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家鼎 《贵州教育》2008,(22):12-14
一、设立民族中小学,实施双语教学   设立民族中小学和实施双语教学,一是有利于对接国家有关民族教育政策,争取上级对民族地区的教育资助;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三是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四是有利于实施索质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因此,县教育局十分重视对民族中小学的管理和教学指导工作.目前已建有民族高中1所,民族初级中学1所,民族小学7所.还在城关四小附中设立侗族艺术班、黎平二中设立民族初中班和民族女子班,由县政府给予每生每年500元的生活费补助,使一大批品学兼优且家境贫困的农村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一大批侗族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艺术植根于优美的自然生态和"主体和谐"的精神生态之中,彰显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意蕴。侗族诗歌向读者呈现出侗乡福地恬淡自适、远离尘嚣、和谐天放的良性生态世界,是少数民族"艺术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生动写照。侗族诗歌的生态艺术趣味不仅体现在侗乡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也体现在侗民族的审美化生存之中。  相似文献   

3.
王志勇  贾佳  江莹 《教育探索》2011,(10):114-115
民族艺术具有综合性、活态性、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等特点.民族高等院校民族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民族高等院校开展民族教育的策略,主要是从民族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出发,注重艺术门类的整合;从民族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出发,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从民族艺术的活态性出发,注重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4.
《行歌坐月》是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题材剧目。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在京首演成功,再一次证明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可以焕发艺术新生。侗戏文化唯有扬弃和吐故纳新,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作为探索传统与现代创作联手的范式,无疑是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更是探索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论侗锦技艺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侗锦是侗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有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和现实价值。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随着现代化浪潮在观念与物质层面的双重推进,侗族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急剧的变迁。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侗锦技艺的传承出现了"断层"危机。加强侗族文化资源的宣传,加大对侗锦技艺的研究力度,培训侗锦技艺传承人员,使民族艺术保护与民俗旅游协调发展,是处理好这个问题的重要措施,同时也关系到侗族的历史文化与未来。  相似文献   

6.
藏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和融入民族艺术是传承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藏民族艺术文化教育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富有民族艺术特色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以及充分利用家庭和社区的民族艺术资源等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提高幼儿文化适应能力,坚定幼儿文化自信,更好地弘扬和传承藏民族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艺术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资源等进行分析,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西部民族地区艺术高校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资源等进行分析,提出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宣传这一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共黔东南州委决定出版一本《侗族大歌》.我们很乐意接受撰写这本书的导读文章.侗族大歌是世界东方民间的和声艺术,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黔东南出版《侗族大歌》一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这一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以及它能够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我们从族群、社会学、文化学、价值学、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对侗族大歌进行了解读,以便帮助人们对《侗族大歌》专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侗族被誉为"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奇葩,在人类音乐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侗族大歌的文化根基就是侗族的"民族生境",侗族大歌是历史过程的产物,是生态环境模塑的结果,是人文社会环境的反映。侗族大歌既是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实践,又是一个长期处于无字社会的民族对自身社会文化生活的经验总结——以歌代文,以歌传文,以歌把侗族社会的历史、社会知识、生产生活经验、男女交往、伦理道德、风土民情、社会经验等记录下来,以歌来传承,由此成就了侗族社会"歌的海洋"。  相似文献   

11.
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的通道侗族自治县传承着较原始的侗族琵琶歌艺术形态。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侗族琵琶歌在旋律构成、歌词押韵、演唱声腔等多方面有着独特而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地田野采风,在搜集整理原始文献、谱例、音响资料的基础上对通道侗族琵琶歌的艺术特征做初步的研究与探讨,以对其今后的传承、传播起到抛砖引玉之意。  相似文献   

12.
杜冰 《成人教育》2018,(5):87-89
在成人教育中传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已成为现阶段成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成人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将其融入教育中,使成人教育与民族文化基因紧密融合,进而促进成人艺术教育的发展.优化民族艺术教育途径,能够有力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感,使之树立良好的民族观,对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历史文脉、推进成人艺术教育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广西侗族历史悠久,它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也是一个善于使用乐器的民族。本文以广西三江侗寨为个例研究,以侗族芦笙作为研究对象,从乐器的分类、演奏形式两方面来进行音乐解析,并对覃国伟先生所改良的芦笙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改良芦笙的艺术值效。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经过几代音乐人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歌唱体系,但目前声乐领域出现的"千人一面"千人一腔"现象,需要我们回归过去,放眼国际.本文将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和中国传统戏曲声乐艺术、西方声乐艺术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比较,以此来探索它们之间相互借鉴的方式,进而完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演唱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南独特的民族传统艺术,集真、善、美为一体.它以自发的传承方式,促成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体系.本文揭示了民族传统艺术与自然生态的关系并阐释其教化功能,从教育终极关怀的高度重新认识其价值,对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民族生存发展与民族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歌唱家宋祖英,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近年来独具东方魅力出色地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并形成广泛的影响.宋祖英倾心作品的发掘、引申、赋予创新的内涵、新的生命.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初步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7.
侗族建筑艺术是我国少数民族建筑艺术中的杰出代表。侗族建筑艺术中蕴涵着的厚重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审美意蕴,图腾崇拜意识是侗族建筑审美的原始意蕴,和谐之美是侗族建筑审美的主体特征,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侗族建筑审美的现代表征。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和民俗艺术这两个词,意义虽然很相近,但是内涵是不同的。它们之间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文章从两个词的概念出发,阐述了二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民族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整体的已经固有成形的,能体现民族特色传递民族精神的艺术形式。它更具有权威性、完整性、独立性、传承性、正统性和艺术性。而民俗更多的是指民间民众而非强调一整个民族或国家。它具有普遍性、变异性、地域性、习俗性、集体性。  相似文献   

19.
邳州市实验小学创办於1994年9月.五年来,较高的办学质量和突出的办学特色,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将学校的特色建设定位于"民族艺术教育"这一主题,逐步形成了京剧、书法、珠心算、民间剪纸、民族舞蹈等为主要特征的民族艺术教育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鼓楼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在侗族社会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娱乐欢庆、节日活动,还是迎宾送客、生产生活等,都离不开鼓楼。鼓楼具有极强的民族凝聚力,是侗族显著的标识性符号,其建筑式样、功能作用、寓意等都展示了侗族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