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成为共识.文章以"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在外语课程思政的导向下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以期为其他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给予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疫情期间,我国超大规模在线教学加速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类教育形态的深度融合。课程创新是中国高等教育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抓手,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将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本文以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英美文化"为案例,阐释如何通过重构传统教学时空,打造基于慕课的外语混合教学"新常态",为构建"互联网+"的外语教学生态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职业学校体育课程应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想,要想上好体育课,体育教师要认真领会先进的教育理念;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文化科学素养;体育教师要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样,才能适应新世纪体育教学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相似文献   

4.
依据集群式模块课程理论及专业培养目标.将职技高师财会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宽基础"阶段和"活模块"阶段."宽基础"阶段分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和教育类基础3个板块,每个板块又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基本技能训练课."活模块"阶段分为专业类和教师教育类两大模块.在具体安排课程时,一、二年级以"宽基础"为主,三、四年级以"活模块"为主,缩减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相似文献   

5.
打造区域教育发展"新常态"成为新的教育发展观,这既是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教育战略的宏观导向,更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召唤。苏北大丰在区位、经济、文化优势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立足"三创"融通,衍生出大丰教育新常态,产生了较好的聚合效应。"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根植于中国特色教育价值和地域特质之中,不断创优资源,有效统整,促进配置均衡;"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新举措,突破瓶颈,营建相对稳定的科学管理生态;"新常态"教育的"新",必须创生课程,丰厚内涵,为学生生命成长积淀文化基因。唯有如此,教育的"新常态"才具有真正的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导向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军 《时代教育》2010,(8):270-270,286
"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理念.本文基于这种理念及十多年在从事中等职业一线教育工作中对职业教育的思考,谈谈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7.
文章选取国内24所高校的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作为样本,从课程体系的框架结构和开设的具体课程两个方面展开调查,发现当今的课程体系存在板块组合特征明显,缺乏灵活性、课程设置"学科化"趋向明显,社会适应性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给出了构建柔性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开设课程等建议,希望能对当前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探讨高职公共外语的课程设置问题。认为高职院校公共外语的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以下三个方面:《课程要求》注重听说能力、强调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的特点,通用英语(EGP)和特殊用途英语(ESP)的发展趋势,以及职业教育注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同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公告外语课程设置为例,论述了高职公共外语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的思路和理据以及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一、新高考的科目设置 在现有文科、理科、艺术、体育等学科分类和实行高中全科会考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以"语文、数学、外语"3门课程为主体,根据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分3类设置考试科目.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大背景下,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制定了兰州工业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产学研结合,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宽口径、活板块"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建立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特征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制定了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建设方案及项目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以母语的价值体系为本、外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以及探寻两种语言及文化的"第三空间"三个方面探讨了就新常态下大学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紧紧扣住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符合关注人的发展的教育观,强调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以就业为导向"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始终,尤其是课程设计的全过程。文章通过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四个要素的分析,指出职业教育课程要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协调,与学生的生涯发展相协调,与区域的职业院校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VOCSCUM课程模式是以职业教育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它是以"能力"为目标的链式课程模式.文章就VOCSCUM课程设置,课程范型等中观研究的主要内容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经济发展新常态与职业教育改革二者相互牵引,共同促进,前者为后者指引方向,深化改革力度;后者为前者的建设提供助力。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要保障外界支持力度及教育办学制度环境,实现"三个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和"两个衔接"的办学体制改革,以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之道与职业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5.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特色,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课课程设置,要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文化基础课在课程设置时既要为专业服务,又要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既要重视实用性,又要为学生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八所高校职业技术教育学硕士的培养方案,认为我国目前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上存在学术导向与应用导向区别不清、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学科特征等问题,提出在培养目标上应以学术性培养为先导、以应用型的职业教师教育培养为主体,在课程设置上应借鉴国际经验、加强职业科学的建设、开发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群、完善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课程框架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与企业相互影响机制探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职业教育通过其培养目标的导向机制和课程设置的规范机制,在人才培养、技术支持、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对企业产生着深刻影响;企业以其生产特性从人才出路、经济扶助、场地设施提供等方面对职业教育产生巨大影响.两者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了联结两个领域的新的运行机制:职业资格准入、行业协会居中协调、教企融合.  相似文献   

18.
工作过程导向是目前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也是近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文章系统探究了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因和目标定位,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三个维度总结了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基于德国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对北京市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9.
课程文化历来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演化。新时代正在推动着课程文化进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十四五"发展规划、教育现代化2035进程、后疫情的教育生态等方面的诉求。具备"新常态"的课程文化,总体展现出共生性、智能性、自觉性、协衡性、审美性等特性。课程文化的"新常态"要持续发挥对课程高质量建设的积极效果,最主要的是充分发挥人为因素的能动性,即需从政府、社会、学校、教师、技术等维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和路径,协同一致,形成合力,筑牢课程文化的"新常态",以更加契合新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20.
高等院校和普通高中的不断扩大招生,使中职院校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和困难。面对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成为了中职教育的当务之急。课程设置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分析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对中职教育中的课程设置从观念和方法上进行研讨,为中职教学给予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