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郊祀考     
东汉郊祀,使祭祀场所、名目和具体祭祀仪式规范化,祭把场所有郊兆之坛(南郊和北郊)、明堂、辟雍、灵台、太社等,神灵们区分阴阳,并与季节、方位等对应,献祭等级也有严格规定.除了祭祀之外的礼仪活动也已规范化,重要的礼仪活动有封禅、巡狩、迎时气等.这一郊祀体系的实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寄托了统治者希望实现政惠民和,建立上下有序,教化淳厚的社会之理想.中国古代国家祭祀始终从属于政治需要是它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宋代炎帝国家祭祀主要有五方帝祭祀、感生帝祭祀、明堂祭祀、籍田礼祭、蜡祭和炎帝陵祭,相比于前代的炎帝国家祭祀,宋代炎帝国家祭祀既是一种传承又有创新。尤其是炎帝陵祭,在传播炎帝信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后代炎帝陵祭之先河。这些祭祀反映了宋人的炎帝"农神"信仰和"火神"信仰,二者连同炎帝"药神"信仰构成了宋代炎帝形象诗歌书写的主体。这些诗歌彰显了宋人以农为本、重农利民、厚生爱民的民本思想,寄托了宋人对国家兴旺、民族繁荣、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昭示了宋人不畏苦难、舍己为人、济世利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安徽贵池的社祭祀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该文对安徽贵池社祭活动中的社祭源流、社祭与傩仪、社祭祀圈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探论,作者认为明代或明代以前池州一带傩事活动已与社祭相结合,并以“社”为活动中心,傩坛“社神”泛指面具。贵池傩事活动始终贯串着对宗族土地的祭祀仪式,傩祭以社祭为依托为内核,因而贵池傩戏也是一种具有浓厚宗法色彩的“社戏”。贵池乡民对土地的祭祀分为不同等级,具体有土地公婆、大社、社会、土主,它们与旧政权中村户、甲、保、县州等机构形成平行的对应关系,构成了大小不同的社祭祀圈,这些社祭祀圈又包容了古代的傩、雩、殇、高禖等祭祀内容。贵池傩神会以社为组织单元,但傩神会的组织形式与社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4.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5.
马莉 《阅读与鉴赏》2008,(12):39-39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字,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祭是传统清明祭祀活动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后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祭祀方式,因其时空的跨越特性而逐渐受到关注和接受。具有传统特性的网祭改变了民众清明节追思的方式,使其在虚拟网络空间表述情感哀思的同时,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自由度与宣泄感。在变异的空间里,网祭仪式让主体同样感受到清明祭祀的文化意义,只是这种文化意义被虚拟的空间所重构而已。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鹿祭制度对鹿类祭品应用的祭祀时节、祭祀对象、祭祀规格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清代鹿祭制度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一是鹿类祭品用于祭祀规格较高的大祀和中祀中。二是在上祀、中祀、群祀各种祭祀活动中,皆用以活鹿羔作为牺牲。  相似文献   

8.
马莉 《湖南教育》2008,(11):40-40
祭祀是古代的国家大事。在上古时代,就有了祭祀。甲骨文中的“礼”亨,指的就是“事神致福”的祭祀仪节。祭天地,祭社稷,祭宗庙,祭各种神物都有一套仪式.  相似文献   

9.
以羊替牛     
《教育》2011,(3)
古时候,人们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佑,这种祭祀仪式叫祭钟。每逢祭钟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  相似文献   

10.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祇,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祇。这种神祇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东汉明堂祭祀在国家祭祀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东汉国家祭祀等级中,明堂祭祀仅次于郊祀天、地,是颇受重视的。东汉明堂祭祀以五帝为主祭神祗,以光武帝为配祭神祗。这种神祗规定是为了适应东汉国家祭祀体系的需要。东汉国家为明堂祭祀制定了完善的礼仪。这种祭祀礼仪是东汉宗教观念的体现,并且可以起到教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3,(3):35-41
除了天、地之外,火是蒙古族最为崇敬的自然现象之一。内蒙古人民认为,火具有涤荡尘垢污秽,驱逐邪魔,使一切东西洁净的神奇效能。祭火习俗源自于古代母系社会萨满教的自然崇拜,是察哈尔等蒙古族最常见的一种民间祭祀活动。祭火的类型主要有家庭祭火、集体祭火、寺庙祭火、婚礼祭火等几种。平民的家庭祭火程序、祭火用品等在不同蒙古族部族间会有差异,但总体上差别不大。绝大多数蒙古族都要在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举行祭火仪式,通过祭火以期达到他们招财纳福、祈求子女、避祸除灾、净化环境之目的,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3.
《礼记》中“支子不祭”等祭祀原则反映出周代祭礼是一种宗子主祭的大宗祭祀制度,至少先秦儒家理想中如此.朱熹《家礼》中的祠堂祭礼原则,限定支子可祭祢但不得祭祖,且宗子主祭的最远世数止于高祖,这是一种最接近于大宗法的最小权重的小宗祭祀制度.明代嘉靖礼制改革后的祠堂祭礼采纳了程颐祭祀思想的主张,支子可以主祭,且不论世数但凡可知者皆可祭,乃至于远祖、始祖,这是一种最大权重的小宗祭祀制度.从《礼记》到朱熹《家礼》,再到明清祠堂祭礼是大宗法向小宗法的逐步嬗变.而作为士庶祭祖场所的祠堂,从朱子祠堂到明清祠堂则是由大宗祠堂向小宗祠堂的演变,这也是大型宗祠逐步成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高禖”祭祀是一种祈孕子嗣的祭祀形式。早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就有祭祀“高”的神话传说。“高”祭祀在周代正式成为国家祭祀的一部分,祭祀的目的、仪式、膜拜对象等方面更为成熟。这种祭祀活动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本身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传统的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即“重生”“重男”思想。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有不少内容都与祭祀有关.本文据此对周代祭祖的种类、祭祀的场所与时间、祭祀中的有关制度及其礼仪过程、宴飨活动等几方面情况作了系统的评述,并就祭祖活动对维护统治秩序所起的政治与宗法作用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周代时祭,关乎农事,礼随境变。其中的祠、礿、尝、烝即是指周人在春夏秋冬对天地神灵进行祭祀的活动。然时令的更替,天象物候的变化,冷暖阴阳的不同,农事任务的差异,故而祭祀的对象、祭祀的食物、祭祀的酒器与祭祀的服饰等规定存在诸多不同。且祭祀的物品顺天应时,合乎天道。如此取象自然、因天制礼的祭祀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祭龙,是云南彝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在彝族人的观念里,"龙"已不仅仅是象征雨水的龙神,而是集诸多神灵于一身的以"龙树"为象征的村寨保护神。祭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以此能祈福禳灾,保佑全村人平安幸福。在分析彝族祭龙仪式的文化内涵时,我们利用了法国著名人类学家马塞尔·莫斯和社会学家昂利·于贝尔的相关献祭理论,便能较深刻地揭示彝族祭龙仪式及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摘要:对于《召南·采蘋》主旨的理解,历来纷争不断,有“大夫妻能循法度”、“教成之祭”、“美邑姜”、“女子祭祖”、“女奴置办祭品之劳动”等几种观点。而结合周代的礼乐文化来看,我们发现该诗体现了笄礼和婚姻的重要关系,《采蘋》是对周代笄礼制度及其仪式的诗性表达。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20.
彝族曾盛行山神崇拜,祭山神是彝族民间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之一。20世纪60至70年代,祭山神仪式被强行禁止,20世纪80年代后,在一些彝族民间文化精英和学者的推动下,简单的祭祀仪式逐渐复兴。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云南双柏县他宜龙村彝族祭山神仪式是在当地文化精英的倡导,"草根"力量的响应和推动,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当地政府默许的一次较大祭祀仪式的复兴和重构。但群体性的祭山神仪式能否走下去,每个环节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