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霞 《成才之路》2009,(11):I0009-I0009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般说来,教师爱学生容易。爱后进生比较难。后进生普遍存在着三大矛盾:有自尊和自尊心得不到尊重的矛盾;好胜和得不到取胜机会的矛盾;上进心和知难而退的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教师只有真心真意地关爱学生,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教育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后进生,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3.
柳永忠 《中国教师》2009,(12):44-46
<正>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行为习惯不符合学校规范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就成了一个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雨中飘摇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这阳光,这雨露,便是教师给予的爱。教师只有当他全向身心地爱着学生的时候,才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爱得越深、越无私,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教育才能取得良好得效果。对于后进生我总是让他们沐浴更灿烂的阳光,滋润更纯洁的雨露。  相似文献   

5.
焦万福 《甘肃教育》2014,(16):34-34
正转化后进生是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神圣职责。笔者曾担任班主任工作5年之多,成功地转化了不少后进生。下面,就自己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的点滴体会略谈一二,以求同行商榷。一、关爱是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实践证明,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在人们的印象中,后进生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顽童。凡是班上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把它和后进生扯在一起。这样,在班级里,后进生往往受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训斥。因此,后进生往  相似文献   

6.
1.用爱心关怀学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我从不把"后进生"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我对班里的"后进生"逐一进行分析,了解每位"后进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的特长、爱好.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母亲般的爱;对农村的一些贫困生,不仅帮助他们补习英语基础知识,还更多地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  相似文献   

7.
张凯 《考试周刊》2011,(46):220-221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后进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因为他们常常受到冷淡甚至歧视,所以更希望得到尊重和信任。教师要克服偏见,给后进生应有位置,给后进生更多的关怀,给后进生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8.
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常常会被不负责任的教育者所抛弃.这些学生就是那些潜力未被开发、学习成绩或品行暂时落后的学生,常常被人们称为"差生、后进生、学困生"等.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那么,对于后进生就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爱,用满腔的爱抚慰他们脆弱而幼小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后进生转化.特别是农村后进生转化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难题,给予学生拥抱与鼓励,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后进生个体,就能获得良好的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各个班级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克服偏见,给这些"特殊"的学生更多关怀,给他们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1.
<正>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把成功的教育经验,凝铸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名言,深深地启发了我,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必须让爱温暖后进生的心灵。"后进生"几乎是从受教育起就伴随着呵斥、嘲笑、辱骂甚至体罚,因此,对于他们,我们要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他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做人的尊严。对他们一定要施以爱,要克服偏见,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把更多的爱倾注在他们身上,即"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就像农民对弱  相似文献   

12.
刘强 《安徽教育》2009,(11):21-21
<正>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池。"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用爱心去教育学生,不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对后进生,  相似文献   

13.
唐绍荣 《教育导刊》2003,(5):22-22,21
转化后进生是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班主任工作和年级管理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克服对后进生的偏见,重新认识后进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热爱后进生;研究教育对象和教育策略,切实帮助后进生。只有这样,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才能真正凑效,学校教育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对儿童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了解学生是热爱学生的前提。爱生之情,特别是爱后进生之情,发自一个教育者使命感、责任感。转化后进生,必须建立在全面了解这类学生的基础上。从小处讲,教师…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不同的人在兴趣、爱好、能力、品德、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导致后进生的形成.后进生问题是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实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早日绽放枝头.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奏好"威、逼、利、诱"四步曲,有利于后进生的转化.  相似文献   

15.
<正>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尤其是学习较差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去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他们比一般孩子更需要理解与关心、支持和帮助。教师用爱的方式去激活后进生,用爱的情感去呼唤他们,用爱的力量去转变他们,老师需要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一、用爱心了解后进生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要"以人为本",用爱心了解学生。尤  相似文献   

16.
帮助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认真分析后进生的原因,积极寻找对策,才能有效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一、分析后进生的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社会环境以及教育不当的原因,又有学生生理上存在缺陷或在心理上发生障碍等方面的原因。而且每个后进生的表现不可能一样。为此,教师应该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有针对性地给予引导、启发,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二、积极寻找使其转化的对策1.教师要用爱来感化后进生,做到不嫌弃后进生。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人类最高情感的结晶。发自内心真挚的爱,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关键,是激励学生进步的巨大情感力量。后进生特别需要这种爱。因此教师要对他们充满耐心,对他们要有爱心和责任心,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深入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感情,使他们愉快地、自觉地接受教育,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2.抓住闪光点,给予鼓励。要捕捉后进生做得对、做得好的有利契机,用他们自己成功的经验鼓励他们,使后进生为自己有进步得到肯定而感到自豪、喜悦,引导后进生将成功的原因归于自己,发现自己所蕴藏着的潜在力量,提高其自...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的人在兴趣、爱好、能力、品德、知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别差异,导致后进生的形成。后进生问题是教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抓实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克服偏见,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给后进生应有的位置,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8.
李晓云 《甘肃教育》2013,(23):19-19
如果说优秀生犹如茁壮成长的幼苗。那么后进生就宛如未扎根大地,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幼苗。他们需要更多阳光的照耀,更多雨露的滋润。而使他们茁壮成长的雨露。便是教师给予学生的爱。因为爱是无比强大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的教育 ,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对他们的教育倘若一味采取批评、斥责、惩罚乃至冷嘲热讽的方式 ,只会更加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导致他们心灰意懒 ,自暴自弃。因此 ,笔者认为对后进生的教育应以厚爱为起点 ,以情感为基础 ,用爱心、诚心、细心、耐心、信心这“五心”去温暖感化后进生的一颗“凉心” ,使他们在教师春风化雨般的关怀下得到进步。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 ,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 ,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 ;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 ,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热爱学生。”…  相似文献   

2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高尚的师德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在今天,教师师德的师魂就是爱,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爱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心灵,更要把更多的爱献给学习中的后进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