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网络文学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探讨网络文学出版行业发展动态,思考网络文学出版行业面临的问题.同时,站在整体立场上,结合网络文学出版的方式、特点,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为加强网络文学出版行业管理、引导网络文学出版行业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使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流通渠道、受众层次等诸多因素都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文章具体阐述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网络文学批评、传统文学等多种因素对网络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1998年到2008年,国内网络文学已有十年的发展历程.与之相应,十年来网络文学研究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在网络文学存在的合法性、网络文学的特征、网络文学的写作阅读与批评传播、网络文学与特定人群的关系以及网络文学的亚类等方面都有广泛探讨,但也存在较大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与创作隔膜严重,宏观研究重复较多,研究深度欠缺等方面.对此,网络文学研究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入手,齐头并进,以便开拓网络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网络载体的物质特性使网络文学成为最具活力的文学形态.汉语网络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兴期、初潮期和盘整期,并逐步确立了其在汉语文学中的主流地位.对汉语网络文学的分期,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审视汉语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促进汉语网络文学及整体汉语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成为文学新宠,是消费社会特有的文学现象。随着电子媒介的兴起和消费社会的转型,网络文学也据此作出了自适性改变:一方面它因无法疏离"图像转向"的时代而不得不与图像频频联姻,另一方面它又因无法避免消费社会带来的挑战而不得不与"符号消费"彼此依附。面对这样一种挑战,对网络文学的"文学性"成分加以考察,对此双重语境加以审视,能够管窥网络文学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形态出现,网络文学的学科建设就很必然了.网络文学的学科建构包括认识论结构和本体论结构两个相互影响的逻辑局面.网络文学依赖网络技术,网格文学学科建设同样也要依赖现代网络技术.  相似文献   

7.
自上世纪末以来,网络文学在产生发展的十数年内,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更是一种引起全民关注的社会现象.作为当代文学的一种新的形态,网络文学始终处在潮头浪尖,给我们带来诸多惊喜的同时,也带来相关问题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精品化工作与文学网站"海纳百川"的本原性功能并非相互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从读者、作者、网站来看,还是从整个社会来看,网络文学精品化都殊为必要,而且极其可能。其现实性的理由在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是弘扬文学精神的一种体现,是繁荣网络文学的必由之路,是建构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基本保证,它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也是文学网站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网络文学精品化以文学自身运动作为内在动力,网络文学精品化因网络信息的浩如烟海而获得反向促成作用,网络公共空间的大众化需求对网络文学精品化起着持久的推动作用,政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公众参与程度的逐渐提高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的形成和发展,优胜劣汰的市场经济规律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精品化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当下网络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以网络为视角,对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现状、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与出版界联姻、与游戏网站加强合作以及与影视媒体相互融合等方面阐述了当下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的发展前景,以期为促进我国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中华美学精神的重要命题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振兴当代文学艺术的重要条件。作为当代中国最有活力的大众文化形态之一,网络文学理应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时代担当和历史重任。面对当前网络文学在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一系列问题,网络文学创作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文学使命感,提高自身境界修养和创作能力,从中华美学精神中汲取营养,以真善美为底色,打造精品力作;网络文学网站、学校、媒体及社会各方面也需为网络文学生态环境的优化做出努力,促进网络文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一些理论家指出网络文学有着后现代文化的逻辑背景,当下网络文学的姿态正是后现代文化姿态的表现.但网络的后现代姿态不代表网络文学的后现代姿态,二者不应混淆.文章就目前网络文学中出现的表面化的后现代精神的泛滥,从网络文学文本自身、网站与写手的推动和文学文化思潮出现的历史语境三方面考查了其不可能性和繁荣的虚假性.网络带给文学的是后现代的光鲜外衣,缺失了精神内核,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时代产物,对中学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本文笔者从网络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入手,分析了网络文学在中学生生活中得到普及的原因,并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从五个方面解析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社会文化环境下,网络文学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现状角度浅析网络文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王浩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4):61-64,55
网络文学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性别倾向显露无遗,其中男性创作显示了此一阶段网络文学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看成是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的流行文化的代表之一。可以说在整个社会文化大环境下,当下的网络文学还可以看成反映文学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网络文学内涵与外延的探讨已经成为了文学理论研究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术界对网络文学的定义却是美衰一是,网络文学具有自由性、互动性、娱乐性的特征,网络文学批评的缺失性也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学的出现和勃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方兴未艾的网络文学具有自身的特质.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神性主导品格,网络文学更多地具有物性、世俗性的特征,显示出了空前的民主性;网络文学显示出了鲜明的“超文本性“;当前的网络文学在题材内容、物质载体、思维方式、创作态度和审美趣味等许多方面同传统文学有很大的差别;网络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体现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生产“的显著特征,有别于传统文学的诗性--仪式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学在繁荣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系列的文化征候。由于网络文学所依附媒介的影响,其意义的密度被极大地稀释,无法对其形成那种用于传统文学的鉴赏式文本细读。由于网络文学逐渐成为一种文化工业,在商业利益推动下,网络文学创作中的情节模仿乃至抄袭现象相当严重。在市场运作下,网络文学的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消费行为,并且网络文学也失去了对社会的批判功能。很多网络文学作品,实质上是关于欲望的一种镜像,并且它会使得读者的无意识欲望不断生成和延宕。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学是数字信息化洪流中诞生的新生体,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接触网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当代大学生接触到网络文学的机会相当的大.然而,网络是自由的,网络文学也就有相当的随意性,其中色情暴力在其中占有很大的一部分.因此网络文学对大学生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型文学形式,因其不同的传播媒介,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共同创作.通过分析网络文学超越传统文学的特征,探析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学审美性、艺术性、人文性及作品品质方面的缺陷,提出网络文学必须依托传统文学,才能获得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学粉丝经济具有文化学、经济学和文学的研究价值.从文化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产生于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和娱乐文化中,体现了中国当代文化价值取向;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是网络文学商业化发展的必然,并在资本的推动下成为网络文学新盈利模式;从文学角度而言,粉丝经济构建了网络文学作者和读者的新型接受关系,有力推动了网络文学创作、消费和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