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雅音》作成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现在所见各种《广雅》或《博雅》刊行本,曹宪音释皆散次于正文之后。至清代,王念孙疏证《广雅》,才将曹宪音释与正文分开。按王氏的说法,曹宪音释本与“《广雅》别行”,“特后人合之耳”,音释与《广雅》分开,不过是“从其朔也”。王氏整理后的《博雅音》附于《广雅疏证》之后刊行,此本有清嘉庆年间  相似文献   

2.
<正> 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及其儿子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共四种,再加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世称“段王之学”,可见他们在小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段王都是有清一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学识渊博,于传注之外,凡音韵、文完、语法、词气等一切有用知识皆取之作为资料,所涉广博,故能颇多创见、推陈出新,成绩斐然。由于他们的努力,使我国语言学走上了科学的道路,也为我们今天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利用Delphi6为《广雅疏证》一般词语制作的数据库查询系统,通过“词条序号”或“被释词”可以查询到数据库中它们各自所对应的“词条”、“释词”、“疏证”及“卷次”等信息,通过输入关键词则可对“疏证”中的内容进行检索;利用“《广雅疏证》查询系统”的上述功能还可以进行辅助研究。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广雅疏证》进行了简要概述。首先简要介绍了《广雅疏证》的作者及创作意图;其次介绍了《广雅疏证》的基本内容和体例;最后指出其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的“罗锅儿”在读音和意义上都相当于古汉语的“偻佝”。《广韵·侯韵》:“偻佝,短丑貌”。“偻佝”的较早形成是“痀偻”、“伛偻”或“偻句”等。 《庄子·达生》:“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成玄英疏:“痀偻,老人曲腰之貌。” 《广雅·释诂一》:“伛偻,曲也。”玄应《一切经音义》卷二引《通俗文》云:“曲脊谓之伛偻。” 《广雅·释器》:“枸篓”条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七释:“枸篓者,盖中高而四下之貌,山颠  相似文献   

6.
《广雅疏证》一书完成后,王念孙不断对之进行完善和补充,这些新成果后来被整理成《广雅疏证补正》。通过探讨王念孙进行补正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王念孙在补正中使用的新材料——碑文所具有的意义,认为:一是王氏补正的内容涉及全书,是对自己疏证的修缮;二是王氏的补正角度多样,包括增、删、改等多项内容,涉及对象包括字词、句段;三是王氏的补正以《广雅疏证》为依托,具有附属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乾嘉朴学大师的著作,对后世文字训诂之学影响最大的,应该首推金坛段玉裁若膺氏撰的《说文解字注》和高邮王念孙怀祖氏撰的《广雅疏证》。这两部书都可以算得上是,自两汉而后在文字训诂之学的这个领空中黯淡了千多年而重复出现的两颗璀璨的明星,为有清一代的学术,增添了夺目的光彩。这两部书值得介绍的地方很多,因限于篇幅,姑且不说,本文拟仅就《广雅疏证》王念孙的《自序》和段玉裁为王念孙《广雅疏证》写的《序》来谈一点看法。这两篇文章虽然不长,但是其中都谈到了训诂学上极为重要的研究古字古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段玉裁和王念孙都是清代的训诂大师,是乾嘉时期的语言学巨擘。他们的代表著作《说文解字注》和《广雅疏证》,不仅是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富,而且也是对世界文化宝库的重大贡献。今天我们深入地对段王的语言学说进行研究,承前启后,不仅对振兴训诂学有益,而且对发展具有民族特点的语言学研究都是很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9.
有清一代,汉学臻于极盛,不止是文字,音韵之学的研究,硕果累累,迈越了昔贤,就是训诂学方面的研究,也成就卓荦,名家辈出,而为前修所不及。至于考明古字古义,发千百年来的奥秘,应首推高邮王念孙的《广雅疏证》。因为王氏精于音韵、文字,而又博极群书,所以在疏证《广雅》一书时,能推衍声近义同的理论,就古音以求古义,引申触类,不限形体,并且证据充分,不为凿空之谈,因此,《广雅疏证》一书,给后人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就阅读《广雅疏证·释诂》谈四点体会。一、提倡声近义同的理论,阐明字与字之间语义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散文”、“对史”是《广雅疏证》用以说明同义词之间的异同关系的训诂术语。《广雅疏证》中“散文”共用了26次,“对文”共用了29次,涉及的同义词共31组。全面而系统地剖析了所有这些同义词之间的词义关系和差异状况,条分缕析地进行具体说解,将会深入理解“散文”、“对文”这对训诂术语的性质和用法,并对进一步了解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有关同义词“有同有异”的词义观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有声语言一出现,就是音义结合体.文字不过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然而古人对这个音义同源的道理长期缺乏认识,往往在文字和概念之间划等号,以为概念是由意符决定的.到了汉代,人们才开始以声音为线索推求语源,但未建立起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直到清代,随着音韵、训诂研究的深入,对词的音义关系的认识方有了质的突破.戴震首倡“因声求义”理论及“音义互求”的原则,段玉裁、阮元、陈澧、郝懿行等为之继响,而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则是其中之佼佼者.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怀祖氏能以三者(形、音、义)互相求,以六者(古形、今形、古音、今音、古义、今义)互相求,尤能以古音得经义,盖天下一人而已矣.”王力先生将乾嘉时代的训诂称之为“训诂学上的革命”,“中国语言学走上科学道路的里程碑”(王力:《中国语言学史》,以下所引均同).应当说,在推动语言学研究走向崭新历史阶段的重要转折中,王氏父子是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的.王念孙的《广雅疏证》《读书杂志》,王引之的《经义述闻》《经传释词》(以下简称《疏证》《杂志》《述闻》《释词》,或总称为高邮王氏四种),是王氏父子校读经史书,探索古语词形音义关系的研究成果的记录.“以声音通训诂之本原”,是王氏撰著四书的意旨所在.“因声求义”“音义互求”贯  相似文献   

12.
人们在总结传统语源学研究成果时,对只明言声音关系或意义关系、实际上却是“声义同(近)”的材料重视不够。本文以《广雅疏证》作为突破口,考察统计了“声同声近声通”在该书的使用分布情况,分析了它的含义,发现《疏证》的“声同声近声通”除纯粹说明声音关系外,还可能指同源词、通假字、异体字、联绵词或名物词的不同书写形式等。  相似文献   

13.
《广雅疏证》纠正了《广雅》和其所涉及的小学类古籍及其注释中的谬误。这些谬误分为语文知识方面的和博物知识方面的两类。  相似文献   

14.
1 治古籍重在得义。段玉裁为王念孙《广雅疏证》所作的序里说:“治经莫重于得义。”这是清代人训诂的宣言。段说“治经”,推之治一切古籍,都莫重于得义。我国古籍保存了古代汉语书面语,记录它的是汉字。由于今古悬隔,社会推进,语言发展,文字演变,致使后人阅读古籍产生了文字关卡和语言障碍,打破文字关卡,消除语言障碍,于是训诂  相似文献   

15.
合声证义与倒言证义是《广雅疏证》中所运用的众多证义方法中的两种。合声指将二字之音合成一字之音,其一字与二字同义,合声证义即指以其二字之义证明其一字之为训,属以声证义手段。倒言指将原双音节词语之单字次序颠倒,其单字逆序形式与原形式同义,倒言证义即指以其单字逆序词语之义证明其原序词语之为训,属一般证义手段。  相似文献   

16.
王念孙《广雅疏证》有关叠音词释义的术语种类繁多,运用灵活,今天我们研究叠音词的形音义,必须参考这些术语,读懂其训释。本文在考释《广雅疏证》卷六叠音词形音义的基础上,对王疏所用术语进行归类分析,并探讨其得失,以期探讨如何建立新训诂学科学规范的训诂术语。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广雅疏证》中所出现的训诂术语“合言之”、“单言之”、“单谓之”、“合声”、“急言之”、“徐言之”、“倒言之”、“分言之”等的含义和用法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在《广雅疏证序》明确地提出了形、音、义三者互求、古今形、音、义六者互求的观点,把形、音、义看成是一个完整的、开放的、互相关联的、发展变化着的系统。本文结合训诂的发展以及段玉裁、王念孙的训诂实践,探讨了《广雅疏证序》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提出段玉裁的现,或是传统文献语言学发展的必然。它对全面认识形、音、义的关系,对语言进行整体的,全面的考察,指导我们进行共时语、历时语的研究,仍有着现实意义,并强调指出其思想的精髓也先萌于现今普通语言学中的一些原则理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考察论证了《广雅疏证》所使用的“轻重”、“缓急”和“侈弇”三类术语的含义和用法。“轻重”是指四声的不同;“缓急”近乎反切与反切倒用,亦可用如“轻重”;“侈弇”是指呼与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是西汉著名的法家。年青时候就学习和研究“申商刑名”之学,后来辅助文帝和景帝推行法家政治路线,坚持法治,反对礼治,并提出了一条为之服务的军事路线和一系列经济政策。他的《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贤良对策》等,都是主张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分裂割据势力,抗击匈奴奴隶制军事集团的侵扰,巩固和发展新兴封建政权的“西汉鸿文”。在批林批孔不断普及、深入、持久的今天,我们重读晁错的这些“鸿文”,特别是读一读他的《守边备塞疏》,总结当时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为现实的阶级斗争和两条路线斗争服务,很有好处,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