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隋樾 《文教资料》2010,(15):64-65
潮汕商人的成功离不开“人和”这一要素,更离不开当地文化对其待人处事方式的影响。本文从文化角度浅析了潮汕文化中三个最显著的代表元素——侨批、潮汕话和功夫茶,对潮商建立人际网络、进行商务沟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五山模式"试图在中国农村建立一种以生态哲学为指导思想的新型生态观.这是一种与传统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相对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观,既不是"反自然",也不是"自然主义".它是对传统自然观的革命,表现为对人与自然研究的并重,以整体性把握内在统一性的新方法论;"五山模式"项目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建构了当地新型的生态文化观念,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作用下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生态文化观念实际上是一种生态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3.
潮汕侨批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对潮汕经济和人民生活起了重大的调节作用。潮汕侨批独特的形成原因,顽强发展的动力.与潮汕文化息息相关。折射出湖汕人的文化底蕴。本文从涉猎到一些批信的内容,分析"回头批"折射潮汕人强烈的家族观念;精密细致的分款程序。反映宗族性的经济调谐;寄予者与收受者奇妙的心理对应;一脉相承的文化心理积淀四方面.探索潮汕人的传统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4.
优秀的地方文化丰富了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内容。潮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潮汕地区的缩影,为本土高职院校心理育人提供了新资源,带来了新方向。文章主要从潮汕文化融入本土高职院校心理育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阐述,推动高职院校创新心理育人实践,提升心理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潮汕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一支。对潮汕文化的研究早已超出了潮籍学者的范围,在海内外学术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如何利用潮汕文化的特殊教育功能,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成了潮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高等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从转变教育观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角度看,各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总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文化素质教育的范围广泛和各所大学之间校情的差别,如不同类型的学校或同一类型的学校处于不同的地区等,故…  相似文献   

6.
闽南与潮汕地势相连,属于同一个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但宋代以前闽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高,潮汕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因此,当宋代闽南人多地少矛盾加剧时,潮汕很自然成为闽南对外移民的首选之地.加之大量闽南士人宦游潮汕,闽南的方言、风俗、学术、文化也随之在潮汕地区得到广泛而深入的移殖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潮汕文化是一种以南海之滨的潮汕地区为主体的地域性群体文化,以古越文化为原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各种文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本文就潮汕文化在中国文化体系中的位置及其演变历程、区位和文化特色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8.
同济医院是新加坡最早成立的中医院,它不仅免费看诊施药、扶危救困,还致力于培植中医药人才、推动中医知识与技术的本土化调适变异、提高中医药声誉与社会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了海内外乡亲之间的互相联系与合作,有助于协调华人社会与当地社会、殖民地政府间的关系。这些事实都表明中医药文化完全有条件在海外获得传播发展之机会,而这种文化传播又可以推动华人社会的整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民俗文化是民间文化和现代生活结合面形成的一种文化,一般存在于家庭文化、电视文化、体育文化、服饰文化、旅游文化、社团文化、歌舞文化、花卉文化之中。潮汕新民俗文化,是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面而产生的一种新文化。这种文化在潮汕的社会生活中已显示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应予足够重视。本文主要从功能文化学角度分析其产生的根源、表现形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间艺术是客家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人在向南迁徙和发展中不仅传承了中原传统的文化内容与艺术形式,也与当地民族文化融合,构成了新的思维方式、艺术观念和美学机缘。其特有的文化符号、文化观念以及文化民俗,形成了客家民间艺术相对独特而又具深厚发展潜质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人才激励机制滞后是欠发达地区人才流失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欠发达地区人才激励机制缺陷的分析,加大人才激励力度、创新人才激励方式、转变人才激励观念,是欠发达地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佛教从南朝刘宋年间传入潮汕,1500多年来历朝历代的基本面貌虽有不同,但对潮汕文化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潮汕后,逐渐适应本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与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构筑,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塑造了特质鲜明的潮汕文化。从潜藏的思想观念到触目可见的文化事相,潮汕文化无不透露出众多的佛教元素,诸如饮食文化中的素食、建筑文化中的寺塔建筑、方言文化中的佛教俗语、民间艺术中的潮州佛乐、礼仪文化中的佛化葬俗、节俗文化中的佛教节日以及组织文化的善堂等,就是其中荦荦大者。  相似文献   

13.
高校大学生是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同时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更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从内外群体效应角度对潮汕大学生的排外现象进行量化研究,以探究潮汕排外的特点及与客家的差异。结果表明,潮汕人的排外现象并不比其他地区更突出,与客家人相比仅在外群体可能对自己的结果有潜在影响、或在内外群体标签更突出易得的情况下才表现出更强的排外效应,其他情况下地域差异不大。根据研究结论,可以从淡化地域标签突出性,改变外地域群体是本地域资源争夺者和破坏者的认知角度来减小或消除潮汕地区排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是一个多维、多层和变化的概念,其核心和基本方面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文化等方面。高等教育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事的质量、制度的质量、文化的质量,这就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部内涵。  相似文献   

16.
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找出差距,从而转变教育观念,对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进行改革,为科教兴国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发展,便出现了人才大量需求的转变、择业门路的拓宽、就业指导机构的建立,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大好形势,这为大学毕业生择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大学生择业打开了绿色通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但同时又带来了竞争激烈、择业难等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对这一问题的分析,力求使广大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未来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8.
潮汕抽纱工艺是广东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针对目前其濒,临失传的现状,文章提出采取博物馆化、时尚化、将其中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设想和举措,以使潮汕抽纱工艺获得有效的乃至更高层面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9.
重男轻女的社会历史现象在潮汕地区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生育观以及教育、社会与家庭地位、婚姻等方面对妇女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造成潮汕地区严重的重男轻女社会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潮汕传统社会生产、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家族、人口等社会客观条件的影响。严重的重男轻女社会现象对潮汕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彻底铲除重男轻女这一现象,使广大女性自尊、自信、自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相似文献   

20.
潮汕地区历代私家藏书是潮汕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潮汕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积淀,是一种成熟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