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7 毫秒
1.
品书录     
《中国文化史通释》(余英时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5月出版)余英时先生毕业于香港新亚书院,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香港新亚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并担任过香港新亚书院校长和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主攻中国历史,有中英文著作数十种。这本命名为《中国《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5月出版)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先生(1910-1978)一生勤勉,著述甚丰,著作和译述有近30种,单篇论文也在百万字以上。长之先生的代表作《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1948年由开明书店出版,1984年又由三联书店出版,前后相距36年。我买到的就是1984年的三联书店版,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成都春熙路的旧书摊上淘到的。此书小32开,328页,定价1.10元。而封底还盖有大号的"特价"印章,可知当时买这本书只花了几角钱。但这本书的价值,却正好与那刺目的"特价"相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而今,距长之先生此书初版已经60多年了,又有多少研究司马迁和《史记》的著作能够超越它呢?我之所以在辗转多地、数次搬家的情况下保留此书,完全出于对长之先生及其学术的钦佩。此书也是我在成都三年求学期间,无数次逛春熙路旧书摊的一份收获。读长之先生此书,扑面而来的,就是他对于研究对象的专注和深情。在此书的《自序》中,长之先生向我们吐露了他写作的艰辛,而"写完了,校完了,也觉得仍是十分空虚,仿佛有一种莫名其妙地若有所失之感似的。只是在初写时,最不满意的是关于李陵案的一章,谁知在重校时,我却为这一章哭了,泪水一直模糊着我的眼"。"李陵案"是司马迁一生的转折点,司马迁因此案而受到的巨大创痛,激发出来的强大人格力量,长之先生感同身受,不能不哭。此书论及司马迁在"李陵案"后感慨于资财缺乏、伤心于世态炎凉、痛恨于狱吏惨酷的文字,如"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等,长之先生也曾直书"真读之欲哭!"我们不能忽视此书写作的时代和地点,那是上世纪40年代中期,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长之先生身处战时陪都的重庆,此书的一些重要章节就是在当时的重庆完成的。追慕先贤,感时伤事,李先生难免锥心之痛。这使得长之先生在论述司马迁的人格与风格的时候,几乎字字饱含深情,而又不失逻辑的严密。这种对于研究对象的真情灌注,正是我们当下的学术研究所欠缺的。长之先生对于司马迁和《史记》的研究,无疑具有世界的视野。在这一点上,我感觉就像王国维先生率先运用西方哲学观点研究《红楼梦》一样,长之先生也是运用西方现代批评理论研究司马迁的先行者。我们注意到,在此书中,长之先生特别注重司马迁的历史传承,直言"司马迁是第二个孔子,《史记》是第二部《春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长之先生还将司马迁与莎士比亚、亚里士多德、左拉、渥兹渥斯等比较,称"莎士比亚号称具有世界的眼睛,司马迁也便是中国的莎士比亚!""他的确是亚里斯多德那一型的哲人!"甚至柏拉图、莱布尼茨、弗洛伊德等西哲的观点,也被长之先生运用到司马迁的研究中。鲁迅先生曾称赞《史记》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我相信,你读了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之后,一定会对鲁迅先生的论断有更为深切和丰富的认识。正如长之先生在此书中所说,"驰骋,冲决,豪气,追求无限,苦闷,深情,这是那一个时代的共同情调,而作为其焦点,又留了一个永远不朽的记录的,那就是司马迁的著作!"毫无疑问,通过长之先生的著作,我们可以深入司马迁的灵魂和情感世界,体会司马迁的雄心、伤痛和无处不在的人文情怀;通过《史记》,我们可以回望司马迁所处的伟大的时代,感受那狂飙突进的青春气息、如日中天的帝国气象和光怪陆离的社会世相。  相似文献   

2.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充分体现了李长之文学批评的浪漫风格。本文从李长之生活的时代背景、写作本书的特定处境、李长之个性特征、史学观和美学思想出发,结合对《史记》和司马迁的剖析,试图说明李长之文学批评浪漫风格的成因及表现。  相似文献   

3.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4.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路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5.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路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坎坷、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9.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专设《货殖列传》,足见先生对与社会人生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状况已十分关注。这同专写政治和军事斗争的  相似文献   

10.
大家都知道司马迁著《史记》,但也有很多人并不十分了解司马迁坷坎、含耻忍辱的磨难人生,读李书崇先生笔下的司马迁,会激起你学习课本中所选《史记》篇章的兴趣,并沿着这条小径进入——《史记》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史记〉选读》是选用频率最高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沉浸在《史记》篇目的教学世界里,笔者心中总萦绕着一个问题:文本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因为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先生就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既然《史记》可比《离骚》,当然就不得不探究其章法意义和文本意义了。司马迁在《报任安书》里就对修史目的直言不讳:"恨私心有所不尽""退论  相似文献   

12.
张大可同志的《史记研究》论集(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问世了,共收论文二十三篇,系作者多年辛勤劳动的结晶。这是一本代表《史记》研究新水平,熔科研教学于一炉的专著。本书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对《史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即:总论、疑案探讨、论《史记》编纂学、论司马迁的思想和三十年来《史记》研究成果评述。这些独立成篇的文章,并非孤立零散或彼此无关,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撰述的,是作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对《史记》进行全面系统的长期探索的结果。作者在有关古今研究《史记》资料的搜集和占有上,涉猎十分广博,功夫深厚。以清代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写作《史记》,继承了周公、孔子的思想,这在《太史公自序》一文中有明确的阐述。 《太史公自序》中最感人的部分是“见父于河洛之间”这部分。这里司马迁借父亲之口阐述了《史记》的创作背景,是我们了解司马迁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中国典籍可分为经、史、子、集四类。从表面上看,《史记》属于史部,但历代学者在谈论《史记》的文化品质时,又常常把《史记》归入子部。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以为,这与司马迁为《史记》树立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的标尺相关,与他借《史记》承担“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史记·太史公自序》)的思想相关。从这一意义上讲,深入研究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应该是《史记》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史上,《史记》堪称是雄视千古的杰作。它的出现不但打破了已有的史学秩序,而且为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11课。课文叙述了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正是一曲“愤”歌成绝唱。教学本课可以围绕题眼“愤”,带领学生一路品味“愤”歌的意蕴,领略司马迁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与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相距二千多年的两位文化巨擘。司马迁及《史记》对鲁迅的思想、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司马迁是"文豪"和"雄于文"的"高手",《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可谓真知灼见。但鲁迅的论述也存在一些偏谬与误读,如指认司马迁是"道家",因记忆错误而张冠李戴等。总而言之,鲁迅对司马迁和《史记》的评说,可谓洞见与误读并存。  相似文献   

17.
郭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38-139
司马迁《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介绍了《史记》写作的缘起和主要内容。《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二者历来是研究《史记》、司马迁生平、思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拟从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主客观原因来探寻司马迁的创作心态。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中谈到司马迁的《史记》时说:“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语虽不多,却对《史记》作了准确的评介。司马迁是我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出类拔萃,超乎流俗的大胆精神写出了他的富于批判性和独创性的辉煌著作《史记》,打破了当时由于“内多欲而  相似文献   

19.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思想是司马迁历史理论的核心内容,深入考察这一思想的形成,不仅对全面理解司马迁的思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澄清某些疑难问题也有裨益,这是司马迁和《史记》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马迁写《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史记》又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在《史记》中歌颂的几乎都是一些敢于进取、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史记》蕴含着丰富的价值。苏教版《〈史记〉选读》节选了《史记》中很多名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