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激情洋溢的课题导入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而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伦一生写了14本书,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经历、奋斗、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近这位虽失去光明,却带给人光明的使者--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2.
鲍平 《教学随笔》2010,(11):10-11,21
马克·吐温曾这样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在这句话的指引下,我怀着十分敬仰的心情,在多年前就拜读过了海伦·凯勒的自传回忆录《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近期,偶有闲暇,我又将该书从头至尾细读了一遍。我很惊喜地发现.当我以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身份,去重新品味海伦·凯勒的文字时,我又有了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3.
一、结识海伦,触摸文本 PPT出示:海伦·凯勒照片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被誉为“美国英雄”的海伦·凯勒。对于海伦·凯勒,同学们了解多少?  相似文献   

4.
《家教世界》2008,(2):38-39
第二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教育家,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入选美国《时代周刊》  相似文献   

5.
马克·吐温曾说过:“十九世纪有两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当我再一次读着海伦·凯勒的姗如给我三天光明》的时候,主人公的那颗不屈不挠的心依旧深深地震撼着我。  相似文献   

6.
《海伦·凯勒》这本书叙述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真实的故事。此书主要讲述了美国的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她一岁半因疾病而丧失了视觉和听觉,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这痛苦是不可想象、不可忍受的,然而海伦并没有向命运低头。在老师的教育、帮助下,她坚定了信心,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学会用手指“听话”,并且掌握了多种文字。24岁时,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女子学院。有人问过她,你现在成了这样,苦不苦?海伦回答说:“不苦,因为我每天都在斗争,而斗争是有无穷乐趣的。只有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7.
冷知识     
1.《圣经》里唯一没有提到的家养动物是?
  2.可口可乐最初的颜色是?
  3.有一位20世纪的美国著名女演员有六个脚趾头,她是?  相似文献   

8.
体验黑暗     
他们不知道太阳多么明亮,不知道树木多么翠绿,不知道白云多么洁白,也不知道彩虹多么美丽——因为他们是盲人。 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说:“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天去看高山,一天去看大海,一天去看普通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马苋·吐温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一个生命的奇人,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事实。而就在这个奇人的侧影里,曾屹立着一个瘦小但又无比高大的身影。她就是海伦的老师——安妮·沙莉文,一个托举起奇异生命的人。海伦在《沙莉文老师的故事》一书中这样记述:海伦的名声与日俱增,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只有少数朋友注意到,在她身旁.经常有一位纤细瘦小的女士如影相随。  相似文献   

10.
纵观整个20世纪美国高中课程发展的历程,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从“失衡”发展到“基础振兴”的轨迹,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基础”运动是美国高中课程从此转向“振兴基础“的一个转折点。美国高中课程在20世纪前大半个世纪“失衡”发展的轨迹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闲人 《语文新圃》2010,(7):32-34
今年杭州的中考作文题是“成长路上无捷径”.其背景说明是一个有逻辑问题的语段—— 宋濂少时家贫嗜学,历尽艰辛,终于学业有成: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在被排挤、嘲笑、打击中不绝望不沉沦,最后变成了美丽的天鹅: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准“蒙蒙亮”“蔓儿”“冲”等难读的字。
  3.体会朋友之间互相关心的真挚感情,能主动关心身边的朋友。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品味对话描写体会牵牛花能陪生病小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08,(9)
《海伦·凯勒》这本书讲叙的是美国残疾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故事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相似文献   

15.
早起上班,身后有对中年夫妇和我一路,一直听到他们在细细碎碎地聊天,很有趣。
  男:“一会儿吃包子吧,好不好?”
  女:“好啊。”
  男:“吃肉的还是素的?”
  女:“肉的吧,肉的好吃。”
  男:“那就要两个肉的,素的想吃吗?”
  女:“也有点想吃,你想吗?”
  男:“我也想,一会儿我先去占座,你去买包子。”  相似文献   

16.
神回复     
问:“与全世界为敌”这句话如何转化为一个霸气的书名?
  慈禧。
  问:有没有爆发丧尸的可能?
  答:丧尸这种逆天的永动机,如果能够出现说不定会被用于发电。
  问:你会参加前任的婚礼吗?
  答:下次再去。  相似文献   

17.
1933年美国芝加哥:“一个世纪的进步” 1935比利时布鲁塞尔:“通过竞争获取和平” 1937法国巴黎:“现代世界的艺术和技术” 1939美国旧金山:“明日新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前,鸡、鸭、鹅和燕子是一家。一天,它们看到蜗牛在吃力地爬
  行,便问道:“蜗牛老弟,你去哪儿呀?”
  蜗牛道:“回老家呀。”
  “要走多久呢?”
  “大概五个月吧。”
  “啊?走那么久啊!”  相似文献   

19.
笑话     
君臣关系
  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为了更好的让我们了解君臣关系,于是叫一个同学来和他演示,老师:“如果现在我是臣子,你是君主,你最想和我说什么?”
  此同学犹豫半天:“来人,拉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20.
何必穿鞋     
2005年开除自己后,我开始旅行,我去了一趟美国,回台湾后,也到平常没去过的地方去。
  我去了台湾最南边的屏东县,在一个叫“枋寮”的小镇停下车来买水果。
  年轻的男老板穿着汗衫,光着脚。我问他:“干吗不穿鞋?”他说:“田就在旁边,跑来跑去,何必穿鞋?”他把莲雾(热带水果,又名水蒲桃)放在篮子里和箱子里卖,我问:“篮子和箱子里的莲雾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