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由此可见,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来,家长会成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向家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特别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家长会是学校、家庭交流的有效平台之一,学校和家庭有机结合、相互协作、共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正>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教育工作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协作,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好的效果。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是家长。"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学校教育如何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怎样充分发挥父母这个第一  相似文献   

4.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由此可见,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连接点,一直备受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多年来,家长会成为教师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向家长  相似文献   

5.
段俊 《贵州教育》2012,(22):17-18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平等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是家长和教师进行沟通,相互了解学生情况的好机会、苏霍姆林斯毖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特别是家庭的高度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所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家长会,则是这个有机整体的润滑剂和桥梁。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班主任是雕塑心灵的工程师,他的工作是琐碎而细致的,又是极具创意和挑战的。从"心"开始是班主任工作的精髓所在。一、巧用平台用心沟通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长。"因此家长是学校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孙国瑾  魏雷 《教育》2012,(30):60-61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没有整个社会尤其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段话精辟地阐述了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和责任。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参与教育的结果。其实,  相似文献   

8.
正"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起点,学校教育是基础,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孩子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教育都是残缺的。然而,近年来社会竞争加剧,人们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也日益增加,家长们没有足够的精力教育孩子,甚至有很多家长表示根本不懂得如何与孩子交流。为此,我们  相似文献   

9.
家长朋友:这封信,我想和家长朋友们探讨"家长怎样主动和老师配合"的问题。教育孩子特别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变得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教育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近些年,学校从关门办学发展为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大量举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素质;然后又进一步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的主人、教育的生力军,开始走向学校和家长的合作。在家校合作中,我为什么强调家长要"主动"和老师配合呢?  相似文献   

10.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学校教育不容忽视,但家长对学生的影响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只有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不断加强交流与沟通,才能把教育工作做好。家校教学相长是我校创造学生美好未来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不仅是基础,而且是主导,其他都是辅助,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产生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相似文献   

12.
徐小琴 《班主任》2023,(1):42-43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那么不管老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地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因此,如何让家长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使家校沟通有效,进而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是我每次中途接班时着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家长学校是家庭和学校联系的桥梁,发挥好家长学校的作用,可以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扬长避短,互为补充。我校家长学校成立10年来,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原则,组织家长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家长与孩子进行亲情沟通,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我校家长学校被评为"沧州市优秀家长学校"。一、严把教材关,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用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教材除了能全面介绍党和国家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正"学校的复杂教育过程中产生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这是苏霍姆林斯基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一个论断。无数鲜活的事实,也证明了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地位。基于此,我校坚持多年创办"阳光教育家长学校",积极探索、建设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帮助每一位家长掌握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15.
班级里几十个学生来自几十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教育观念、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当然希望家长都是合作伙伴型的家长,但客观事实是既有合作伙伴型的家长,也有求全责备型和放任不管型的家长;有通情达理、友好的家长,也有蛮横粗鲁、敌对的家长。  相似文献   

16.
吴章春 《教师》2014,(25):13-13
正"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教育的现状如何?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学校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学校一方面能独自胜任的,必须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长,不仅仅是生物学和法律意义上的家长,更应该是教育学意义上的家长;教育不等于学校教育,而应是家庭教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地承担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家庭和学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协调一致,相互支持与配合,才能产生教育合力。要让家长了解学校,支持学校,最好的办法是让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望子成龙"是每一个家长的心愿。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人们对教育更加重视。尤其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子女教育方面的关注更不在话下。可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生的教育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重视家校的联合,就会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走入歧途。例如,某些家长只注重成绩,忽视人格教育,只知溺爱学生,忽略学生道德教育等等。另外一方面,如果学校教育忽视了家长因素,就会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事半功倍。可见,在新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一致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做到志同道合,需要真正与家长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需要学校、家长都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宗旨,共同汲取富于智慧的教育方式,去实现教育目标。为此,学校在整体上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校本化"调整,在家校协同内容上也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从教育法判例看美国政府对家庭学校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肖俊峰 《湖南教育》2005,(12):40-41
美国的家庭学校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指将学龄儿童留在家中就学,由符合教师资格的家长或受聘的专业教师对儿童实施教育,在此过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办法及教育目标均由家长自己决定。一、美国家庭学校的产生最初,美国的家庭学校是在一些保守的基督教家庭里进行的。因为尽管美国政府一直标榜其消除种族歧视,提倡多元文化并存,但是许多公立或私立学校所传授的知识和价值观与某些家长的宗教观念却不完全相符;而且,学校通过学校教育这种强势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使得许多较为保守的家庭难以接受。因此基督教等信教教徒发起了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