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大家已读过课文,谁能用下列词语说说李时珍是怎样的人?(出示词语:湖北蕲春,《本草纲目》,医学家,药物学家,明朝,编写) 生: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湖北蕲春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生:明朝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湖北蕲春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生:出生在湖北蕲春的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明朝人,他编写了《本草纲目》。 师:如果把《本草纲目》摆在前面,还可以怎么说? 生:《本草纲目》是出生在湖北蕲春的明朝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李时珍编写的。 师:指读课文,本文主…  相似文献   

2.
今天,我要采访李时珍。太夸张了吧。大家好,我是李时珍。你是神医不是黑帮老大。杀气!没天理,说我是黑帮老大。摘掉眼镜让你看看。当然是因为写《本草纲目》了。我看到流传下来的医书中讲,不能多吃生姜,否则会得眼病。我决定验证一下。连续吃了几天生姜后……哎呀!哎呀!果然得了眼病。会不会是巧合呢?眼病好了之后,我又开始吃生姜。眼睛太疼了,再也不敢多吃生姜了。怎么会这样?!为了我的形象,只能戴眼镜了。以身试药,李大夫真敬业。几天过去了……李时珍的眼病好了,我终于可以采访他了。我是李时珍。尝了你什么又怪东西?说来话长,你听我解释…  相似文献   

3.
难忘的一课     
一次,我在教《李时珍》(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六册》)一课时,张晓同学突然举手问道:“老师,《本草纲目》这部伟大的著作有没有缺点呢?”说实话,这个问题我备课时还真没想到。学生突然提出这个问题,使我有点意外。是呀,书上说李时珍发现旧的药物书有许多缺点,那么李时珍编写的  相似文献   

4.
《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我曾两次执教这节课。为了让李时珍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头脑中丰满起来.两节课我都采用了“以读代讲.再现画面”的方式指导学生品词析句.同样的教学策略却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转眼三年过去了,不知李时珍在做什么呢?嘿嘿,写好了。《本草纲目》写好了?.不,是这个写好了。闭门著书谢绝来访闭门著书谢绝来访先生,你不是要闭门著书吗?怎么又要出门采药呢?呵呵,这是我的防偷秘诀.湖州到了.湖州谁家最有钱?上山采药,深入民间,才能使《本草纲目》翔实丰富。为什么还要贴“闭门著书”的字条呢?老大,名医李时珍应该有不少钱财吧。这下我们可发了.好.明天去他家,找机会下手。他闭门著书,我们没机会了。别急,我们埋伏在这儿等机会。(责任编辑李舰)我们埋伏一个月了,他都没有出门。再等等,他快坚持不住了。冬天到了……李时珍算…  相似文献   

6.
一、要抓好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如《李时珍》一课的中心句,"明朝出了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叫李时珍".这句话是对李时珍的高度评价,全篇内容具体写了"为什么说李时珍是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理解这样的句子,要学生联系各段内容,用具体事例体会李时珍为什么是医学家,为什么是药物学家.  相似文献   

7.
《明朝那些事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2011年10月第1版)第5部,就嘉靖年间提到《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文中说:名声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时珍就算闭着眼号脉,混个百万富翁也绝不成问题。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李,开始远行,足迹踏遍了全国十三省,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悬崖峭壁,凡是有药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踪影。  相似文献   

8.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倾注一生心血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他成才与其父李言闻的熏陶感染有直接的关系。李时珍祖辈几代人从医,祖父是个走街串巷的郎中,有丰富的治疗疾病的经验,父亲李言闻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对医药学颇有研究。李言闻扶危济困和救死扶伤的言行给小时候的李时珍以很大的影响,幼年李时珍体弱多病,是父亲的精心调治,几次把他的生命从死神手中夺回来,这一切都坚定了李时珍继承父业和为人治病的决心。李言闻对儿子的就业出路非常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李时珍子承父业,为穷苦人治病,但另一…  相似文献   

9.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7册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号濒湖山人,明代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之一。李时珍出身世医之家,他的愿望是像他父亲李言闻一样,当一名济世救人的医生。他自小就聪明好学,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难  相似文献   

10.
<正>《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李时珍在修订《本草纲目》的过程中与徒弟庞宪夜宿古寺的情景。课文中不断闪现着一个个浸透苦水的镜头: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手拄枯枝,背着行囊,在山野村间艰难跋涉着,寒风拂起了他干枯的白发;阴暗潮湿的古寺中,灰尘四起,屋顶露天,窗户被寒风吹得哗啦作响,李时珍正在专心地记录着……面对这样一篇课文,我们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我想:我们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人文和工具方面的价值,将文本传达的人文信息和训练的工具资源带给学生,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进而让学生的阅读  相似文献   

11.
哈尔滨市动力区教师进修学校姜辉丽《李时珍》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用几十年的时间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药物经典的故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新课程开始了,很多传统课文被删减,可《李时珍》这篇课文仍保留在新版教材中,可见其经典。怎样能更好地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教这样的“老”课文呢?这是值得我们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篇课文教学提出我的一点建议。由于李时珍这个人物距今比较久远,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一切都比较陌生,因此建议老师课前布置学生上网或通过其…  相似文献   

12.
《李时珍》一文从“立志—学医—编书”三个方面介绍李时珍 ,反映了李时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献身医学的精神 ,课文通俗易懂。本册教材的阅读训练重点“了解句与句的联系 ,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给自然段分层”是本册本组教材出现的一个训练要求。根据课文特点及本册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我认为《李时珍》一课的导学应突出一个“读”字 :初读 ,理线索 ;引读 ,明大概 ;细读 ,识经过 ;品读 ,悟精神。一、初读 ,理线索。1 自由轻声读课文 ,想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李时珍?板书 :立志、学医、编书。2 找出与上面三方面对应的自然段。二、…  相似文献   

13.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蕲州(今湖北蕲春)东门外瓦硝坝人;字东壁,号濒湖。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植物学家和药物学家,也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位走街串巷的“铃医”;父亲又是当地一位有丰富治病经验和药学知识(著有《人参传》、《蕲艾传》、《四珍发明》  相似文献   

14.
《李时珍的传说》这本小书现在和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提起李时珍,谁不肃然起敬!稍有文化素养的人们,只要翻阅一下他那部“东方医药巨典”《本草纲目》,就不能不赞同明代著名学者王世贞怀着深切敬佩之情写下的这一评语:“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  相似文献   

15.
【案例1】执教《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在临下课前进行了这样的拓展:课后继续搜集关于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作文语言劣化现象1.学生作文语言粗陋化倾向有一篇用李时珍的事迹来论述代价的文章:有一位我们中国人都很熟悉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从小就和父亲一道学习医学,他阅读了800多种书籍。后来,他又单身一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寻找草药的标本,他还亲自吃挖出来的草药,几次昏倒在山岭上。就是这样李时珍发现了大量前人没有记载的草药。他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收集了成千上万个药方,用了31年的光阴的代价,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其实这段文字完全可以用“李时珍以31年为代价,完成了医药学的巨…  相似文献   

17.
你知道李时珍是什么人吗?也许你会把小嘴一噘,嗔怪地说:“李时珍是我国明代的大医药学家,他著有《本草纲目》。这谁不知道呀!”对啦,对啦!李时珍是我国的医药学家。可是,关于李时珍小时候的故事,你就不一定晓得了,还是听我们说说吧!1518年,也就是明朝正德13年,李时珍出生在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东门外的瓦硝坝。他家世代都是行医的,太远的不说,反正他爷爷和爸爸都是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家并不富裕,家里没有什么家具摆设,却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中草药,什么白藏啦、郁金香啦、麦冬门啦……一进他家的门,就会闻到一股…  相似文献   

18.
《李时珍》的第四自然段主要讲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教学时,凭借第二句的三个分句(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  相似文献   

19.
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学和药物学家,他的《本草纲目》名闻后世。但除医药学的成就外。他不是一位造诣颇深的诗人。他一生写了许多诗。但遗憾的是,这些诗文都已佚失,现仅存两首诗。 一首是《吴明卿自河南大参归里》。  相似文献   

20.
教材解读《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讲述了李时珍师徒为写《本草纲目》,在察访药材的过程中投宿一所"破败"的古寺的故事。故事围绕"夜宿古寺"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具体事件体现出了李时珍师徒"不怕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