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北开埠后英国资本开始大量输入,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为了迅速打开东北市场、弥补贸易逆差、掠夺中国东北财富,英商资本开始在东北矿产领域大量投资,掠夺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2.
戴立群 《中国索引》2006,4(4):52-57
英国索引学会(以下简称学会)2006年年会于7月7日至9日在座落于英格兰东北部历史悠久的达勒姆大学(Durham University)召开。笔者有幸以英国索引学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及信息专业工作者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认证会员以及中国索引学会名誉理事的身份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文以本届年会为例,从英国索引研究和索引工作者、索引培训、索引的普及和教育以及国际索引学刊《索引家》四个方面来探讨英国图书索引的发展现状,并就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文中“索引”一词,如无其他说明,则专指图书索引。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日本对我国东北邮政的侵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896—1921年日本对东北邮政的侵入 邮政权是国家主权的一部分。鸦片战争以后,同其他领域的主权一样,中国的邮政主权也落到了帝国主义国家之手。英国利用五口通商条约,首先在中国的贸易口岸设立了邮局,即所谓“客局”,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争相效尤,中国的邮政主权开始遭到破坏。1896年,在海关总税务司、英人赫德的直接插手下,中国的邮政由海关兼办,从此,中国的邮政权完全操诸帝国主义之手。 东北三省的邮政,原来相当发达,不仅有官办的驿政,而且有商办的“民信局”。海关兼办邮政后,驿政自然便落到了海关税务司之手。日本由此开始了侵略中国邮政的历史。1896年,海关在牛庄设邮政总局,辖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邮务。不久,邮政总局改设奉天,增设副总局于牛庄、吉林府、哈尔滨、宽城子、安东、锦州府等6处。当时,在东北的外国势力主要是俄国。但日本野心勃勃,逐步向东北渗透,以图取代俄国。 日俄战争期间,牛庄被日军占领,南满邮政易手于日本。以此为发端,日本开始在东北自办邮政,设立“客局”。由于日俄战争的军事需要,1904年7月,日本在东北设立了邮电通信机关,称递信官署,其中央机关为邮便管理局。1905年5月,邮便管理局改为邮便电信  相似文献   

4.
刘战 《兰台世界》2012,(19):37-38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期间,在东北强制推行"国策文艺",宣传所谓日本"侵略有理"的谬论,美化在伪满殖民政权统治之下黑暗的社会现实,将日本的文艺大量输入到东北以取代中国的民族文艺,使伪满文艺成为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东北的舆论宣传工具。日本殖民者妄图以此来愚昧同化中国东北人民,使东北人民忘掉自己的祖国和文化,成为听命于日本侵略者的奴才,在精神上彻底征服中国东北人民。  相似文献   

5.
王健 《兰台世界》2016,(24):110-112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通过直接在辽阳开办金融机构企图控制辽阳乃至中国东北的金融业,以达到控制中国东北的经济命脉的目的。通过九一八事变,日本直接军事占领中国东北,并扶持傀儡政权伪满洲国政府建立"中央银行",并推行严格的伪金融政策,以达到日本实际控制中国东北金融的目的,榨取中国东北人民的血汗,为其侵略战争提供经济支援。  相似文献   

6.
早在19世纪末,日本就开始觊觎中国东北。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从沙俄手中攫取了中国东北旅大地区的租借权和从长春到旅顺的铁路及附属地。为了加强殖民统治和进一步扩大侵略,日本统治集团内部提出"满洲移民论",开始陆续向中国东北进行移民,大量移民组成各种开拓团入殖中国东北各地,强占农民土地,建立移民村落,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弥荣村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有日本武装移民第一村之称。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可以分为试点移民、  相似文献   

7.
东北抗日义勇军打响了中国抗日战争有组织、具规模的第一个战役,开始了中国人民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得到了全中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声援和关注。东北抗日联军曾经发展到11个军,3万5千余人,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8.
教会女子教育是中国近代教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西方列强势力的侵入,中国东北营口开港,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东北创办女子学校以传播基督教教义和培养妇女基督教徒,客观上对中国东北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我国女子教育启开一扇窗子。  相似文献   

9.
韩开琪 《档案时空》2015,(11):12-13
为实现图谋已久灭亡中国的野心,日本于1931年6月在中国东北制造了“中村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借机向中国东北当局发难,集中关东军于沈阳进行威胁.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东北境内的关东军突然对沈阳炮击,并同时在吉林、黑龙江对中国发起进攻,至1932年初,日本得势侵占了中国东北全境.在此民族存亡之时,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抗日救国呼声骤增,江华亦然,保存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档案馆的中华民国20年10月21日的《江华民报》全文登载了当时江华县立高小学生杨森的《反日救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10.
日本对中国东北的移民是除军警系统以外的一切入侵中国东北的日本移民,包括政治移民、农业移民、产业移民、教育移民、商业移民、技术移民、林业移民和铁路自警村等诸多类型。  相似文献   

11.
《兰台内外》2011,(5):57-58,38
"满洲国":中国近代第一个伪政权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觑觎中国东北,将其视为"希望的土地"。"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就宣称要在东北"建立一个由日本国支持、领土包括东北及蒙古、以宣统皇帝为元首的中国政权"。为实现此目标,从1932年9月开始,关东军特务便开始策动各地汉奸"独立"。  相似文献   

12.
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媒体上的中国形象笔者曾于1996年9月至1997年9月在英国威尔士大学学习一年,其间对英国新闻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给予了足够的关注。然而,想通过英国媒体了解中国,情况往往令人失望,因为英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不仅数量少,而且将中国描绘成一个落后、腐败...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侵华计划,这次事变是以日本自导自演的柳条湖事件为开始,对中国整个东北进行军事占领,开始了在东北长达十四年的残酷殖民统治。这次事变严重践踏了中国的主权,对中国人民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东北人民,家不成家,国不成国,完全沦为日本的奴隶。随着时间推移,九一八事变使东北民众的心理产生了一连串的变化,发掘这些变化与东北抗日的联系,可以让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九一八事变。  相似文献   

14.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全境,随即将东北经济纳人战争体制,对东北工业实行垄断性经营。为了不断满足侵略全中国和东南亚的急需,日本一方面对东北人民敲骨吸髓、聚敛可以搜刮到的一切财富,作为原始资本,投人到工业中去;另一方面从其国内向东北大量转移资本和机器设备、在东北建起强大的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据专家估计,到抗战末期,东北工业生产总量已经超出日本本土之上。  相似文献   

15.
东北重地,一个血性男儿的土地,重工业基地为新中国缔造了无数“神话”。当人们将关注的目光逐渐移向沿海地区的时候,东北似乎成为了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再到今天的振兴东北,犹如一条滚烫的热流,从中国的沿海直入中国内地,这个背负众多国人骐骥的土地,再次  相似文献   

16.
伪满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日本法西斯侵略东北的14年中,日伪不断扩大、加强警察势力,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与镇压,充分暴露其侵略野心与残暴本性。  相似文献   

17.
伪满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日本法西斯侵略东北的14年中,日伪不断扩大、加强警察势力,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与镇压,充分暴露其侵略野心与残暴本性。  相似文献   

18.
一自华盛顿会议以来,美国一直希望建立一个以合法的和有序的办事方法、门户开放、经济和政治上稳定为特征的世界。不久,美国构想的“合法有序的新世界”,首先在中国遭到日本的挑战和破坏。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出兵中国东北,妄图独霸中国。这标志着日本开始用它的独占政策来取代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事变后日本统治东北的金融,独占东北市场,垄断东北铁路,掠夺海关邮政,囊括东北产业,使美、英等国势力在东北失去市场。根据伪满洲国海关报告,1932年东三省进口货物总值为193,991,900海关两,50%来自日本;出口货物总值为384,462,17…  相似文献   

19.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燕行录》记录了朝鲜使者在中国东北地区大量的所见所闻,它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历史文献。朝鲜使者对清代中国东北地区的描述,反映了这一时期东北社会历史的变迁,有利于中国东北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