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的书写从整体上呈现出破除传统执念的特征.其《诺顿中国文学选集》重新划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某些历史分期,有助于重估这一时期的文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形成文学史的结构性破执.他在唐诗研究中,由于提出新的意义范畴,为理解唐诗的演变提供新的叙事框架,从而实现文学史在观念上的破执.最后,宇文所安在研究中兼顾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的思维模式,突破了以往文学史叙事的单一性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2.
市井是中国普通市民赖以托身的特殊的生存空间与文化空间,是中国城市或城镇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传统的历史积淀,代表着城市的底层。抓住了市井,也就捕捉住了中国城市的“魂”。以市井作为叙事和审美对象的市民文学创作,在我国源远流长。现代中国市民小说正是现当代文学史上各阶段以市井生态景观和市俗文化为主要叙事内容的小说创作文本的聚合,它通过叙述市井文化中集体性、传承性、模式性、地方性的市俗事像和市俗心理来关注中下层民众的生存境遇、行为方式、心理愿望、宗教信仰、伦理观念、道德范型及社会组织,实际上它是以市俗的内容和文学的具体性、情感性、审美性特征相结合的方式对人类的生命过程提供了最充分的形象化的叙事。  相似文献   

3.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史中,围绕着经典的写作可以说是一个铁定的惯例,如果我们反逻辑去思考,这一理论的形式逻辑关系和既成的文学史事实就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围绕经典写作文学史是不是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之二是经典是如何造就的,是否具有正当性?由于文学史写作思路、方法、模式等方面已固定化,目前呈现的当代文学史文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学史的真实性是有限的或部分的,我们很可能是在虚假的"历史想象"中接受文学教育,形成我们的文学认知模式。当代中国文学史如何写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就可能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它的现代意义在艺术价值方面同样也体现了出来。陈平原先生在《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一书中讲到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个层次共同促成了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狂人日记》在这三个方面中也体现出了承前启后的特征。拟从叙事学的角度阐释《狂人日记》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唐传奇以来,传奇叙事作为中国文学的一种叙事模式,始终贯穿在文学史中,特别是小说史中.学者张文东认为,中国现当代小说依然承袭了这一叙事模式.20世纪70年代知青作家叶辛创作的《高高的苗岭》,以情节曲折离奇、英雄形象传奇、地理环境奇特为特征,采取传奇叙事模式,从三个方面演绎了一场传奇的革命战争.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名篇,也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文本叙事的真切、语言的质朴、感情的蕴藉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以致于在中学生的心目中,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电影史上,《城南旧事》毫无疑问是"文学与电影"这组图文叙事模式的经典范本。《城南旧事》开启了散文电影的先河。小说凭借着电影的东风,一跃成为备受读者喜爱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图像叙事的自身建构是不完整的,表意功能相当有限,它无法表达文字作品通过字里行间所要体现出来的"离别、寻找和成长"的三重复合式主题。基于此,本文从图文互读的角度解读《城南旧事》,论述离别、寻找和成长主题。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的讲话是框架中国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 ,勾勒当代文学线索的重要理论根据 ,是选择作家作品 ,解决文学史具体叙述问题的方向和指针。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的叙事语言。时代的语言是当代文学史叙事格局的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0.
<正>由韩颖琦著的《中国传统小说叙事模式化的"红色经典"》一书,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播价值。该书中的"红色经典"叙事模式并非大众所熟知的红色文化,而是中国大众文化、政治文化、民间文化与通俗文学的政治化表述。透过本书我们可以了解到,"红色经典"小说内容是中国传统通俗叙事  相似文献   

11.
人鬼爱情模式是《聊斋志异》中最常见的叙事模式。从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的角度分析可知《聊斋志异》和其他文学作品中普遍存在着一种"阻挠模式"。叙事模式的研究为文学作品的评定提供了新的准绳,经典之作永远是那些继承并能够超越叙事模式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作为小说类型研究中的一个概念或范畴,叙事范式集中体现了网络仙侠小说的叙事形态和基本格调。以修真境界为主要功能元素的设定,不仅充分彰显了该类型小说的修真本色,而且也使古典仙侠形象在当下仙侠小说中几乎荡然无存;定型化的人物设计和程式化的情节设定构成了仙侠小说的基本叙事模式;结构在叙事范式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它不仅表现于小说以人物成长为主线的情节序列,更以二元对立模式建立了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这一模式内置于小说的深层结构之中,并指向仙侠小说叙事范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3,18(4):52-54
元稹的《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天宝末期至元和年间的叙事诗大潮中涌现出来的风华绝代的作品,其结构模式和文本体式选择以及叙事手段的运用,都呈现出独特的风貌,代表着中国古典叙事诗的新成就。  相似文献   

14.
由于长期闭关锁国所造成的封闭性,公案小说并没有学习到西方文学中先进的叙事技巧,而是在延续着传统古典小说的基本模式,长期以来停留在一个表面的、感性的层面。为了适应这种叙事模式,浓重的封建迷信思想、对故事情节的高度重视及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压制和漠视等叙事性因素都被纳入到这个轨道之中。  相似文献   

15.
以网络文学为主的现代传媒文学已呈现迅速崛起的趋势,但同时现代文学世界却不断涌现了"没有经典"批评家死了"的尴尬。现代传媒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缺少经典性,审美价值较低。究其原因关键是语言叙事模式不同,未来的传媒文学可以通过寻求文学语言叙事的蕴涵性、内指性和阻拒性的回归来解决现代传媒文学语言审美性较低的困境。通过提倡文学审美性批评的回归来构建网络文学批评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反本质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宏大叙事”的瓦解,叙事透明性和启蒙合法性受到普遍质疑。西方古典叙事摆脱不了主客对立逻辑,试图以准确的语言穿透叙事的隔离达到本质,形成基于认知客体的知识论启蒙模式;中国传统叙事抛开言意对立,以主体境界回避知识客体,形成基于认知主体的道德论启蒙模式。反本质主义对启蒙叙事的清理,昭示着当代叙事将转向以主体关照为主的人生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经典叙事学批评的叙事结构研究相比,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说叙事批评中的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主要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应用西方经典叙事理论进行有效批评操作的同时,也凸现出文本叙事结构研究上理论创新能力的薄弱。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的小说评点体现出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思想,金圣叹、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都是最重要的评点家。金圣叹无疑是做出最大贡献的一位,他对《水浒传》的评点,开创并确立了评点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并非只是外部形式,更重要的是内在叙事思想,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系统的理论观念,对后世叙事文学的创作及其理论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金批《水浒传》的美学蕴涵是丰富的,从叙事视点可以透视他的叙事理念。  相似文献   

19.
"戏仿"是中国先锋作家"反话语"叙事革命的一种重要叙述策略。在先锋作家的"纯"文学想象中,戏仿不仅仅是一场技术实验,更是一种话语形式和审美范型。然而,当这样的实验被重复并成为新的叙事准则时,戏仿便可能转而被"经典化"。  相似文献   

20.
在阅读《当代叙事学》一书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关于西方叙事理论与中国古典小说之间关系的思考和疑问。西方叙事理论对于中国古典小说是否具有适用性呢?本文仅就《当代叙事学》中叙事序列结构分析的部分进行一些归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