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英雄人物的故事,说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唯独没有他自己"。我很感动,决心长大了也要做这样的英雄。后来,喜欢上了作家三毛,读到她写的一句话:"假如把一切都献给了别人,那么你一生中就虐待了一个生灵——那就是你自己。"嗯,也对哦。那么,我到底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2.
欣赏能产生奇迹 每个人都渴望被欣赏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赢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就是她的父亲。一天深夜,父亲读了三毛的这篇文章,给她留字条:“深为感动,深为有你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三毛看到以后,“眼泪夺眶而出”,挥笔写道:“等你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感受三毛     
一直很喜欢三毛,从十五六岁接触她的作品开始到现在从未改变。喜欢她的生活方式,更喜欢她的生活态度。我觉得三毛的一生比较真实,这可能源于她宽松的成长环境。19岁的三毛,可以因为情感的问题而只身一人远走他乡。而且是在没有足够的钱又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去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怎么说呢,这种情况放在内地,别说几十年前,就是现在也不是我们敢想和我们的父母所能接受的。再有,她的一生伴随着写作的笔,不是为了名利,而是为了一种活着的需要。这似乎是她的一种爱的精神寄托。曾有人批评三毛的作品不是真实的记载生活,甚至说她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一束     
正●柳青女儿为父亲写下38万字传记今年7月,是作家柳青诞辰100周年的日子,他的长女刘可风日前完成了父亲遗愿,于近日推出了《柳青传》。刘可风永远忘不掉父亲生前绝望地对她说的那句话:"我的书是写不完了!"她说:"从父亲离开我的那一刻,我就坚定不移地认定我的未来必须完成一件事——我要把他的遗憾落在纸上。"她觉得这部  相似文献   

5.
束耘 《教育》2009,(12)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这个只有200多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  相似文献   

6.
葛敏怀 《文教资料》2008,(18):24-26
台湾女作家三毛的一生是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她的"精神流浪者"形象,早已随着她的作品深入人心,成为了她的人生标记.本文结合三毛的生平,用文本解析法,从三毛对自然、对情感、对人性的描写来分析三毛作品中所体现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7.
束耘 《高中生》2011,(34):43
记得台湾作家三毛写过一篇游记,说她"万水千山走遍,没有去过的就是澳洲和新西兰了。那里虽然很美,但是没有文化,就不去了"。是啊,新西兰这个只有约200年历史的小国,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呢?然而,这次我赴"没有文化的新西兰",却感受到了它那  相似文献   

8.
<正>习书可晓"写"字义据我所闻,若干习书之人,"写"了大半辈子的"字",并不懂得这个"写"是什么意思。有一回,我"考试"一位喜爱书法的友人,问他说:"你天天练写字,到底怎么才是‘写’的真谛?"他听了,愣住了,半晌说:"写?不就是用笔向纸上画笔道——写成汉字吗?"我说:"老兄说了半日,把‘写’说上三遍,还是一点儿也没讲出‘写’是什么,怎么回事。"他有些"觉醒"了,叹了一声,"哎呀,糊涂  相似文献   

9.
正《班主任之友》(小学版)2014年3月号刊登了张静老师的一篇文章《少写一笔的"猪"》,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一位母亲早晨给张老师打电话,说他的儿子小斌后背上被人写了一个大大的"猪"字。这孩子胖胖的,显得老实敦厚。张老师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对小斌说:"第一,看来写这个字的同学成绩一般,因为他把这个字少写了一笔。第二,字是  相似文献   

10.
他需要治疗     
《考试》2005,(3)
医生在检查一个病人,忽然护士急冲冲跑进来说:"打扰了,不过你刚治疗的那个人走出门就倒在前面阶梯上了。怎么办呢?"把他转过来。"医生回答说,"这样看起来就是他正要走进来。"  相似文献   

11.
梁凌 《高中生》2013,(13):18
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老人与海》里老人的结局吗?"她刚刚读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本书我多年前看过,现在只剩下模糊的印象。我想了想说:"是老人与一群鲨鱼搏斗,最后胜利了,拖回一条大鱼。他发财了吗?"她表示鄙夷:"叫我怎么说你才好?"我问:"为什么?"她说:"大部分书的结局都是,谁经过奋斗发财了,谁成了名人等,你就是受了这些书的影响。《老人  相似文献   

12.
<正>梁漱溟一生研究人为什么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最终,他得出结论:"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他研究这个课题,与他的父亲有关。1918年11月7日,父亲60岁生日前夕,问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这个世界会好吗?"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父亲说罢离家,三天后,自沉  相似文献   

13.
作家三毛在她的《拾荒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在她小学时代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布置写一篇有关将来做什么的作文。三毛在她的作文中说,“我有一天长大了,希望做一个拾破烂的人”,因为她认为这种职业,“不但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同时又可以大街小巷的游  相似文献   

14.
他·她·他     
韩寒这个叛逆得如此彻底的人;这个敢与教育制度对抗的人;这个用一支犀利的笔抨击着他所厌恶的一切的人;这个敢于做我们不敢做的事情的人!他写着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那也是我们所想的。他敢于写出来,还洋洋得意地说“:就是我说的,咋了?”我们却只能暗地里说。记得一次学校补课,我们每个人都充满了反感,同桌的小小气呼呼地对我说:“你老姐我明天不来了,小妹你就自个儿在这地狱里耗着吧!”我知道她明天一定得来。第二天,她果然来了,冲着我无奈地笑,我理解她。的确,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在考试卷上写下大大的几个字“:我不考了。”…  相似文献   

15.
相信很多人都曾在吃饭时被母亲唠叨:"慢点吃!"你不一定试过毫无节制地暴饮暴食,争当"大胃王",却肯定曾为身材和健康忧心。无论吃多吃少,最重要的是吃得健康,因为有些事情还是不能随意效仿的哦!以下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16.
谁是凶手     
正有一个著名的精神病医生在自己的公寓里被杀,根据警方的了解,事发当天只有他的四个病人A、B、C、D分别单独去过这个精神病医生的公寓,于是警方传讯了这四个病人。但是,这四个病人在被传讯前都商量好了,每个人都必须向警方说谎。这四个病人的供词分别是:病人A:我们四个人谁都不是杀死精神病医生的凶手,在我离开精神病医生的公寓时,他还是活着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句话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且通常都只是在不经意间。一生都具有传奇色彩的拿破仑就是这样。他7岁时,因为哥哥对他说了一句听来平淡无奇的话:"原来,你仅是比我勇敢而已。"听到这番话的拿破仑从此便勤奋读书,不再整日与伙伴们嬉戏、打闹,而是整天沉醉于书的海洋,最终,他成了法兰西帝国的皇帝。大概每个人都知道他说的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知有多少人曾将它当做激励自己进步的  相似文献   

18.
简单生活     
苏羊说她去支教并没有什么目的,很多人都不相信,但是我相信这份简单和纯粹。苏羊说这不是一本为了出版而写的书。我觉得与其说这是书,不如说是作者支教一年的私人日记,没有华丽的文字,没有煽情的故事,是谁都可以写出来的朴实文字,  相似文献   

19.
罗日荣 《广西教育》2014,(16):68-68
正有人说教育就是生活,有人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还有人说教育就是陪伴……这些说法似乎都有道理。然而,教育的着力点在哪里,却很少有人关注。北大前校长蒋梦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他在《西潮·新潮》一书中说:"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说是决定一生荣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启发一个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单单强调学生的兴趣,那是舍本逐末的办法。只有以启发理想为主,培养兴趣为辅时,兴趣才能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笑     
加菲 《当代学生》2011,(19):46-47
电话簿在一家精神疾病医院里,有两个病人在聊天。甲对乙说:"我最近写了本书,你看了吗?"乙答:"看了,写得挺好,就是书里的人名太多,我记不住。"正在此时,院长进来了,说:"你们俩拿我的电话簿干什么?"出乎意料的道歉校长收到一盆仙人球,是他妻子送来的。他对我说,他和妻子大吵了一架,妻子可能是把这仙人球送来以表歉意。他让我把卡片上的话念给他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