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课本第52页关于王莽改革币制的叙述中说:“原来通行五铢钱,王莽发行大钱,每个大钱不到五铢钱两个半重,却要当五铢钱50个用。”对王莽币制改革的这种叙述是极不准确的。课本上显然以为王莽的大钱仅指“大泉五十”,这是失误一。王莽在位15年,共进行了四次币制改革,货币品种达20多种,可以说大多数是大钱,如错刀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状泉四十、中泉三十、幼泉二十、幺泉一十、大布黄千、次布九百、第布八百、状布七百、中布六百、差布五百、序布四百、幼布二百、幺布二百、小布一百、货布等。那么称得上“小钱”的只有小泉直一、货泉、布…  相似文献   

2.
《历史教学》1980年第11期刊登了《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部分插图介绍》一文,这给中学历史教学无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其中关于“布币”的“布”字的解释似欠全面,对新的研究成果也注意不够。关于“蚁鼻钱”上的“(?)”字及“郢爱”之“爰”字的介绍,随着出土资料的增多,也应作重新考释。对此,本人有些不成熟的看法,愿提出来,供大家研究参考。一、关于“布币”关于古代货币中“布币”的“布”字解释,前人  相似文献   

3.
“抱布贸丝”之“布”至汉代其意已不甚确定,人们对于“布”字的解说出现了分歧,“布”的解释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布为布匹、实物货币布帛及金属货币.从《诗经·氓》的创作时间及地域、布币的流传时间等方面考量,“抱布贸丝”之“布”可能为金属布币.  相似文献   

4.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在川北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这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苏区。为发展经济、稳定金融、保障供给.川陕苏维埃政府先后发行“铜币券”、“银币券”(含布币纸币).其中以布币为大宗.这是在特殊条件下所出现的特殊现象。但它对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鬓 始建国元年胡方斗新。高10.8厘来,通长21.5厘来,斗身23.81 xl:,.81厘米,斗内深10.4厘米。始建国元年胡矩尺 新。长15.1厘米。李“国宝t匡”“宜万”新。长6.2厘来,径3.1厘来,重41.7克。﹁大布黄千﹂舰范新。挑入厘来,横四·四厘来,高五厘来.天津解期刊登靛落津刊字第Oq习号新.纵一﹁契刀五百﹂O·四匣米,横九门范 三厘来,厚二厦来。每册定价三角束汉。江苏堆宁出土。高79.5厘来,宽105噢来。本刊代号:6一幻中国历史参考图片(十六)$中国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有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局面。山东胜县出土的“山阳”铁器范、“齐铁官”封泥和“五铁”钱范,证明汉武帝时由国家施行了盐铁专卖、货币专铸等重要措施,显示了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进一步加强。西汉后期,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为了缓和深刻的社会矛盾,从而挽救垂危的统治政权,出现了王莽的专政“改制”。始建国元年铜方斗、始建国元年铜矩尺、国宝金匮等就是王莽改制的遗物。  相似文献   

7.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在王莽秉政及统治时期。出现了急剧的恶化。新莽在发兵微讨匈奴知单于的同时,施以分匈奴为十五单于的政策。这段史实很重要,但史籍中记载约略。幸赖新近面世的《额济纳汉简》,提供了一些新的资料信息。对该段史事的探讨颇有裨益。简文:分封“单于者十四人”,重现了分封史事的工作细节;简文:分封单于“在致卢儿候山”,则首次透露了事态发展曾进入到匈奴驻地以内;而“皆背叛”的简文。再一次印证了王莽实施微讨匈奴知单于方略,是彻底失败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一种由天然海贝加工而成的贝类货币,出土于河南殷墟妇好墓等地。随着商周时期经济的不断发展,货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为弥补自然货币流通不足而制作了石贝、玉贝、陶贝、铜贝等。用青铜浇铸的无文铜贝,是我国最早出现的金属铸币。西汉五铢钱东汉五铢钱春秋战国时期,货币以刀、布、圆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等为主。战国中后期,还出现了青铜圆钱,有圆孔、方孔之分,成为后世方孔圆钱的开拓者。圆孔圆钱方孔圆钱秦始皇时期统一的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铜质圆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就是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时,铸…  相似文献   

9.
商周之际,本地区的戎族与邠、雍以东从事农耕的周人已有往来。因为戎族“地少五谷,以产牧为业”,在与“农桑地著”之称的周人交往中,已有物物交换的原始贸易。在固原县中河乡孙家庄,曾发掘出西周早期(穆王以前)一座车马坑和墓葬,出土有陶、铜、骨、玉器等文物20余种,蚌(515枚)、贝(195枚)。车马坑的发掘,可以征明当时当地的交通状况,出土的玉器特别是蚌、贝之类,为货币的原始形态,值得重视。据《盐铁论》云:“币与世易,夏后以玄(黑色)贝,周人以紫石,后世或金钱刀布”。贝以朋为单位,  相似文献   

10.
圆首“王刀”是赵国出土刀币的一种。从文字学、年代学、器形学角度分析,圆首王刀的币文“ ”应释为“王、刀”二字,其铸邑当在赵国境内与鲜虞中山国交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莽与儒学     
王莽自幼身受儒学教育,服膺儒学价值并努力践行儒家道德,实为西汉末期儒林领袖。自平帝起,王莽秉政,更加大力扶掖儒学,并对儒学的政治理想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践,援儒礼以更张制度,即"王莽改制"。王莽改制的实质,就是以儒学政治理想模式,来解决秦汉以来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王莽的这场改革运动,其实是政治制度的儒学化过程。东汉建立以后,对王莽改制进行了清算整理,但涉及儒学及儒学政治制度化的问题,在很多方面仍依其旧,从而奠定了儒学参与建构政治制度的基础,由此可见王莽改制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甚为深远。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东汉时期的州制,目前史学界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现有诸说亦不符合东汉州制发展的实际.确切地说,东汉时期的州制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以建武十八年光武帝罢州牧复刺史为界限,其前为州牧制,它继承了王莽时期及更始政权的州牧制并有所发展,州为军政合一单元.  相似文献   

13.
谶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学世界观。春秋战国之前谶语就已经出现。纬依附于经,至西汉哀平时期与图谶渐以糅合,历经王莽乱汉,光武中兴,谶纬之学位列显学,盛极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变迁,谶纬学说广泛被佛教、道教所吸纳,期间六百余年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篡位者"、"阴谋家"、"虚伪阴险"的形象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历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这样一个"反面典型"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在他身上所闪现的人权思想光辉。无论是在他身为草莽之时,还是在他登极宝殿、君临天下之时,他都是一位人权思想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5.
黄晖等人指出王充、王莽均有孙、王二姓,且同出魏郡元城,乃是同族,然细考《汉书·元后传》《论衡·自纪篇》之记载,详玩汉人传记的通行文法,此说难以成立。诸般史迹表明,王充、王莽分属两个平行发展的独立家族,绝非同宗。王莽的宗姓在东汉一朝备受猜忌,王充对王莽之行事素无好感,《论衡·自纪篇》交待"其先本魏郡元城一姓"仅是陈述事实,并无攀附王莽之意。  相似文献   

16.
王莽以新代汉,长久以来被看成是一次典型的篡夺政权的事件。王莽本人也成了外戚权奸谋朝篡位的代表人物。文章力图不受《汉书》等史书中贬抑挞伐王莽及“新莽代汉”的内容的束缚,而着眼于西汉末年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儒家思想的发展情况,以及西汉末年王莽的个人表现等因素,从客观和主观方面综合论述“新莽代汉”的客观必然性,从而使人们对“新莽代汉”有一个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东晋中宗、显宗前后,是琅邪王氏政治最为强盛的时期。由于琅邪王司马睿与琅邪王氏之间具有长期的政治合作以及伦常婚姻方面的特殊关系,加之“八王之乱”后王导协同司马睿渡江并帮助其在江左建立东晋王朝,故司马氏与琅邪王氏之间“契同友执”的私人情谊与“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关系得以进一步确立。但由于王敦之乱以及琅雅邪王氏之权遇超常,由此也引起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对琅邪王氏政治的猜忌与不满。鉴于此,朝廷以及其他士族群体与琅邪王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也便成为此时期琅邪王氏政治中一个难以回顾的问题,而上这种矛盾与斗争也是促成琅邪王氏政治自晋成帝以后逐渐趋向衰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王莽篡汉”是中国政治文化史上的一大冤案,通过追溯王莽代汉历程中的政治文化演变并分析其禅让论同之前禅让论的关系,可揭示出中国古代政治生活中两种政治原则之间以及儒生同世袭权力者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旺莽传>作为<汉书>的"第一巨篇"、"第一变体",在历史编撰上具有鲜明、突出的特色:体例上"名为列传,例依本纪",纪年上"纪莽事用莽年",篇目安排上"传终全书,别为一代",且"广收文诰,为文增色".这些别识心裁的编撰特色,使史家能更全面、真实、深入,客观地反映历史进程,也使<王莽传>成了体现<汉书>历史编撰成就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20.
王莽之成败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儒家内圣外王思想就是其中之一。因为王莽符合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标准,所以他被西汉儒生推上了政权的巅峰,也因为内圣外王思想自身的缺失,他在实践其理想时不可避免地遭到惨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