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之源,承载着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与最深层次的价值体系。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最终必须体现在青少年的价值体系中。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质指向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而当代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精神实质则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逻辑基础首先是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其次是对中华文化内在理念与价值体系的肯定,是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次要求。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实然路径既包括主体自觉的教育强化,又包括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建构,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最终实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3.
公民的根本问题是公民身份问题,界定公民概念的内涵必须基于对公民身份的探讨,而公民身份与国家之间具有"结构二重性"。在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身份研究的核心是如何建构我国公民身份认同的过程。公民身份认同可以分为公民自我角色意识的认同、公民社会行为的认同和公民制度的认同,公民在建构自身身份认同的同时完成了国家认同,并通过履行公民行为促进社会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从建构公民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公民教育应该是在基于公民身份的教育制度中,去建构积极公民身份认同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大学英语教育中所谓“不成功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认同社会建构模式的总体框架下,结合反思性自我认同理论和学习的实践共同体理论,从个人能动性、实践共同体互动的微观层面以及宏观社会结构中英语资源的地位和价值这三个层面,对社会建构模式的自我认同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探讨了英语学习与自我认同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揭示自我认同研究对当代中国英语教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民族国家内之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既有紧张冲突的一面又有共生一致之处。实现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转向,对统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意义。观乎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的相关理论与实践路径,主要有强制同化、基于文化多元理论的认同整合、由建构"国家民族"认同而至民族国家认同、由"公民身份"而实现两种认同的"统一"等。实际上,关于国家认同的建构与强化,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应依具体社会政治和民族文化情境来展开。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社会的伦理困境呼唤着一种关系范畴的承认转向。基于泰勒的现代认同理论与霍耐特的承认思想,建立一个承认与认同交互建构的理论模型,有助于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伦理关系进行系统性反思。承认的教育以爱、权利以及价值为媒介,在意义、责任与尊严维度帮助学生建立自我认同;持有积极自我实践关系的学生又通过三种承认方式反向塑造教师的专业认同。教育承认成为教育共同体中各主体实现认同的互构进而发展为理性个体的构成性前提,也为一种超越承认的主体化教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作为乡村社会特别是乡村教育场域中的能动主体,乡村教师在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城乡关系和社会转型的冲击时,其对于社会变迁中自我角色的理解定位与行动选择,是关涉他们能否“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关键个案抽样和生活史追踪的方法,对一位优质乡村教师随着社会时空演进,从懵懂抉择到能动嵌入乡土社会的自我认同建构深化历程进行深入考察审思。研究发现,时空变迁是乡村教师自我认同建构的行动“幕布”,关键事件的时机阐释与累积效应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加速器,“重要他人”的作用关联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结构性资源,主体能动实践是其自我认同建构的核心驱力。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9,(4):87-92
《大日子Woohoo!》创作于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并存的社会环境下,从汇杂的语言、族群大融合的生活方式和本土特色物品三个方面呈现出异域风格特质。该电影可谓是导演周青元为马来西亚华人青年谱写的成长篇章,分别从自我同一性与文化认同两个维度讨论马来西亚华人青年认同从混乱到整合的过程。影片中的青年通过主动承担责任,努力达成目标获得自我同一性确立;通过深入保留华人民俗的乡村,传承华人民俗文化的过程中确立自身的文化认同。籍着自我同一性和文化认同的确立,青年男子在多元种族与多元文化的环境下确立自身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9.
教科书的编写是一种积极有效建构文化认同的社会行动,教科书提供的共有文化可以帮助读者建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教科书的发展史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发展史,最终形成稳定的教科书制度对文化认同产生前期制度性驱动力;教科书以语言与非语言符号系统对文化进行编码,形成教科书内涵、外延的双层表意系统,文化初级认同得以成型;在教学情境中,教师作为教科书话语传播者,在教学空间中与学生一起,对教科书中的文化进行符号表层意义以及意识形态层面的"教学性"解码,再次推进了文化认同的主体性建构.  相似文献   

10.
从分析斯大林民族定义入手 ,运用社会学的视角 ,在区分民族与民族社会的基础上 ,将民族置于群体结构中加以探讨与分析 ,认为民族是在变动着的社会体系中 ,以文化区分的 ,具有自我认同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社会群体。民族是个人与社会沟通与互动的中介 ,是多维属性的统一。它是认同与认异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进而也是互争与互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对广东省韶关市部分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职业价值认同的研究发现,欠发达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对本职业存在着多维价值冲突的同时仍然表现出积极的职业价值认同。教师职业价值认同建构的过程呈现出自我建构、专业建构、社会建构并存,自我建构占优势的建构逻辑。同时,幼儿园骨干教师在教育价值选择时面临思想和行为的分裂,职业价值认同的稳固性不足,对职业价值的深层理解和把握不够,这导致她们对自身职业价值一定的质疑和专业身份的尴尬,影响着这一群体共同价值观的形成,给幼儿园教师群体更高的专业化程度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变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中,产生出适应新世纪环境与教育变革要求的智慧课堂。教育需引导学生结合智慧课堂背景理解与建构自我的身份。智慧课堂背景下学生身份的内涵与特征发生了改变,其中学生身份认同具有直观与连续、丰富与自主、独特与创生、反馈与反思、体验与整体的鲜明特征。同时,智慧课堂的发展使学生获得了更大的主动权、实现个性化学习及定制化的资源服务的机遇;同时也为学生身份认同带来了挑战,学生"受教育者身份"受到冲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急需提升及强调在学习中学生的自主管理。因此,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学生身份的建构可通过以下策略实现: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建构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3.
身体的社会属性显示出身体在解读社会时的文本价值。通过一个曾经遭受残疾与疾病困扰的妇女林妈为个案,可以揭示出社会文化对于社会个体自我建构与认同的作用机制。特定的观念与知识框架既是自我建构与认同的基础,同时亦可能是自我认同危机的源头,个体的能动性实践其实是在其中寻求有效的指导与支持。弱者角色与地位的形成并非是不言而喻的,要消除他们生活中的困惑与焦虑,就应当着眼于更深层次的社会关系的调适与改造,以及思想观念的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4.
从封建帝王敕封妈祖的历史现象入手,尝试以"权力-游戏"视角,通过解构封建政权与文化认同适时"在场"的矛盾过程,重新审视封建王朝时期妈祖文化认同机制,进而探究其底层逻辑。研究发现,文化认同机制权力主导者运用文化策略规约和塑造了个体的社会认知模式,然而,个体也能积极地利用主体认知模式进行抵抗:或寻求自由、自得其乐,或隐蔽自我、逃避控制。研究揭示了封建时代文化认同机制的建构所暗含的文化权力格局,并试图为今后扩充认同建构的文化实践路径,以文化协调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另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5.
尤丽娜 《海外英语》2014,(8):222-223,235
托妮·莫里森在她形形色色的小说场景中探讨非洲裔美国人在文化夹缝中如何维持自我完整文化身份;即通过个体认同、集体认同、自我认同、社会认同四个方面来定义文化身份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身份问题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话语。文化身份是其既有稳定性又有变动性的构成因素(阶级、性别、国别、年龄、性、种族、道德、政治立场等)在异质文化冲突中的嬗变及其组合。文化身份在异质文化的冲突中发生嬗变,广告、消费文化在文化身份问题中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超级女声》通过“超级”确立身份,通过交往构建身份,通过自我身份认同达到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身份危机的根源在于自我认同的建构与社会认同的背离。个体文化身份要超越符号认同的屏障,重建文化身份的深度模式,摈除焦虑;社会文化建设要以人为本,为个体身份的重建开辟绿色通道,最终达到个体文化身份和社会文化认同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7.
影响馆员个体职业认同的因素主要来自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两个方面。文章认为,要建构馆员的职业认同,一要促进馆员自我更新与主动发展,增强馆员职业认同的内在动力;二要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措施,营造职业认同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是一种后传统秩序,具有进步与破坏的双重性.在现代性情境下,教师自我认同遭遇多重两难困境——教师自我的联合与分裂,无力与占有,权威性与不确定性,个人化的与商品化的经验,等等.教师自我认同两难困境的超越路径是:坚持真实自我,建构具有完整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复归生命价值,建构具有活力的教师自我认同;秉持开放心态,建构具有灵活性的教师自我认同;展示自我个性,建构具有德性的教师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9.
《伊斯坦布尔的幸福》以一场未遂的"荣誉谋杀"为主线,深刻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玛丽对于"身份认同"的思考与建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玛丽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变化,阐述她自我认同的建构过程,并挖掘这种认同产生背后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是个体社会化中的角色认同———人按社会期望与要求实现自我的关系世界。主体性社会适应在制约个体的社会适应的同时,也制约着对自我的适应及发展,成为一个人在充分实现自我的同时顺利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网络信息化凸显了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二者的协同建构昭示了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