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笔记小说"是80年代初以来在特定的人文环境中萌生的一种新的小说文体.它一面世,立刻受到文坛瞩目.它先由汪曾祺、孙犁等老作家发轫,并随之影响一批中青年作家,如阿城、贾平凹、何立伟等.他们自觉追求响应,成果丰厚,形成整体效应,在叙事风格上.崇尚淡泊静雅,留有空白,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世说新语》:史传的孳生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时期,其文体的复杂性带有中国早期笔记小说的共同点,它“亦史亦文”的文体特点自有其渊源和发展过程,而对这一过程的梳理可以清楚见证中国小说形成和演变的痕迹,从而为早期笔记小说的文体定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3.
阿城的小说《溜索》从独特的视角进行分析,运用到了凝练的语言表达,设计了张弛有度的文章结构,并结合烘托等表现手法,进一步表现出滇西马帮的生活特点.小说运用凝练的词汇,将人物进行生动刻画,它在继承古典笔记的基础之上,开辟了新的小说形式,成功开拓出"新笔记小说"这一小说类型.新笔记小说作者追求尝试运用新的文体形式,创新文体结...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书于南朝梁代的笔记小说<殷芸小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集志怪与志人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它的出现对小说文体的形成和完善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微型小说作为新时期草根文学的典范,"顺乎文情,应运而生",崛起于文坛.它凭借自身的文体优势,紧扣时代脉搏,获取名家认证,博采中外百家之长,积极开展学术建设,成为当代中国文坛最具生命活力的文体之一,形成了小说界的一大奇观.  相似文献   

6.
运动是文体存在的绝对形式.而这种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除去演进、移植、裂变,“杂交”是文体运动的另一方式.五四以后出现的杂交文体是20世纪中国文坛不可忽视的一种现象,它主要有传记文学、报告文学、杂文和科学小品.杂交文体诞生的历史原因是科技的进步、开放和移植的影响及社会的需要;而体裁自身的运动、文体亲本的成熟及写作经验的积累,是其内在的原因;当然主体探索精神,作家、批评家的积极倡导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和任何体裁一样,新陈代谢是必然规律,杂交文体也必然走上完善并超越自己的文体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成书于南朝梁代的笔记小说《殷芸小说》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集志怪与志人于一体,具有很高的史料文献价值。它的出现对小说文体的形成和完善作了极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8.
野史作为一种有着民间话语属性的史藉形式,包涵"私史"与"小说"两层意义。野史除了有补正史之阙的价值外,还有"禆名教、资政理、备法制、广见闻、考同异、昭劝戒"的功能。野史与小说同生共源,价值功能也大体相同。野史采用"笔记"作为著述方式以及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语增"现象,都使其具有笔记小说的特质,具体表现为"杂史小说"的出现。杂史小说是笔记小说史学品格的具体体现,它仍不出笔记小说的文体范围。  相似文献   

9.
以<影梅庵忆语>、<浮生六记>等为代表的"忆语"文是清代文人记录私人琐屑生活的回忆性文字,它以内容的生活化和私密性,形式的新颖独特,情感的真挚缠绵,于清代文坛独树一帜,另辟传统,成为清代文苑中一支绚丽的奇葩.这种文体的形成受到晚明小品、传记文学、小说戏曲、笔记和悼亡文学等多种文体或文类的影响,但又不是某种文体或文类所能简单涵盖的.它是清代文人熔铸百家而自成一体,天才地创造出来的一种"五侯鲭"、"群芳谱"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10.
一 笔记小说是中国文学体裁中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现象,当然也是小说史上渊源流长的,牢牢依附于文学之树的文体.《庄子·外物》云:“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所言“小说”概念,虽说是指一些远离大道的浅薄言议,原有的意义和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概念已是相去甚远,但也道出了“小说”在形成雏形时的某些基本特征,即笔记小说的“记叙”特征与“言论”特征,这对于我们理解以后的所谓“笔记小说”概念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对唐代正史、笔记小说、墓志、诗作等不同体裁史料的归纳分析,发现在特定文体的语境下,婆媳关系有着迥异的差别。唐人掌握了一套在不同文体环境中,刻画婆媳关系的路数。本文的研究也可以推广到其它社会关系的研究中去。  相似文献   

12.
文体范本之二十九:赋体我国古代文坛,有诗、词、曲、赋并称之说,而且由来已久,广为人知。两千年来,赋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它同诗、词、曲、散文、小说一道,组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学画廊。  相似文献   

13.
《本事诗》的性质,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立足角度的不同,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考索,得出《本事诗》的性质应该是"纪事类"诗话的前身,其文体的某些特征又受到了笔记小说、唐传奇以及诗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事诗》的性质,由于不同时代人们立足角度的不同,对它的性质有不同的认识。通过细致的考索,得出《本事诗》的性质应该是“纪事类”诗话的前身,其文体的某些特征又受到了笔记小说、唐传奇以及诗并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新笔记小说在文坛上逐渐兴起,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介入,新笔记小说不仅深得传统小说之精髓,同时也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外来文学的影响,不少作品具有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中国新时期小说园地因而具有一道奇异风景线。文章从"魔幻"的世界、"魔幻"的手法和"魔幻"的基因三个方面论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新时期新笔记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笔记小说与笔记散文有很大差别,散文与小说之最终分野是虚构.唐人笔记尚纪实.宋代笔记散文发达,其中野史散文、都市散文在人物塑造、语言创新、文体创新方面都可以比肩古文.中国古代笔记散文应得到正名.  相似文献   

17.
笔记小说这种文体在描摹性状和言语行为时,不同程度地掺入俚俗用语,更能反映语料所处时代的汉语实际;而且其中还包含了不少观察研究语言的记录。笔记小说中有关语言现象的短论和札记,对汉语词汇、语义和语用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对语言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也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部分在学术上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它“文”、“笔”并重,强调有补于世的务实文风,是摒弃文坛浮艳文风的宣言书,是我国写作学史上文体研究的典范,是包括文学文体和各种非文学文体写作的理论指南,是构成《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范公偁是范仲淹的玄孙、范纯仁的曾孙,所著《过庭录》是一部颇有学术价值的笔记小说。书中有关宋代士人的轶闻遗事、文坛掌故,可补《宋史》之阙。更重要的是,该书中有关范仲淹及其子孙的记载,是作者从其父正思处得来。范氏几代人心忧天下,忠贞为国的品质,在本书中得到了充分阐释。它是研究范氏家族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园地出现了有着传统笔记体小说神韵的作品,这就是“新笔记小说”。新笔记小说是古代笔记小说潜移默化影响的产物,也是新时期特定人文环境中激发、催生出来的一种小说体式和文学现象,它极大程度地承续了古代笔记小说的文学精神和艺术旨趣,从形式到内容都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