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刊1982年第1辑《细胞内能量的获得和转换》(上)一文中,关于“异养生物……把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以作备用”(见第1页)的提法本人认为不妥。现在知道,ATP在体内的含量并不多(6毫克/公斤肌肉),显然不可能把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氧化分解产生的大部分能量储存于ATP的高能磷酸键中。那么氧化作用产生的能量又储存在那里呢?  相似文献   

2.
ATP是细胞中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中还有另一些物质与ATP在结构和功能上有密切的联系,本文对这些物质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合成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细胞的能量‘货币’ATP”一节教学中,通过创设萤火虫发光的真实情境,以问题“ATP为什么能够为萤火虫发光直接供能”驱动学生构建模型,在认识ATP结构的过程中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对微观物质的感性认识,破解理解微观结构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54-55
<正>ATP的中文名是三磷酸腺苷,是一种带有3个磷酸基团的核糖核苷酸。ATP是几乎所有生命活动中能量的直接来源,这是因为1个ATP分子携带的3个磷酸酯键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平均每摩尔高能磷酸键储藏30.54 KJ的能量。ATP的化学结构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5.
ATP的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腺苷(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水解,远离A的那个磷酸基团(P)离开,形成游离的磷酸(Pi),同时,储存于其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为ADP。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也可以接受能量,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所以,ATP与ADP之间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6.
ATP(三磷酸腺苷)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真核生物由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使ADP转化为AT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线粒体被喻为“细胞动力站”.某些不具线粒体的真核细胞通过糖酵解产生ATP来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如成熟的红细胞).那么线粒体产生的ATP怎样通过线粒体膜到达供能部位呢?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了生物化学及运动生物化学原理,论述了人体在运动中,供能的物质来源糖类和脂类.它们通过生物氧化过程,提供人体运动所需的能量--三磷酸腺苷(ATP).  相似文献   

8.
朱顺清 《天中学刊》2007,22(2):79-80
砜桥杯[4]芳烃与金属铽形成的可传递能量的配合物能产生较强的荧光.在pH=7.2的缓冲溶液中,加入三磷酸腺苷(ATP)后,可对该体系产生荧光猝灭作用.在10?4M的浓度范围内,ATP对该体系荧光的猝灭作用能力与ATP浓度呈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实验研究了这种线性关系的存在情况.  相似文献   

9.
漫话冷光     
生物界中有许多发光现象 ,萤火虫就是人们最常见的例子 ,东晋“车胤囊萤”读书的故事 ,家喻户晓。与蜡烛、火把发光不同 ,萤火虫的光不是由于燃烧发热产生的 ,所以称为冷光。宋代科学家沈括经过深入系统研究 ,最早提出冷光分类标准 :一类是“磷”天然物质发光 ;一类是生物发光。现代科学证实 ,萤火虫的发光细胞中含有荧光素、荧光酶、三磷酸腺苷 (简写ATP)和金属镁离子 ,荧光素在荧光酶和镁离子的作用下 ,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电子转移的同时发生了能量的变化 ,并释放出荧光光子而发光。ATP中含有高能量的磷—氧键…  相似文献   

10.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对相关知识作一些补充。1自由扩散是不是真的不需要能量按教材的解释自由扩散是不需要能量的。其实自由扩散是需要能量的,只是不利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ATP),而是利用细胞膜两侧的物质浓度差所产生的能量(势能)  相似文献   

11.
<正>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对于所有细胞来说,凡是不能单独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几乎都要由ATP供给能量,才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在生物的新陈代谢中,AT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习中,会使学生在认识上形成误区。一、ADP与ATP相互转化不可逆许多参考资料中将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经常写成ATP ADP+Pi+能量。从化学的角度看,这很容易使学生误解为该反应是可逆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生物》教材第二章“新陈代谢”一节中专门阐述了新陈代谢与ATP的密切关系,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动物的能量代谢等处具体讲到ATP的形成和作用,此外,其他章节也多次涉及到ATP的知识。由于这些关于ATP的知识既抽象又复杂,如果教师只按教材去讲,学生很难理解掌握,很多学生常常将其与糖类等能源物质混为一谈。为此,我在尊重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注重联系学生的实际,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很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13.
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教学中,通过"萤火虫发光的原因"这一情境主干线,串联出ATP的功能、ATP的分子组成和结构特点、ATP的水解、ATP的利用以及ATP的合成等主干知识,在注重知识生成过程的基础上,对课本知识的顺序进行了整合,在突破重难点的同时,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金敖然 《教学考试》2023,(23):18-21
<正>共价键是物质结构模块的重要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分值在结构化学考点中占比较高,考查的内容包括共价键的极性、σ键与π键、配位键及相关知识、大π键、物质结构式中涉及的d-p反馈π键等。考查的角度越来越新颖,考查内容也不断深入。那么高三学子在面对有关化学键复杂多变的题型时如何才能做到应对自如呢?本文中,笔者总结归纳了共价键的相关知识,做到精准备考突破物质结构模块中的共价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欣 《生物学教学》2012,37(1):63-64
运动过程中机体的物质代谢伴随着能量的转换,由于ATP是运动时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因此能量的释放与利用是以ATP为中心的。但ATP在人体中贮量非常有限,远不能满足身体活动的需要,所以ATP要边分解边合成。ATP的再合成包括磷酸肌酸(CP)分解、糖酵解和有氧代谢三条途径,又可称为运动时骨骼肌的三个供能系统。前两个系统是不需要氧气的代  相似文献   

16.
萤火虫是一种发光的昆虫。它像小灯一样划破夏夜的黑暗。可是,萤火虫的灯却只发光不发热,人们叫它“冷光”。这种奇妙的光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在萤火虫的尾部有个发光器,里面充满了发光细胞,细胞内含有能形成光物质的荧光素和荧光酶。荧光素在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光。放过光的荧光素,在生物体内高能物质(三磷酸腺苷,简称ATP)的作用下,还原再生,再次发光。因此,萤火虫的灯总是一明一灭,闪烁不停。据测定,萤的发光效率特别高,竟等于现代电光源的十几倍,几乎将化学能全都转为可见光。这就启发人们去开发冷光源,制造节能灯。  相似文献   

17.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缩写,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对于所有细胞来说,凡是不能单独由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几乎都要由ATP供给能量,才能使化学反应顺利进行。因此,在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中,ATP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学习中,许多参考资料对于该部分的叙述,会使学生在认识上形成误区。  相似文献   

18.
三磷酸腺苷——ATP,是一种在生物细胞内行使能量贮存,转换的极为重要的化合物,是推动生命运动的直接能源。它的流动性很强,可以在细胞溶液体系内稳定存在。ATP分子结构中的第二个高能磷酸键,含有十分活跃的化学能(约8千卡/摩尔),经酶促作用,便可迅速水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pi(磷  相似文献   

19.
<正> 【教学设计理念】细胞呼吸是生物体极为重要的一个生理过程,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具体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和实质,也要充分地思考细胞呼吸与其他生命活动的联系及人们对细胞呼吸知识的应用。本节课采用以下教学思路:由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糖类、脂肪等)引出问题——糖类等所含的能量是如何转移到 ATP 中?紧接着让学生观察 Flash 动画,然后由学生归纳出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用同样的方法归纳出有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再通过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得出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细胞呼  相似文献   

20.
采用HPLC法,在现行版药典的研究方法基础上,仅改变流动相pH值,进行腺苷钴胺有关物质变化规律研究,获得腺苷钴胺有关物质与流动相pH值的相关性研究结果.结果显示,腺苷钴胺有关物质含量在pH值为2.9时最低,偏离这个pH值后,有关物质含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流动相pH值的控制是腺苷钴胺有关物质分析的关键因素,该研究结果为腺苷钴胺原料药杂质谱控制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