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我们担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往往着重於怎样指导儿童读书、写字和作文,忽视了说话练习。其实说话练习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特别是低年级的老师,应经常注意培养儿童具有初步的说话能力。语文教学时的复述课文大意、回答问题、联系课文讲其他的故事等,都是给儿童练习说话的机会。下面是我在二年级语文课中指导说话练习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只有倾听的份,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教学效率低.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逐步引入了"对话教学"理论,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多重对话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绝不是教师按预设教案上的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不少教师依然满堂课都在讲解,使学生很少有读、写、思和讲的训练机会.正如教育专家钱梦龙说的:"注入式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大敌,至今却没有绝迹."寻求适应教材特点的教法,向课堂要质量,是笔者始终重视的一个问题.探索并尝试运用"结合"与"利用"的教法,不但使教师感到易教、课时轻松,而且使学生感到易学、易接受.  相似文献   

4.
不少教师把讲读教学变成“教师讲、学生听、很少读”的讲解教学.课堂中,教师滔滔讲说,学生主要坐听教师灌注有关课文的主要内容,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都落了空,使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后来,许多老师对“满堂讲、满堂灌”的讲读教学的弊端有了认识,在教法上作了一些改革探索,力图变“满堂讲”为“启发式”.可是,有的老师又步入误区,把“启发式”误作“问答式”.一堂课问上三四十个问题甚至五六十个问题是司空见惯,“讲读”变成了“问读”,阅读教学变成了问答式教学.这种情况,在近几年一些全国性语文阅读教学竞赛课活动中也屡见不鲜.如最近一次全国性竞赛活动而且获一等奖的《海滨小城》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学校每年都要举行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公开课比赛,许多教师为上好一堂公开课,钻研大纲,查阅资料,认真备课,有的还请专家反复“会诊”,花了不少力气,教学中也的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但毋庸讳言,教学中也存在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教师讲得细,学生悟得少。以讲挤读,以讲代读,把阅读课变成了“分析课”,似乎不分析就没法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分析求深求透,板书滴水不漏,练习防漏求全,满足于表面上的热闹,形式上的严谨,有限的40分钟就在这分析来分析去的问答中不知不觉地过去了。结果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朗读、默读、背诵、复述的基本功得不到提高,陷进了“分析问答课”的误区。之所以出现“讲风不停,读风不兴”的怪现象,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五点:1.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忽视阅读能力的培养;2.注意了正确结果的得出,忽略了思维过程的感悟;3.学生的阅读时间得不到保障,被挪作做题或讲课用,使学生读书的机会减少;4.教师不研究指导学生如何读,而是让学生盲目地一遍又一遍地读,单调机械,削弱了学生读书的兴趣;5.一些领导在评议一堂课时,往往强调教师讲得如何,不问学生读得怎样,这在客观上为重讲轻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地位,学生很少有读的时间与机会,大多语文课题只是在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式讲解,这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阅读教学更为重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  相似文献   

7.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方面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了第一位教师"以讲代读或只读不讲",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或者教学中只是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读,不去品读课文中的精华.有些教师的教学违背了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学完一篇文章,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感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本末倒置,以练代读"的做法,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为了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8.
袁珍 《陕西教育》2002,(4):39-39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令人关注的问题:讲读课文只讲不读.小学高段语文课本,每篇课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朗读课文",而我们的一些教师却视而不见,在课堂上生怕学生朗读占用他(她)宝贵的讲析时间,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嘴巴不停地讲着、讲着,搞得自己嗓子嘶哑、口干舌燥,学生却因枯燥乏味而昏昏欲睡.其实,有些内容学生一读便懂,何必多费口舌,小语课本第十册基础训练6里有这样一句古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就是针对这种不良现象而开的一副良药,足见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仍以讲授为主。一堂课45分钟,几乎都是教师在讲,名为阅读教学实则是讲授课,学生读的机会很少。既然是阅读教学,就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主。以阅读法贯穿语文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对言语对象有实践性的感性认识。这种阅读不是放任自读,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师必须对课文内容进行必要的分析和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使他们觉得豁然开朗,对言语对象有柳暗花明之感。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些课我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在课前布置一次课文阅读,一般利用早读让他们…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如下两种倾向:一种是多讲少读,重讲轻读甚至只讲不读的现象十分明显,许多教师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篇章结构的分析上,错误地认为只有把课文内容讲清楚,分析透彻了,学生才能理解,才算完成了语文教学任务。每讲一篇课文,教师除了要把教参上的所有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还要把相关的知识也统统讲出来,教师宁愿把时间全用在讲授上,也不愿拿出时间让学生自读;还有一种倾向是不少教师注重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轻视学生自读自悟。所谓“带着问题读”,指阅读课上学生阅读课文时,老师先布置几个思考题,学…  相似文献   

11.
我在南京、苏州和上海市的几所中学里听了一些汉语和文学课,参加了上述几个地方或学校所召集的一些语文教学座谈会,感到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里先谈其中的一个。我在听文学课中感到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关于作品本身的语言方面的教学和练习太少。这不禁使我回想到1953年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在北京第六女中分析“红领巾”那一课时所说的一句话:“这堂课,语文的因素很少。”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的讲解充斥整个课堂,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很少,只有倾听的份儿,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困,教学效率低。实施新课标以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逐步引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读"与"写"又是一个古老而新鲜的话题。重视"读"与"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教师忽视书本(即教材)的使用,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被无限扩展膨胀,课外课程资源喧宾夺主,让语文课变得越来越复杂,语文课堂上最重要的文本不见了,教师上课时很少用到书本,很少让学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我们理解课文,感悟文章内涵,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这告诉我们阅读时,不要忽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要读出它们所蕴含的深意和思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但是在现实的阅读教学中,要么教师越俎代庖,以讲代读,缺乏师生互动;要么教师的讲读走马观花,很少给学生机会和时间去深入品读和感悟课文;要么教师放任自流,让学生想自己阅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做才能使"读"的功效最大化呢?笔者认为主要的方法就是教师加强对学生"读"的指引,指导学生在默读中潜心思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领悟精华、在分角色阅读中进入意境、在个性化的赛读中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但是长期以来阅读一直处于语文教学的边缘地位,学生很少有读的时间与机会,大多语文课题只是在进行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机械式讲解,这直接造成学生阅读水平低下。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对阅读教学更为重视,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呢?现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1932年的秋天,叶圣陶为法国著名科普作家法布尔的《化学奇谈》写了一篇序.在这篇序里,叶圣陶讲到,为学语文而看的书和为学科学知识而看的书,应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提出学语文应重在“读”,学科学知识应重在“试”.学语文重在“读”,这个观点值得我们深长思索.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的时间精力,大半是花在“讲”上.过去,主要是教师“讲”,讲背景,讲情节,讲结构层次,讲中心思想,讲写作方法;现在觉得光教师“讲”,学生只是被动地“听”,不好,于是教师“讲”学生也“讲”,师生交叉着“讲”,叫做“注重师生的双边活动”.这样做的结果,一堂课45分钟,往往都被“讲”挤满.“读”的时间呢?对不起,顾不上.殊不知,学生自己讲课文的时间被挤掉了,“讲”又哪里能讲得中肯?即使是听教师“讲”,恐怕也难以“听”得真切、入微.由此看来,重温叶圣陶关于“语文重在‘读’”的观点,把“读”与学习语言的关系想清楚,彻底扭转“重讲轻读”的偏向,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基本训练是“听、说、读、写”,其中读是基础,无论是“说、写”都离不开“读”。学生只有多读,读熟才能深刻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掌握语言文字。古人云“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学语文要“读”。平时,我注意观察那些在“读”上下功夫的学生,说话写文章大多清楚明白,用词造句毛病很少。由此可见,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要重视“读”的训练。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增加课堂上“读”的份量,多创造读的机会,学习一篇课文教师要“讲”,但更要让学生自己“读”。在教学中我常用较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读书。例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一个偶然的机会,有位老师在教李商隐的诗歌时,他即兴讲了李商隐的爱情故事作为穿插,没想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多次出现后,他兴奋了,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突破口。在后来的教学中,老师们就“讲故事”这个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如何讲好一个故事,如何整合教材与故事,如何丰富自己的故事“仓库”,等等,这些问题都成为了语文教师思索的课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和学生都在“讲”和“听”故事的过程中获益匪浅,可以说“教学相长”。也许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自认为的语文教学秘诀之一吧。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阅读教学应把重点放在“读”字上面.教师应树立这样的思想——课文要靠学生自己去读懂,阅读课中要有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在读中求知、读中求智、读中悟道.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