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撞击彗星     
“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2005年1月13日,美国“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这艘飞船将在飞行4.31亿千米之后,于7月3日发射一颗撞击舱。如果顺利的话,这颗重约370千克的“巨型炮弹”将于7月4日猛烈撞击“腾佩尔一号”彗星。彗星由太阳系诞生初期的物质构成,它自身温度极低,并处在温度极低的宇宙空间,因此太阳系诞生46亿年来,彗星几乎始终保持着形成初期的状态。对它进行研究,有助于人类揭开太阳系形成和地球生命起源的奥秘。划,“深为什么要“深度撞击”彗星按照预定计划,“深度撞击”号宇宙飞船的撞击舱被释放出去以后,将在直径…  相似文献   

2.
2005年1月,“深度撞击号”飞船顺利升空。2005年7月4日,撞击器与“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成功。从此,人类近距离探测彗星的科学活动全面展开。2004年,欧洲的“罗塞塔”飞船接受了一个光荣任务,它将专程飞向一颗叫“67P楚留莫夫—杰拉希门科”的彗星,要花费近十年时间才能到达。科  相似文献   

3.
一、横空出世今年1月12日,美国东部时间13时48分,美国宇航局在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用“德尔塔2”型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一艘名为“深度撞击”的飞船发射升空。按照科学家们的计划,6个月后,该飞船将接近“坦普尔1号”彗星,届时,飞船将向彗星释放其搭载的铜制探测器,通过撞击彗星实现人类对彗星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4日,在浩瀚的太空,上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人造天象。美国宇航局于1 月13日发射的“深度撞击”号彗星探测器,在经过近半年时间和4.3亿千米的长途飞行后,终于与“坦普尔1 号”彗星相遇,并以3万多千米的时速发射探测“炮弹”,撞向彗星。7月4日下午1时52 分,这颗重达372千克的铜制“炮弹”,在距地球1.32亿千米处,以每秒10.2千米的速度与“坦普尔1号”激情相吻,点燃了绚丽  相似文献   

5.
最新研究发现,现在有一颗彗星正在向地球的方向飞来。科学家们预计这颗彗星将于2094年与地球相遇。尽管这颗彗星的大部分与地球擦肩而过,但还是会有两块彗星的碎片猛烈撞击在我们的南半球。  相似文献   

6.
今年的宇宙探测真实好戏连台,卡西尼-惠更斯号飞船刚刚在1月降临土卫六;7月份,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度撞击”彗星的太空焰火又燃放起来;紧接着,8月份美国“火星勘测”号轨道飞行器又要踏上飞往火星的旅途,准备开始新的一轮火星探测行动。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火星长期探测计划项目的日程,一般每两年就要推出一项新的火星探索行动,2003年发射的火星漫游车“勇气”号和“机遇”号,它们至今还在火星上大显身手;今年的主角则是一艘大型轨道飞行器“火星勘测”号,它将于明年3月抵达火星。此次计划将动用宇宙探测有史以来功能最强大的摄像机,拍摄…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18日,名为“深入撞击”(D eep Im pact)的探测器到达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为发射作最后的准备。按照美国航天航空局(N A SA)的计划,“深入撞击”探测器这次的使命是携带重达400千克的铜球飞向“坦普尔1号”彗星。1.“坦普尔1号”彗星1867年4月3日,法国天文学家坦普尔在法国马赛寻找彗星时发现了它。坦普尔描述说:这颗彗星很大,直径有4 ̄5个弧分。后来计算显示,这颗彗星当时距离地球0.71个天文单位,距离太阳1.64个天文单位。同年5月,德国莱比锡的布鲁思证实了这颗彗星的存在,于是,这颗彗星被承认,并命名为“坦普尔…  相似文献   

8.
一颗彗星朝着美国飞来,美国派出太空飞船,在彗星上埋核弹,想把它炸成碎片,可是失败了,引爆后,彗星分成几大块,仍对着美洲、欧洲和非洲奔来。美国又用核弹阻截,仍无济于事。最后,在千钧一发之际,宇航员驾着太空飞船冲进彗星的彗核,引爆了核弹,将彗星炸成无数碎片,飘浮在大气层内,化险为夷,拯救了美国。这是好莱坞1998年出品的影片《深度撞击》的故事梗概。七年之后,真实的一幕在美国上演,2005年1月12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按计划将“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今年7月4日,“深度撞击”还将发射一发“炮弹”,打入坦普尔1号彗星的…  相似文献   

9.
1994年7月22日16时(北京时间),苏梅克一列维9号彗星的22颗彗核对木星的撞击全部结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观测到如此壮观和详实的天文事件,它表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天体撞击行星的预报规律。同一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布消息,认为这次观测“对于今后研究小行星、彗星撞击地球的危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事件本身对于生活在地球这颗行星上的人类有着发人深省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美国宇航局发射“深度撞击”号探测器,以每小时3.7万千米的速度,在距地球约1.3亿千米处,与坦普尔1号彗星成功相撞。太空中绽放出美丽的“焰火”。科学家猜测,彗星上很可能存在最早的生命物质。这次撞击的目的是探究太阳系的诞生和地球生命的起源,同时为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进行了一次演习。“焰火”在太空绽放@刘青红  相似文献   

11.
8月3日,美国“信使”号飞船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成功发射。发射。这是近30年来美国宇航局向水星发射的第一艘探测飞船。按计划,这艘飞船在太空遨游79亿公里后将于2011年3月进入环水星轨道,对水星展开为期至少1年的科学探测。在这一过程中,飞船要绕太阳飞行15圈,其间一次飞经地球,两次飞经金星,2008年和2009年三次飞经水星。“信使”号的燃料预计2012年或2013年用完,届时它很有可能坠毁到水星表面。“信使”号此次水星之行肩负六大探测任务。任务一:探测水星密度科学家们曾推测,水星中有65%是富含铁等金属的内核,这一比例…  相似文献   

12.
“火星勘测”号轨道飞行器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设计研制的一艘最新型的行星探测飞船,与以往的火星探测轨道飞行器相比,在智能化、可靠性和灵敏度方面都更强。它是第一艘基于气动力减速原理而设计的探测飞船,可以利用火星大气的摩擦阻力作用减速,缓慢进入环绕火星的最终轨道。在此次探测火星任务中应用了一些最新技术,包括光学导航照相机、火星气候探测器,以及Ka波段远距离通讯实验设备等。飞船的内部结构采用重量极轻但强度极高的材料,包括钛、碳化物和蜂窝铝结构材料,足以承受火箭发射时的5倍地球重力加速度。各部分系统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从我国第一颗导弹“东风二号”、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见证这些足迹的是我国著名空间技术专家、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戚发轫。  相似文献   

14.
人类首次派出的捕获彗星尘埃物质的使者———美国“星尘”(Stardust)号探测飞船,在完成了预定的与怀尔德2号彗星交会及拍照和取样任务后,目前正携带着尘埃样品,一路风尘仆仆,向着地球方向疾驶而来。在经历了7年数十亿公里的漫长星际旅行后,它将于2006年1月15日前后返回地球家园,并给人类带回珍贵的宇宙原始星云物质作为献礼,这无疑将使人类对宇宙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又大大向前拓展了一步。人们有理由深深感谢这位不辞辛苦的星际使者,热情期盼着“星尘”号回家!目标:彗星尘埃粒子有关太阳系的起源问题目前仍是天文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尽管存…  相似文献   

15.
用核弹轰击小行星的设想早已提出,然而实现的则是用宇宙探测器撞击彗星。这是人类首次主动“攻击”一个宇宙天体。近日,美国航天局为寻找早期太阳系的冻结碎片,向一颗距地球1.3亿公里的彗星发射探测器,名为“深度撞击”的探测器发出的冲撞将在彗星表面撞出一个坑。  相似文献   

16.
7月4日,“深度撞击”探测器将撞击“坦普尔一号”彗星。“深度撞击”是美国今年1月12日发射的,价值3.3亿美元。这是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炮轰”彗星太空实验,也是人类第一次实际接触并探索彗星的空间活动。为什么选“坦普尔一号”撞?“坦普尔一号”彗星是在1867年被发现的,绕太阳运行一圈需5.5年。之所以选择“坦普尔一号”是有理由的:首先人类对它已有100多年的了解,比较熟悉它的轨道特征、自转特征等情况,而且目前它正处于中年时期,比较具有代表性;其次,它距离地球比较近,飞船到达它的彗核所需时间仅为半年。它不是新进入太阳系的活动型…  相似文献   

17.
举世瞩目的天象──彗星撞击木星浩洁今年从7月17日起至22日止,一颗名叫“苏梅克-利维”9号的周期彗星(简称S-L9彗星)曾撞击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科学界首次在彗星撞击行星的相当时间之前,事先加以预知,以往,科学家总是在一颗...  相似文献   

18.
深度撞击     
太空大片2005年7月4日,由人类编导的又一部“太空大片”将在距地球1.32亿公里处的宇宙空间上演。届时名为“深度撞击”的彗星探测器将向“近在咫尺”的“坦普尔1号”彗星发射一颗重达372公斤的铜质撞击器。据推算,撞击将产生相当于4.5吨炸药的爆炸,并在彗核表面撞出一个约有足球场那么大、14层楼那么深的凹洞。  相似文献   

19.
人类对水星的探测屈指可数。在"水手10号"探测器三次经过水星30年后,美国宇航局于2004年8月3日向水星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经过6年半,长达79亿千米的飞行,这艘名为"信使"的探测飞船,于2011年3月进入环绕水星的轨道,对水星进行至少1年的科学探测。  相似文献   

20.
彗星大撞击     
2005年1月12日,美国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把"深入撞击"彗星探测器送上了太空。这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人类航天史上虽多次用航天器对5颗各具特色的彗星进行探测后,第一次直接登陆彗核收集彗星物质进行的研究,也可说是人类上演一场前所未有而又惊心动魄的太空大撞击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