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巨大,但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量和质上均难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应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全程参与、高校主要承担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改变观念,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应用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2.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巨大,但我国传统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的量和质上均难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因此应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出发,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的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加大投入、社会全程参与、高校主要承担的多元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改变观念,建立知识产权人才储备、应用的社会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量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当前,高校知识产权学科教学仍然不能满足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知识产权学科教学在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学科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困境,我们应当构建跨专业协同教学模式,重视司法判例和大数据在知识产权教学中运用,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的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相似文献   

4.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理工类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规律、彰显特色、面向市场。双学位、辅修专业和特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亦应以合适的方式获得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注意和社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共中央"一带一路"开放战略和长江经济带"Y"字型发展规划地深入推进,改革知识产权综合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高校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的培育与实践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文章着重对当前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探究,切实实现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改革的长期健康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知识产权人才十分紧缺,西部地区尤其突出。知识产权人才作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拥有理工科背景是西部地方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重点。在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的指引下,西部高校应当结合地方特色,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引进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层级清晰的分类型人才培养体系、设置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以实践教学为导向加强学生实务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表明,近年来全国部分高等院校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其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更成为社会一大热点.知识产权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人才具有不同的层次性.针对区域知识产权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培养模式应当进行必要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知识产权学科呈现的内容复杂化和知识多样化使得普通知识产权学科人才培养方式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在内容上进行拓展,考量当前市场对相关人才的迫切需求和需求多样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造成当前知识产权人才供求矛盾突出的根本原因。为此,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在学科与教学建设、人才保护措施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文章分析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困境,并在上述方面中结合社会实践提供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人才学视野中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前,培养复合型人才是高校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由选择。与之相随,在摸索人才培养途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必须以人才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在人才学基础之上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推广范式较好地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前,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是高校应对知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由选择。与之相随,在摸索人才培养途径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人才培育工作必须以人才学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建立在人才学基础之上的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推广范式较好地解决了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利于高校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新,迫切需要对知识产权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这是推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亦是推进知识产权管理“新文科”内涵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应以学生发展为根本、以社会需求为指引、以知识应用为导向,促进跨学科交叉、多主体协同,通过明确知识产权管理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组建新时代高素质师资队伍,制定适应新形势需求教学体系,建设“资金+平台+基地”的教学资源,构建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实施路径,探索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知识产权管理交叉学科研究生人才“教—学—用—评”一体化培养模式,为国家、企业和社会输送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力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符合我国自身的经济发展利益。目前,我国这方面的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复合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极度匮乏。因此高校应责无旁贷地担负起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的重任,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计与教学多方面构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实验与实习课程的考核。  相似文献   

13.
“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下,高校应从“体育+养老”产业融合的视角出发,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转型对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本文围绕人才的知识融合度、创新意识、人才特征等三个方面论述了产业融合发展对人才的新需求,对当前“体育+养老”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创新培养路径,以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实现产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技术融合的推动下,原有产业发生产业融合。技术融合是多种技术融合与生成,改变了原有知识体系,产业融合后的新兴产业需要跨学科专业、理论与技能一体化的复合型工程人才。高校要针对产业融合对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特征,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只有在合适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培养出满足产业发展需要的工程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防知识产权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国防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防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国防知识产权工作的实际需求,军队院校作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在国防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应当充分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努力有所作为,为国防知识产权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6.
当前,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制约国内大学上水平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因素,相对国外一流大学,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薄弱、能力不足、专业化程度不够。针对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的特点,以及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分类管理和培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国际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强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高校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而进行的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之一。本文在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的同时 ,对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基本问题以及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存在生源结构单一、培养与需求脱节、实务型复合型师资匮缺、教学方式单调和实践能力培养不够等问题,高校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积极改革和大胆创新,如优化知识产权生源结构、探索跨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和推行基于职业导向的模块化教学等,以解决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脱节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模式,在继续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的同时,加大实务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力度。对增设产权硕士、博士的培养,增强目标定位、招生、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实现成渝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要素就是知识产权的保护,而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在于知识产权人才补给。目前成渝地区知识产权应用型人才存在较大缺口,尚不能满足知识产权相关行业的需求,原因在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多方面的实践问题,主要包括高校师资力量紧缺且不均衡、知识产权专业定位不明确、知识产权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岗位需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积极推动成渝高校协同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这一协同培养机制的基础上,建立"校内+校外"的资源共享平台、"内培+外引"的师资联动机制和"知识产权+"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