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摩尔根为什么仅把果蝇眼色的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需要对摩尔根果蝇测交实验的教学资源进行开发,并深入开展摩尔根的果蝇测交实验的讨论,使得教师和学生深刻地理解假说演绎法在科学发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必修2教科书P28~29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中介绍了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用来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个实验也是说明"假说—演绎"法的一个典型案例. 1 问题的提出 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作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图解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3.
性别决定的前科学概念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摩尔根白眼果蝇杂交实验的理解,以此实验的教学为例,探讨梳理前科学概念对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本节的教学也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进行本节(人教版新课程教材)教学时,笔者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1 回顾实验,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学习,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有了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而果蝇体色的遗传是伴性遗传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在导人新课时,我没有采用教材中的"问题探讨"作为引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实验思维的锻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尤其重要,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只提到了一种假说方案,通过对其他方案的假设和否定,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科学的实验思维。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内容是以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证据说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该实验是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教材对于该实验的遗传学解释隐含了部分实验假设以及分析说明,因此,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往往会让师生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7.
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例,比较分析PCRR模型与一般的科学探究活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层面的侧重之处,为教师在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中的模型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是培养学生思维的很好素材.本节介绍了科学家对遗传现象的探究过程,难点较多,有教师和学生对摩尔根的果蝇交配实验的描述和解释存有疑问.结合这些疑问,我通过查阅资料和分析理解,对问题进行了解答.一、疑问:本节所说的"白眼的遗传与X染色体遗传相似"是什么意思?1.问题来源教材29页:由于白眼的遗传和性别相联系,而且与X染色  相似文献   

9.
以"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为例,尝试运用"5E"教学模式进行探究教学,介绍该模式的教学策略和操作程序。"5E"教学模式是美国生物学课程研究(BSCS)开发出的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理科教学特别是生物教学。该模式强调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建构;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实际教学教研过程中,就摩尔根的果蝇杂 交实验中如何理解果蝇的白眼性状遗传与 X 染色体遗传相似、摩尔根通过哪次测交进一步验证了假设等 2 个方面着手,尝试 钻研再现摩尔根经典实验的科学背景,还原经典实验路径,解 决实验关键环节疑惑。  相似文献   

11.
运用假说—演绎法,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探究,体会摩尔根果蝇实验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说—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让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生物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教材中“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这一经典实验的深度挖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领悟科学家的科研精神和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为例,介绍如何运用“假说-演绎法”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进行探究并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得出的经典结论是: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那么,摩尔根是如何通过实验确切地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可信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另外一个人物摩尔根的学生:Bridges,C,是他通过发现X染色体不分离现象,为"W/w+基因在X染色体上"结论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那么,Bridges,C实验又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笔者进行细致分析。一、两种实验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人教版教材(2019年版)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以科学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主线,采用假说演绎进行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的推理.在后继章节(第2章第2节)也再次要求能够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萨顿的假说和摩尔根的果蝇红白眼杂交实验.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学生如果能够基于具体的实验过程进行探究分析,熟悉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思路,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和发展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1教材分析1.1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  相似文献   

17.
针对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教学中两个常见问题,通过还原实验路径,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基于科学史进行探究,理解实验本质,培养假说演绎、批判质疑的科学思维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8.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分离定律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显得十分得重要.本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为主线的,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设计本节课时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测交是指基因型未知的显性个体与隐性纯合体交配,以检定显性个体基因型的方法。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孟德尔在发现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以及摩尔根在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中都分别用到了"测交实验",然而,它们三者的作用却不尽相同!1基因的分离定律中的测交实验  相似文献   

20.
在讲授“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节时,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笔者在三个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三种不同的教学策略,以下是这三种教学设计的实施情况(见表1):表1设计意图教师行为学生反应教学设计一学计二教设解自1解1说22生生....,了尝利通利学分画内同试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