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平 《西北师大学报》2004,41(5):128-132
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政治 ,政治文明的基础是法治。民主和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实行宪政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宪政的实现必须具备良好的宪法、完善的宪法保障制度、分权与限权的国家体制等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2.
解读政治文明,阐释了政治文明的价值目标就是正义,政治正义的基本内涵包括程序公正与实质正义,自由和秩序即政治正义的具体表现;紧接着,政治正义的实现必须经由“法治”;基于宪法的“母法”天性,宪法的贯彻实施——宪政——就是整个政治文明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写入宪法,这是我国宪政史上又一重大发展。在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修改的宪法,既是政治文明的产物,也必将推动政治文明的发展,更是维护政治文明可靠性的利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政治文明与宪法关系的论述,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是宪政中国生成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从党的十六大到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对政治文明地位的正式确认,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的实现有着特别的意义,政治文明与宪政在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将极大推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行政与宪政的关系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政治文明的重大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宪法基本理论对二者关系进行阐释,最后得出中国走向宪政之国的路径,以期为我国现阶段法律与政治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实现要依靠宪政文明来保障。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政就没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由暴力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转向文明的、对话的、理性辩论的政治。宪政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9.
宪政文明是现代社会政治文明的精神要义,反映了政治文明的现代化程度。宪政文明的发展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综合工程,不仅仅停留在器物与制度这些外部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依赖于宪政观念在全社会的普遍确立,养成一种当然的宪政思维习惯和意识风格。这种宪政思维不能从实在法的内部去寻找,而应当将眼光投向宪政文明的人性基础、伦理精神以及自然法则等领域,探寻宪法文明所蕴含的普遍安全、利益刚性、权利先在等理念。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理性的角度审视,宪政与现代政治文明有着密切的发生学关联,它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坚实基础和核心灵魂。离开宪政,现代政治文明就丧失其基本的依托平台,并失去其生命与价值。同时,宪政又是现代政治文明发展的理性选择,两者之间具有历史与逻辑的内在契合性。在现代社会,宪政是通向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宪政起源于政治文明的发展,是政治文明的产物,宪政构成现代政治文明的内核,丰富并演绎着现代政治文明,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之际,我们要采用多方途径推动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论述了宪政和政治明的关系,阐明实施宪政是建设政治明的核心,并提出了实施宪政的几个措施,如加强宣传、理论研究、制度建设和宪法司法化等。  相似文献   

14.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民主宪政的一项基本原则.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人宪法,是中国寻求实行宪政以来的首次,更是当代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的最新突破和发展,它将为真正实现民主宪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架构中的两大命题。民主要求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法治的核心是宪政,本质是限政。有限政府就是政府权力受到法律与社会有效制约的政府。因此,政治文明下的有限政府必然表现为民主政府和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报刊对实业振兴和政治立宪的关系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主要存在着两派观点。一派认为,中国要建立宪政制度,先要振兴中国的实业,实业是建立宪政的基础。另一派则认为,宪政是中国振兴实业的前提条件。只有实行宪政,建立起国会,责任内阁,制订宪法,中国才能最终达到振兴实业的目的。振兴实业和政治立宪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发展经济与政治民主化的关系。争论实际上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两难处境。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英国贫困问题与宪政调适谫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英国现代化的深入,贫富分化加剧,贫困问题及其所导致的秩序和法治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英国政府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中叶期间,十分关注并尝试于对这些社会问题的宪政调适。宪政调适实际上是政治体制现代化对工业革命以来经济和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英国在现代化过程中议会和选举权的变革,工业阶级地位的提升,以及对贫困等问题的宪政调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社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从内涵视角分析宪政,宪政概念的表达和解释具有多样性,且歧义丛生。舍弃内涵的差异性,从外延上透视其内在规定性,宪政是具有政治权力合法性、政治关系稳定性、政治行为规则性和政治发展可预测性的政治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以广角远景镜头观察中国历史,尽管传统中国并没有出现成文的宪法文件,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并不缺乏宪政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中国古代的政治运行当中发挥着根本法性质的作用。根据文化遗传学的观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宪政基因长期以潜在的形式传递而没能生长成宪政的制度,其根本症结在于恶劣的生态环境,而不是在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自身。  相似文献   

20.
美国宪政体制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宪政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制度创新,是美国获得长治久安、国力突飞猛进的制度保障。影响美国宪政体制的因素主要有来自英国的普通法传统、殖民地自身的政治经验以及源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创建新体制的过程中,美国既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新思想的吸纳,更有对自身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