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流派之一。它认为,以"消费主义"为特征的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的主流幸福观是一种"他者性"的幸福观,不仅在质底上不能真正实现,而且还会造成个人人生意义的异化、社会生产目的与消费手段的异化、自然从生存根基到谋利工具的异化。据此,后资本主义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应改择马克思的"自由劳动"作为"自为性"幸福观的内容。其重要意义在于: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上,个人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克服"消费主义"所导致的幸福的异化;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们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复归正常的"生产社会";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只有选择了"自由劳动"的幸福观,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问题。生态社会主义对"幸福"观所作的探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但也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历史性"困境"。这需要当代全体马克思主义者继续努力奋斗来加以"解困"。  相似文献   

2.
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消费主义取代新教伦理成为支配资本运作的价值观基础。消费主义的支配作用使自然、社会、人及人的思想走向了"单向度化",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伦理困境与危机,思想与现实之间的批判性张力消失殆尽。面对这样的历史与思想语境,需要我们发挥道德哲学的否定性批判功能,在对消费主义的伦理反思与批判中,回归消费的本质,重新确立一种"合理的"消费伦理观,超越消费主义。对西方消费主义的伦理批判与超越,将为当今中国社会消费的和谐发展和新型社会秩序的形成提供富有启迪性的学理资源。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思想与青少年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佳状态;幸福,是人类始终追求的美好生活境界。儒家的和谐思想主要包括心身和谐、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个方面。儒家的和谐思想对当代青少年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和谐幸福观认为幸福是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和精神性需要协调地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心理体验,而当前许多青少年的幸福观存在三类需要“失和”状况。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知和谐幸福观,积极创造和谐幸福,学会体验和谐幸福。  相似文献   

4.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5.
幸福之研究     
现代人比前人富有得多.但却并不比前人幸福。幸福是人生永恒的目标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从儒家思想将幸福视为道德的伴随物到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建立,构成了中国人眼中的幸福变迁史。西方历史上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哲学家的共同努力为整个西方世界幸福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尔巴赫关于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关系方面的论述体现了个人利益、社会利益和高尚的道德伦理追求的紧密联系。真正的幸福是有利于人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心理愉悦体验。幸福是精神与物质的统一。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需要的不同层次决定了幸福的不同层次。  相似文献   

6.
席勒思想的核心是对人"自由"问题的探讨,而"自由"与人的幸福密切相关。为了加深对席勒思想的认识,本论文拟从探究席勒思想诞生的文化土壤及对西方幸福观溯源梳理的基础上,深入论述席勒人性完善与自由和谐的幸福观,以此彰显席勒幸福观对当下社会和谐发展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消费主义无限复制着种种触手可及的快乐,或廉价或奢靡的欲望满足几乎成为幸福生活的内涵。这实际上已经形成了古典德性幸福的回归与复兴的时代背景。现代德性幸福传承儒家"君子之乐"的精神典范,着眼于幸福生活的主体之维,致力于培育与塑造自觉、自愿、自律、自由的现代人格,以克服当下社会幸福主体的迷失与异化。自由人格与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内在关联,它们内在地决定着主体的理性思维、价值理想、生活模式、审美趣味与人生追求。培育与塑造幸福主体的自由人格,改善与提升幸福主体的精神境界,倡导现代社会的德性幸福,是对"生活何以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一问题在社会存在的主体维度上的积极回应,同时也是儒家传统德性幸福观与马克思"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学说相结合以构建现代幸福观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理智对人性的追问,是人的不断发现;幸福是欲望的满足和激情的释放,是快乐的体验;幸福是"由一个支配性目的决定的这样一种诱惑"……这些形形色色的幸福观究其本质反映了人对生命的承诺与追求。但对那些伟大的思想家来说,承诺是轻而易举的,问题是如何实现承诺。他们给出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教育。那么,教育如何促进人的幸福?柏拉图的两个著名隐喻"洞穴囚徒"和"舵手"以及卢梭的"自然人"的理想对此有重要启示,原来人类所有的不幸皆因"洞穴"所致,这些"洞穴"作为欲望的化身或来自于败坏的个人、或源于不健全的社会,教育促进人的幸福要通过解除习俗、传统和偏见等等这些"洞穴"对人的文化绑架来实现。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的幸福困境,既源于幸福观的结构性紧张、物质中心主义的膨胀,使得道德价值呈现虚无化的危险,又源于消费文化在大学校园肆意生长,助推消费满足与幸福感不同步增长的悖论。超越大学生幸福困境必然是复杂、系统的嬗变过程,路径上呈现为优化幸福系统、改良校园文化生态、拓展教育的幸福功能,及建设幸福文化。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幸福是在为理想奋斗过程中以及实现了理想时感到的满足状况和心理体验,它不是一般的心理体验,而是一种对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客观的、必然的、不依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体验。目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享乐主义幸福观、拜金主义幸福观和“白搭车”幸福观等病态幸福观念在慢慢地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致使不少大学生对幸福内涵的理解和幸福要义的把握出现了偏差,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应着重加强对大学生的精神幸福观、过程幸福观和德福一致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论科学消费观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的角度考察消费主义,它具有四种不同的特质,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科学消费观是以人为本,将"满足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需要看作是消费的本质"的消费观,是倡导健康的、文明的消费,遵循合理的、适度的消费,谋求和谐的消费,坚持可持续消费的消费观.科学消费观是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需要对人们的消费观念进行引导。传统意义上的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消费社会消费的目的更多地是与符号价值和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其结果是人异化于无止境的消费欲望中。这种消费,颠覆了传统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主义作为典型的资本主义的消费观念,片面夸大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把人们消费欲望的满足当作幸福的实现,把对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作为消费主义的代价,对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危害性。中国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消费主义不可避免也影响到我国,但是这种资本主义的消费模式并不适合在我国发展,影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该致力于消除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积极提倡“合理消费”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弗洛姆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幸福是个体与存在的统一,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爱是幸福的源泉,禅宗和精神分析是实现幸福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消费与幸福     
消费社会的来临,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物越来越丰盛,另一方面是人们的幸福观被错误解读。把对物品的占有同幸福度挂起钩来,似乎人生的价值、意义、幸福就在于消费的多少,这自然是错误的。而提倡精神性消费、文化性消费无疑会让人们享受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16.
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的获得比快乐的获得更需要人的努力,幸福的获得需要教育.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迅速变化的今天,高校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感悟力,提升生命的质量,应改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强幸福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行的幸福观教育进行反思,探讨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认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倡导的教育理念在现实中被束之高阁、幸福观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始终模糊不清、幸福观教育的基本内涵缺乏明确定位"是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深化改革的瓶颈.教育应关注人,关注人的幸福,关注人的幸福潜能的开掘,在自身发展中谋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8.
消费,从其本质上说是人为了实现人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而进行的对消费对象的消耗活动。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是对消费本质的异化,消费主义更是给自然及人的精神带来重重危机。通过对消费本质、人的本质及人的需要、物的多重价值和二重纬度的分析表明,低碳消费是一种反映消费及人的本质和价值的消费方式,能够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幸福观是“人的主体论”视域下的人民幸福观,是“人的本质论”视域下的实践幸福观,是“人的发展论”视域下的整体幸福观。其生成发展具有对中国传统幸福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幸福观继承创新的历史逻辑,对马克思斗争幸福观和唯物史观汲取借鉴的理论逻辑、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求积极呼应的现实逻辑等多重维度,旨在为实现中国人民现实幸福提供行动指南,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包括需求是人追求幸福的内驱力;劳动是创造幸福的源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获得幸福的重要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理想社会形态。中国共产党的当前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正是马克思幸福观当代价值的体现。因此,对马克思幸福观形成过程的梳理及对其内容的再认识,对人们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实现人民幸福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