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九点半》栏目创办于2008年10月28日,每晚9:30—10:30直播,其定位是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经过三年多近1200期节目的制作播出,《九点半》节目逐渐走出了一条既有明显电视杂志节目形态特征,又具有自身独特风格,不断创新生长特质的独特之路。一、观点提供的进化:从整合到生产两次转型升级《九点半》创办之初,遵循了电视新闻杂志在结构上具有大板块、栏目化、综合化的特点。设置了新闻调查式头条深度报道《五虎将出动》板块,综合新闻信息的《新闻一锅粥》板块(后改名为《新闻朝我看》),新闻事件深度评论的《新闻马后炮》(后改名为《今日  相似文献   

2.
《九点半》是浙江唯一以评论为特色的电视新闻时评类节目,曾经荣获"2010中国十大最具原创精神电视栏目"和"2010中国十大最具商业投资价值电视栏目";2010年3月获得《新周刊——2009中国电视榜》"最佳时评栏目"提名。作为一档浙江地面频道的栏目,之所以获得了全国范围的影响力,得益于自身的传播力。一、传播力就是节目的生命力所谓传播力,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可以从传播的信息量、传播速度与精度、信息的覆盖面以及影响效果等四个方面来衡量媒体的传播力。①在过去的传媒环境  相似文献   

3.
时值今日,民生新闻已经从发热、甚至发烧的程度降温到了一个相对理智的温度,不是低到冰点,而是依然温热,说明民生新闻快速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之后已趋于稳定。在各地民生新闻的潮起潮落中,钱江频道的《九点半》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栏目,看似冷峻的栏目形态却无法掩盖节目内容本身呈现出的温热。2008年10月,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的《九点半》栏目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电视台新闻评论节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以来,江浙地区涌现出多档以新闻评论为主要内容诉求的新闻节目,如江苏广电开辟了《新闻夜宴》,浙江广电的《九点半》和《谁支持谁反对》。城市台中,杭州电视台影视频道率先推出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楼外楼》,杭州综合频道对原有的《十分关注》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钱江频道原创栏目"九点半"以新锐的电视理念、独特的新闻解读、准确的时事点评和创新型的表现样式获得了市场认可。鲜明的个性化标签及其高质量的深度评论是"九点半"成功的最大推手,而能够提供高质量评论是新形势下媒体竞争的核心力,也是电视评论节目在传播领域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6.
《九点半》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2008年底开播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至今才一岁有余。栏目主持人钟山,每晚9点半直播,栏目时长60分钟。创办之初,央视索福瑞杭州市网《九点半》的平均收视率只有1个多点,而当时浙江电视台教育频道的《小强热线》、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等等,平均收视率基本在5个点以上。不过现在,栏目的主创人员肯定庆幸自己没有气馁、没有轻言回头,因为《九点半》已经开始火了。  相似文献   

7.
余仲樵 《东南传播》2010,(11):132-133
现代是个信息爆炸、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作为地方小台要在各级电视和各类平面媒体及新兴网络媒体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栏目。而小台如何创建品牌栏目呢?南平广播电视台《今晚九点半》栏目通过十年多的探索,以强烈本土意识,地域特色,在内容上紧紧贴近本土受众,使自己成为当地极具吸引力的特色品牌栏目.  相似文献   

8.
广东《东莞日报》评论版以2011年12月为分界点,从半个版的评论版改版为一个版,在保留她视角、社评栏目基础上增加了点经、读者来论、微评、网言界、百姓视点等栏目,整个版面形态上呈现以政经评论主打,其他题材评论辅助的产品风格,与报纸的政经取向相符。目前评论版的问题在于,对于政经类选题的把控上,较多地从赞扬式评论、分析解释性评论,言必看国外,大理论扣帽子等立论逻辑出发,虽有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5月14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与浙江广电集团钱江频道共同主办的《九点半》栏目研讨会在杭州召开。研讨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周然毅主持。浙江广电集团副总编辑施泉明,浙江省记协常务副主席钱大成,浙江省记协常务副秘书长傅亦军,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胡瑞庭,浙江省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助理巫金龙,浙江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华宣飞,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院长高晓虹、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张雅欣,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影视与新媒体系副主任赵瑜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部副主任陈富清、李宝萍和《九点半》  相似文献   

10.
李爽 《视听》2016,(7):87-88
浙江卫视户外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第三季已经播放完毕,随着收视率和视频点击量的一路攀升,笑点少、游戏环节重复等各种负面评论也接踵而来。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从受众心理与受众需求的角度分析《奔跑吧兄弟》"第三季魔咒"现象的特点和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徐靓 《声屏世界》2014,(8):36-37
<正>《美丽说奥运》是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一档时事体育评论栏目,该栏目创设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前夕,经过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磨练,现升级改版为《侃侃三人行》。十年来,该栏目名称数次更变,但其以"美丽"为品牌标识的策划先行,在广大受众中赢得了良好的美誉度,成为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的一档拿得出叫得响的品牌栏目。作为该栏目的主创人员之一,笔者亲历了《美丽说奥运》十年来的品牌创建之路,回顾以往  相似文献   

12.
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作为全国首创的电视、网络实时互动的新闻深度评论节目,将网络互动优势引入传统电视评论,进行了不断的创新和摸索。《新闻深一度》栏目开办于2010年8月,以关注热门新闻、焦点话题为定位,在新闻调查的基础上,引入专家点评、记者快评、网友酷评。开播以来,多次受到中宣部、广电总局专题阅评肯定和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的批示表扬。中宣部新闻局专题点评《新闻深一度》栏目认为: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栏目发挥了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使电视评论节目从观众被动接受信息,到主动参与互动,充分尊重了公众对新闻评论的话语权,实现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创新,为目前电视评论融合网络优势,做了积极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一向以文化取向闻名的浙江卫视推出了新的改版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人们发现,像《雅妮专访》、《风雅钱塘》一类的高雅文化类节目已经悄然退出。原因是这些栏目收视率一直排行靠后。在3月举行的在浙江新闻奖的评委会上,评委们一面将选票投给这些已经多年参评的栏目,一面叹息高雅文化类节目叫好不叫座。而高雅电视节目叫好不叫座的问题并非浙江卫视独家遭遇。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全国电视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视听纵横》2008,(1):4-12
《浙江第一线》是浙江广播经济频道一档以舆论监督为主要特色的新闻专题节目。1996年6月25日开播,至今已整整十一年。2003年被评为"中国新闻名专栏"。为了进一步办好这档节目,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广播经济频道和中国广播杂志社在北京联合举办了《浙江第一线》栏目研讨会。会上,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浙江第一线》节目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节目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成果,共同为栏目的进一步发展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5.
《九点半》是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2008年底开播的一档电视新闻杂志栏目,至今才一岁有余。栏目主持人钟山,每晚九.点半直播,栏目时长60分钟。栏目初创阶段无论影响力还是收视率都显得默默无闻,很多统计数据都让这档栏目的采编策划人员备受煎熬。  相似文献   

16.
王海静 《新闻世界》2014,(5):110-112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新闻媒体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那么新闻网站如何才能在信息化大潮中异军突起?必须重视网络新闻评论的作用,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新闻评论栏目。本文以腾讯网《今日话题》为例,从版面设计、内容、注重受众、坚持新闻理念四个方面,分析《今日话题》如何逐步建立起自身独特的品牌形象,成为新锐网络新闻评论栏目的代表之一。同时希望能为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白锦屏 《视听》2012,(5):36-37
以《新闻深呼吸》为例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在内容上,它信息量大,鞭辟入里;在语言上,它言简意赅、一针见血,却又不失调侃幽默;主持人不再西装革履,一副亲切的邻家大伯形象……这是快餐文化时代的产物,也是受众地位中心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浙江经视的《新闻深呼吸》为例,尝试分析这快餐时代下兴起的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肖鲁怀 《东南传播》2015,(4):104-108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逐步嵌入人们的生活,微博、微信的异军突起让人们进入了"全民记者"以及时时、事事评论的全媒体时代。这一时代,传媒格局被打破,信息不再是稀缺资源,解读则成了争取受众的强磁场,那么,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如何在这场谁与争锋的战役中赢得阵地?《新闻启示录》栏目从2004年创办开始,就一直在评论类节目的道路上行进,笔者以《新闻启示录》的实践为例,来分析探讨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评论从主体、时效、题材、写作、功能、风格等方面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新媒体环境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栏目来说究竟是酵母体还是沼泽地?电视新闻评论和新媒体之间除了融合关系之外还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余琪 《视听》2022,(2):24-27
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李子柒的《东方非遗传承》栏目成为非遗文化传播的典型案例.本研究以YouTube李子柒《东方非遗传承》栏目的评论为研究对象,探寻中国非遗文化在跨文化传播场域中的可能性突破.研究发现,意见领袖的影响、传统中国文化符号和优质的影音制作是吸引外国观众的主要因素.在情感层面,外国观众对于该非遗栏目的积极情感占据...  相似文献   

20.
王壮辉 《传媒》2016,(7):77-79
《奔跑吧兄弟》进入第四季,在浙江卫视收视率居高不下.《人民日报》曾评论《奔跑吧兄弟》在欢笑中传递正能量,引导人们感悟生活的真谛.在媒体技术手段和传播理念日益丰富的时代,“奔跑团”的成员们在节目中通过形象塑造和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契合传播学研究的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五大理论,在传播过程中演绎出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