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准确把握《生活与哲学》教材主线《生活与哲学》围绕"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主线,从生活、实践出发,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二、各单元知识与教材主线的内在联系《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的知识与教材主线的联系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
<正>哲学属于思想文化的范畴,高中生活与哲学教材内容和文化生活教材内容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运用哲学原理和思维方法去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文化生活中有许多知识呈现着"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状态,它们体现着一定的哲学原理,因而利用哲学原理和哲学思维去讲授、把握文化生活教材,有其独特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运用哲学原理讲授文化生活教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挖掘文化生活知识的隐性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四个必修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在结束前三个模块必修教材的学习之后,知道了经济、政治、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那么,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记得刚学习哲学的时候,老师问我们哲学是什么,我当时觉得哲学应该是一群智商超群的人研究一些玄妙高深的问题,普通人是很难理解的。相对于经济学、政治学和文化学,哲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27年,对使用过的各种版本教材都进行过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3月第3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以下简称《生活与哲学》)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第一单元中的两处用词似有不妥之处,据此提出个人的粗浅思考和教学中的体会,抛砖引玉,就教于诸位专家和同行。一、关于"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  相似文献   

5.
<正>"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这段摘自鲁迅《拿来主义》一文中的片断,使我对《品德与生活》课如何进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了更多的思考。其实,我们可以"拿来"很多资源为《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服务。那么,如何"拿来"?可以"拿来"哪些东西?一、"拿来"教材、教参、课标资源1."拿来"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个性化解读,真正做到钻研教材。打开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我和春天一起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生活与哲学》第七课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时,萌生了借助此框教学向学生传递正义理念的想法。怎样才能将正义的理念融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教学之中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纵观《生活与哲学》全书,本框知识内容和正义理念结合是十分密切的,利用本框对学生加强社会公平正义观教育应当更具说服力。不限于此,政治教材还有不少知识与正义理念具有联系,是值得我们挖掘的宝贵教育资源。政治教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认为现行人教版《生活与哲学》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存在一些瑕疵,这些瑕疵在教学和考试中给师生带来一系列的困惑与不便。笔者不揣浅陋,试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探究,以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一、以偏概全,不够准确众所周知,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两种情况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是,现行教材中的某些名词往往以偏概全,不够准确。例如,教材第一课第一框第二目"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高考中哲学试题的命制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以《生活与哲学》来说,它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必修模块之一,与《哲学常识》相比。《生活与哲学》不仅更新了哲学知识,并且对学生理解哲学、运用哲学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试题更加体现出哲学学科自身思辨性的特点,更加注重对学生概念辨析能力的考查。理解并把握这种趋势对于学好哲学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现使用的高二政治新版教材《生活与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在教学应用中表现出有别以往哲学教材的全新一面.较之于老教材,其内容设置更具条理,知识展开更为清晰,图象使用更加丰富,逻辑关系更显合理.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思想政治课程,课程资源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统一编写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等四科必修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突出新教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教学氛围,使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是我们作为第一轮高中课改教师所面对的问题。回顾三年的高中政治课改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注重实践,不拘泥于教材新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课程观、教材观、知识观和教学观指导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的原则指导下.编写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同旧教材相比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教材的个别地方仍有一些瑕疵。在此,我就以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中的几个问题为例向专家、同行请教。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必修教材《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涵盖了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生活与哲学》则引导学生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为指导,通过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就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本单元概述《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是从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那么,第三单元则侧重于从方法论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主题,用思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课程的逐步实施,《文化生活》已走进我们的课堂。《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生活与哲学》中的许多内容与老教材有着诸多的联系,但《文化生活》是我们没有系统学习过的理论,所以许多同学在做政治选择题特别是和《文化生活》有关的选择题时感到难度大、正确率不高。"排他法"是解政治学科选择题时经常用的一种方法,而要正确排除非选题肢,必须分清、查明其不选的具体理由。下面就以《文化生活》的内容为例,谈谈怎样用"排他法"解五种类型选择题。  相似文献   

15.
<正>《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上旬)2016年第4期刊登的《〈生活与哲学〉教材编写瑕疵探究》(作者为王澍炜,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生活与哲学》教材提出了三点质疑:以偏概全、不够准确;答非所问、偷换概念;词性不分、褒贬同一。拜读后,深为王澍炜老师敢于质疑书本、质疑权威的治学勇气而叫好,但同时也发现文中质疑存在着诸多误读和曲解,特撰此文,与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不解之惑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教材辅助文中有这样的表述:列宁说过,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就其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积极意义。说实话,我一直没有自己的理解和课堂阐述。教材对意识的作用是从两个方面阐述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两版的《生活与哲学》教材,对"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表述都进行了修改。如何理解对"真正的哲学"的修改?"真正的哲学"的教学中要注意什么?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对"真正的哲学"修改内容的思考(一)修改了什么对于"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早前的教材表述为:"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  相似文献   

18.
《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发表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必须改革》(以下简称《改革》)一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不应纳入哲学教材”。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历史学。”“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哲学教材中搬出去”等观点。并引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中的论断。我们认为把历史唯物主义从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中“搬出去”,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家的观点。于是写了《现行高校哲学教材体系怎样改革》一文(发表在《辽宁高教研究》一九八四年第二期),提出我们的看法与《改革》一文作者讨论。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教育部2004年3月颁发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出版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门必修课实验教材,按照教材编写体例,四本教材都分为四个单元,在每个单元之后都设置了一个“综合探  相似文献   

20.
知识梳理《生活与哲学》由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辩证唯物论和认识论)、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唯物辩证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历史唯物主义)四个单元组成。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梳理知识,我们把《生活与哲学》分五部分进行知识点的梳理。一、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