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纪可妹 《考试周刊》2013,(68):17-18
沈从文的根在湘西,湘西文化孕育了从文散文中独特的文化氛围。沈从文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对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同时他凌驾于湘西文化之上,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文化意象:一方面对湘西自然之子的生命形态大加赞美,另一方面对湘西历史与现实中的悲剧性命运感到"无言的哀戚"。这种"又痛苦又快乐"的情绪,使他的散文具备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无论面对的是现代文学中的沈从文,还是中国学术史中的沈从文,任何人都会诧异的,旧时代文坛的叱咤风云,新时期文论领域的重新评价,他本人传奇式的经历,作品中神奇迷离的故事,秀逸、乐观的散文笔调……使人们迫不及待地想看清沈从文作品中生命舞蹈的形式和追求生命的动力源。从某些方面来说,任何作家的创作都是在创造一种生命的存在,包括创造他自己的存在。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创作却象是沙龙里的应景伴奏,苍白而乏力,而沈从文创造的生存世界是在美与爱的协奏下舞动着的生命律动,他毕生在追求一种生命,一种力的舞动。从湘西到北京、…  相似文献   

4.
《湘行散记》与《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生涯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两部作品,代表着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最高成就。通过对这两部散文集的比较可以看出,沈从文散文创作在不同的阶段显现出一些不变的因素,一方面是恒定的写作题材,另一方面是一以贯之的情感表达,它们共同构成沈从文散文创作的“不变”。而沈从文散文创作的“变”则主要体现在内容表达、情感倾向和思想内涵这三方面,造成他散文创作变化的原因是时代环境的变化与作者心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沈从文的散文及评论为证,说明沈从文乡土散文具有浓厚“形式主义-人文主义”的美学物质,在创作实践上能协调现实与想象,以美统摄真、对乡土人事作诗意重构及文化批评。此美学意识不但说明了沈从文的散文风格,更为中国散文史留下可供参考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沈从文创作思想的内涵,就必须熟悉其作品,在小说中,沈从文对社会人生的认识往往是包含在人物事件的描绘中;在散文中,沈从文却常常直抒胸臆,点明笔下人事的内在蕴函。散文《箱子岩》悲哀于在压迫下湘西少数民族生命主体性的丧失,悲愤于民族灵魂溃烂而趋向衰败。窥视《箱子岩》尚未阐明的主题便是:民族精神的改造;对待人事的内在蕴涵便是:哀其不幸,恨其不争。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在滇八年,家国和个人巨大的变动使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充满对生命的思考,这些抽象又具象的存在,成为他40年代小说、散文创作的"新变",本文立足沈从文在昆明八年的写作,并以未完成的中篇《断虹》为例,探讨小说中的云南元素,以及这些元素对沈从文创作风格的影响,而在中国现当代小说史上留下的独特样式。  相似文献   

8.
在散文《箱子岩》中,沈从文以重返湘西的姿态记录了他沿途的所见所感,在城乡和历史两种不同视阁下审视了湘西人的生命形态,在思索湘西未来的同时,也探寻着生命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作品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可分为五类,即原始质朴型、蒙昧悲凉型、独立自主型、纯美圣洁型、虚伪病态型。不同类型的女性存在性情、人格差异,寄托着沈从文对不同生命形式的认知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在以湘西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中,塑造了一群蛮悍而真诚、粗犷而纯朴、重义而轻利的水手形象.在对他们酣畅淋漓的生命形态的描绘中,沈从文挖掘他们至善至美的人性,从而表达他的无法言说的温爱,寄寓他的"重造民族品德"的文学理想.  相似文献   

11.
湘西文化孕育了沈从文散文中最独特的土壤底色,从文对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同时又于创作中表现出对这片土地的强烈反思和自我观照。这里,是沈从文散文创作的根。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主要有《水云》、《烛虚》、《黑魇》等集子,这些散文具有显著的哲理思辨性,集中体现了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精神探索、人生思考以及"美在生命"的美学观点。这些散文不但不同于他在此前的创作,显示出思想和风格的独特性,而且在文学史上也具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沈从文早期散文中充溢着轻松愉快的谐趣,这一点可以从语言、修辞、文体等方面明显的看出来。沈从文散文的谐趣中不仅常常带有讽刺色彩,还熔铸了他的社会和人生理想。这既与沈从文受传统文化影响有关,也与他的性情和创作追求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是著名小说家,也是著名散文家。沈从文的散文创作可以追溯到2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就是一部小说、诗歌、戏剧和散文的合集。自《从文自传》后,他的散文创作一发而不可收,连续写下了《湘行散记》、《湘西》两部散文长篇。前者为作者1934年冬重返湘西沿途见闻纪实;后者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评论家,他赋有"最伟大的印象主义者""短篇小说之王"等众多的荣誉名号。沈从文的文学生涯,不仅留给了人们许多脍炙人口的小说、散文等,而且他还写了很多文学评论。沈从文的文学评论数量多且其所涉及的领域亦很广,他敏锐的思维、看待问题的独特视角以及其评论的自身印象主义特色,亦在众多文学评论中独具光彩,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在沈从文的文学创作中,无论是他的乡村与都市系列小说,还是他的散文,都存在大量的血缘亲情叙事。血缘亲情为沈从文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沈从文的创作走向与抉择,体现出沈从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守望与认同。  相似文献   

17.
在沈从文塑造的一系列湘西女性形象中,既有纯真活泼的少女,又有饱经生活磨难的妓女,其人性的善良与纯朴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辉,她们寄托了沈从文独特的人性理想和生命诗学。湘西女性"美丽"与"哀愁"并存的人生,不仅融入了沈从文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审美理想,而且是其内心孤独和不被人理解的象征。  相似文献   

18.
悲悯情怀是沈从文作品的灵魂,是他散文创作的基本风格,是超越血缘、高于同情的大爱,是对生命的感动,对弱者的尊重与心痛。而在他1956年返乡时写的一组散文里这种美丽的情愫消失了,其创作风格也由悲悯转向歌颂。究其原因一是社会时代的压力对作者的影响;二是写作对象自身的变异;三是个人经历、个人观念的变异。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是一片人间净土。但边城虽然是一片人间罕有的净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并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他们的生命里也充满了悲剧,充满了苦难,充满了无常。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我们也确实读出了他对一切真、一切善、一切美的生命发自内心的祝福,从中读者也能获得心灵的具有形而上意味的慰藉。或许,这是沈从文作品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最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