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伦斯·克雷明是美国著名的温和修正派教育史学家,其代表作是<美国教育史>(3卷本).劳伦斯·克雷明在教育史史料的选择上,偏重于边缘史料,如布道词、诗、个人传记、档案甚至书信;在教育史编纂上,试图综合叙述史学和问题史学两种方法,发展起一种面向问题的叙述史学写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美国教育史从传统教育史学向新教育史学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西方教育史学在战后经历了从传统教育史学到新社会教育史学再到新文化教育史学的嬗变历程,对教育史的阐释也从一元发展到多元.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西方主要国家先后出现了修正派教育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教育史学、女性主义教育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史学等流派.其发展的一般趋势是:各流派都有自己的特征,同时又存在交叉和相互影响的情形;各流派研究触角不同程度涉及劳工教育史、少数族裔教育史、城市教育史、妇女与性别教育史、婚姻与家庭史、儿童史、青年史和地方教育史等领域;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存在着历史相对主义盛行和"碎化"危机.当代西方教育史学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在多元发展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在战后世界新史学发展的潮流中,美国的社会科学史学派通常被学术界认为与法国年鉴史学派、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就其所取得的史学成就及其对战后历史学发生的重大影响而言,称它们为战后国际史学尤其是西方史学界的三支最重要的新史学流派亦无不可。本篇介绍美国的这一流派。  相似文献   

4.
1828年的《耶鲁报告》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份重要文献。在进步主义史学看来,《耶鲁报告》是保守主义和精英主义的代表,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相悖,阻碍了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修正派史家对进步主义史学理论的偏颇提出了批评,认为《耶鲁报告》非但不是保守的文献,反而还是课程改革尝试的先导。不过,当下的研究者指出,不论是进步主义史学理论还是修正派史观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鉴于此,我国应加强外国教育史学研究,同时保持对国际教育史研究前沿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英美两国教育史学同属一个学术传统,20世纪60年代,随着修正派教育史学的兴起,两国的教育史研究趋于成熟,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风格:美国教育史学界热衷于争论教育史研究的范围,批评、颠覆之风十分盛行;英国教育史学家则侧重扩大教育史的研究范围,英国教育史学的变化是渐进的,而不是革命式的;另外,英美两国的教育史研究都强调借鉴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但在具体研究中,英国教育史学比美国的更富有洞见。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育史学的创立与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史学的萌芽最早出现于18世纪初。在殖民地时期的新英格兰出现了最早的教育编年史。建国以后,随着美国学校教育及师范教育的发展,教育史家遂将研究重点由欧洲教育史转向美国教育史,并从各州教育史研究发展到综合性的美国教育史研究。1919年卡伯莱(E.Cubberley)《美国公立教育》的问世是美国传统教育史学范型确立的标志。20世纪60年代以前,该范型在美国教育史研究中一直占主导地位。1960年,贝林(B.Bailyn)发表《美国社会形成中的教育》,抨击了卡伯莱模式,被视为美国“新”教育史学的宣言书,拉开了20世纪后半期美国教育史学变革的序幕。此后,美国教育史学的变革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是以贝林和克雷明(L.Cremin)为代表的温和路线,二是以凯茨(M.Katz)和斯普林(J.Spring)等为代表的激进路线。当代美国教育史学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本身的逻辑而不是普通思想史的逻辑考察,战国时期的教育流派以及流派间的传承和流变会更加清晰.战国前期的教育流派传承和发展了孔子和西周思想,主要有较为保守的“先王派”,侧重改良旧思想旧学术方法的“德教派”和“性教派”,注重具体教育制度的“制度派”,注重个人内心世界的“鬼神派”,注重教育所产生的实际影响的“政教派”和“社会教育派”,以及注重逻辑的墨子学派.战国中后期的教育流派思想更深刻,也更注重社会秩序的恢复,主要包括注重用统一的方法恢复国家秩序的“商韩派”,继承了社会教育思想的“理想派”和“教化派”,注重个人自由的“老庄派”,注重古典传统的“古典派”等.这些思想前后相承,相互影响,从不同视角构成了一个时代对教育的完整思考,亦对后来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的公共教育究竟是一个"一致"性的、"整体"性的存在,还是一个"冲突"的、"斗争"的场域,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学术话题。"一致论"派强调美国公共教育存在着"一致"的"白人—盎格鲁—萨克森—新教"文化价值理念和"一致"的科层制组织模式;它得到了美国公共教育研究中的辉格派、温和修正派以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保守派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由东北师范大学吴杰教授(已故)主编的《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一书于今年三月由吉林数育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国内系统论述外国现代主要教育流派的专著。全书二十七万字,总计十一章,其中有实验主义教育派、实用主义教育派、新教育派、永恒主义教育派、要素主义教育派、新行为主义教育派、结构主义教育派、全人教育派、终身教育派、苏联“主智”主义教育派  相似文献   

10.
"学校大辩论"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发表以来,由美国的一些"教育政治家"以著书立说的形式展开的一场关于公共教育改革的论战。对"学校大辩论"的研究几乎是和"学校大辩论"同时展开的,囊括了史学保守派、史学激进派、重建主义教育学派和批判教育学派四大流派,形成了阐释性与批判性两条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1.
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思想的演变曹明倩,舒小昀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决定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学者罗伯特·福格尔和道格拉斯·诺斯.并称他们是“新经济史学领域的主要人物”。所谓的新经济史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史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它产生于本世纪五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新西部史学派问世以来发表的美国西部小说为研究对象,提出这一文类对西部神话的三种亚类型——边疆神话、花园神话、牛仔神话——的改写,意在书写多声部的西部史,修正白人男性中心主义式的“大历史”观。这种历史修正起着对抗白人社会文化霸权的作用,表达了赋权“他者”阐释历史的政治愿景。由此,当代美国西部小说不仅参与了“诗”“史”之间的跨学科互动,还丰富了该文类的文化政治功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史家章开沅的史学思想,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是:其史学专业教育到底来自哪里?在章开沅的自述中,频频被提及的是其历史学专业的最初阶段——金陵大学历史系的两年肄业教育对其深刻的影响。民国时期的金陵大学史学迥异于其他高校的史学传统,具有明显的金大特点,因此被王绳祖称之为“新史派”。金陵大学“新史派”强调近世史领域、史料和现实关怀、开放研究的观念教育、交叉方法的专业培养等,对章开沅有着终身的影响。从章开沅之后的学术作品中可以“索隐”到其与“新史派”史学理念相呼应的学承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克雷明是当代美国最杰出的教育史学家之一,他提出“相互作用论”的教育史学观,为美国教育史研究同时也为各国教育史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他以“相互作用论”教育史学观为指导,对美国二十世纪前半叶盛行一时的进步教育运动给予了全面而理性的评价。他本人也因其在美国教育史研究中的卓越贡献,而成为美国教育史学界一位受到高度评价和赞扬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教育史学领域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公立学校颂歌模式.一部美国教育史就是民主派战胜保守派,公立学校不断发展的史诗.但自20世纪中叶末期开始,随着西方历史学的转向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美国教育史学研究模式也发生了嬗变.本文重点研究战后美国教育史学流派发展演变的历程,以便为从事美国教育史研究的学者提供相关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美国城市教育史学是以城市教育史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美国的城市教育史的研究历程进行反思的学科。19世纪末到20世纪50年代初,城市教育史并没有引起教育史学家的重视。1968年凯茨的《对早期学校改革的嘲讽:马萨诸塞州19世纪中期的教育革新》标志着美国城市教育史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美国城市教育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城市教育史学有三条研究路径:温和修正派的一致论、激进修正派的冲突论和"折衷主义"。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城市教育史学转向了"后修正主义"。  相似文献   

17.
“山药蛋派”作为一个以地域性文化特征为主要标志的文学流派,在抗日战争特殊的环境与历史条件下,处于全国整体性文化趋向中的中心地带,因而使它带有了方向性的文化意义。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中外文化的渗透,“山药蛋派”的地域性文化特征逐渐消失,在整体性文化趋向中的地位发生逆转,“山药蛋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实际上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民族主义”文艺和“战国策派”文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是相提并论的,被斥之为具有“法西斯主义”倾向的流派。研究证明,它们是两个性质迥异的流派。通过对其成员组成、文艺观、时代观以及理论渊源几个方面的辨析表明,“民族主义”文艺派是为国民党政治统制“代言”;“战国策派”文艺则为中国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殿堂中赢得一席之地而“立言”,同时还是实现该派“战时文化反思和重建”主旨的一支重要力量,自觉承担着五四以来改造国民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通派教育”经由模式,是在不古、朴质、品位、灵动、多层面、多类别的创新践行中建构起来的,它以样本引领、凸显传承为流派,经类比、演绎、定型、用模为核心,具有通派本土精神。“通派教育”视质量、效益为教育之魂,把关注学生学习作为教育之根本追求,呈现出一种独有的“南通教育现象”。事实上,建构通派教育模式关键在于运用,其特质就是不断深化课改理念。模式作为简约化运行方式,它不仅是一种标准样式,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和机制上有所创新,所以我们在建模实践方略上特别注意这样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林伟 《教育学报》2009,(2):93-99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高等教育史学扩展了研究的主题,写就了一批史学经典著作.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高等教育史家广泛开展跨学科研究,通过将历史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起彼伏的社会运动又将研究者的视角吸引到一些"边缘人群"身上,其中女性高等教育史的成就尤其显著.兴起于70年代的修正派高等教育史学也对传统史学中诸多问题进行了再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