政治需求,又可以充分发挥被剔旧图书的应有作用,如,保存版本、见证历史和满足收藏者愿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