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过程中出现注意瞬脱现象为切人点,以注意相关理论模型为依据,分析与探讨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过程中注意瞬脱现象的行为特征,为教练员提高指导绩效提供帮助和支持.结果表明,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参加竞技比赛时出现注意瞬脱时间点晚,持续时间短;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对注意瞬脱的认知加工具有"节省化"的特点;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对刺激注意的延长时间所用的心理资源占用量相对较低.这些特征提示,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改变注意瞬脱出现的时间点,减少注意瞬脱持续的时间,减轻注意瞬脱的程度,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注意转换能力,促进运动员所掌握技术、战术的稳定发挥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对抗性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尤其是力量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凭借熟练的专业技巧和良好的力量素质,运动员彼此之间进行激烈的比赛。在对抗性项目中,运动员必须在特定的战术规则下,通过一定的技术技巧,凭借良好的力量素质才能够实现技术动作的灵活运用以及攻防之间的转换,也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对于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而言,有必要在平日加强力量素质的训练。本文首先对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要求进行分析,其次对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力量素质的几大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几种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有动力法、静力法与动静结合法。  相似文献   

3.
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自备比赛器械冗余参赛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表明:(1)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中,乒乓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双冗余,网球和羽毛球运动员的自备比赛器械多为多冗余;(2)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对自备比赛器械使用概率的高低之分、赛中换用器械因素的主次之别表明,运动水平越高的运动员,其器械感的精细程度越高;(3)为了实现自备比赛器械的冗余参赛,隔网持拍对抗性项目运动员需要综合考虑球拍及其备件的材质、参数和性能,并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个人习惯来选择球拍配置(优秀运动员要求更高,基本上是"私人定制"),权衡影响自身确定器械冗余度的因素决定所需准备的器械数目,赛前对所备的球拍进行适应性训练以缩小主拍和备用拍之间"器械感"的差距。  相似文献   

4.
牛亮星 《精武》2014,(36):240-240
随着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演进,其比赛中的对抗性日益凸显,增强了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如何应对篮球比赛的这种新趋势,新特征,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对抗性成为了体育界的关注焦点。本文就篮球比赛对抗性特征加以分析,针对相关特征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希冀能够有效地提高篮球运动员的对抗能力。  相似文献   

5.
心理能力是竞技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员的心理制胜因素为研究对象,多角度、多层次对一对一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的心理制胜因素进行综述,总结概括该项群运动心理制胜因素的专项特征,以期为提高该项群运动员整体竞技能力,降低参赛风险拓宽思路,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对项群训练理论视域下珍珠球的运动训练进行研究分析,旨在针对每个不同位置及阶段的运动员提出科学的体能训练及技战术训练指导。研究结果表明:(1)水区运动员,参照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篮球运动员选材方法进行选材;(2)封锁区运动员,参照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排球运动员选材方法进行选材;(3)得分区运动员,参照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群的网球运动员选材方法进行选材;(4)根据项群训练理论,珍珠球水区运动员技术训练主要强调技术动作的动力性,提高对抗能力及在激烈对抗条件下技术的准确性,战术训练以全场区域紧逼以及人盯人防守战术为主;(5)封锁区、得分区运动员的训练主要强调步法和手法的创新,保证快速特点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拳靶训练、牵制训练、挡板训练等六种有效的利用器械对篮球中锋进行对抗性训练的实践,以提高运动员的对抗性,实战性为目的,经过近两年的训练实践,证明运用此方法,可大大提高运动员的对抗能力及实战水平,对于加快篮球中锋的成熟期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试谈《孙子兵法》与篮球竞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中有关主动权的论述十分丰富,内涵深刻。它对篮球竞技的发展与提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使用价值。在一切对抗性的活动中,主动权都是决定胜负至关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第三部分 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理论与实用方法   一、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    (一 )排球运动员体能的专项特征   排球运动员的体能是指其身体的运动能力。由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机体机能水平和身体素质综合构成。排球运动属技能类集体对抗性项群中的隔网对抗性项目。排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鲜明的专项特征。具体表现为:   网上争夺是攻防对抗的焦点,扣拦是制胜的关键。排球运动员在身材大型化的前提下,还要具备高水平的跳跃能力。不仅要跳的高、冲的远,而且还要跳的快、能持久。   接发球和接扣球能…  相似文献   

10.
体能是运动员技战术发挥的保障,专项体能在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中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运动的体能训练特征进行综述,总结了该项群项目能量代谢特点和运动员体能训练的专项特征,以期为该项群教练员和爱好者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跆拳道绝招技术的训练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跆拳道是一项以手脚技术为进攻武器的格斗对抗性项目,在竞争激烈的对抗中取胜,运动员必须具备独特的“绝招技术“.提出与分析了跆拳道运动员“绝招技术“的训练原则、训练方法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篮球运动以其对抗性强、技术动作复杂、战术多样、高强度、观赏性较高等特点成为了大众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也正是其特点要求篮球运动以耐力速度型、对抗性身体练习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准确地投篮得分。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且对体能也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正因如此,篮球运动发展正朝着越来越灵活,攻防转换迅速,强调个人和集体作战能力的协调为主要的进攻方向,使得篮球运动员的耐力在篮球比赛中就愈发显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汤铭 《拳击与格斗》2023,(11):34-36
拳击是一项对抗性非常强的体育运动,运动员不仅比拼身体的力量、速度、耐力和敏捷度,也比拼战术和心理素质。拳击运动员在赛场上取得的成绩是其基本技术训练成效的直观体现。文章以青少年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从身体素质发展和拳击运动能力出发,就如何加强基本技术训练展开探讨,以期提高青少年拳击运动员的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现代排球比赛对抗性强、进攻速度快,战术变化多,比赛的胜负已不仅仅局限于运动员体能,技能和战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扩展到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尤其是运动员自我调控能力对比赛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场观察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进行运动竞赛中发生的种种攻击性行为的动机、原因、影响因素三方面的认知调查,并对同场对抗性项群青少年运动员运动竞赛中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机制提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散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斗智斗勇,较技较力,拳腿交加,击摔并进,展示着散打项目的独特风采.优秀散打运动员都需经历漫长、系统的训练,才能逐步成长,既要提高体能、技能、智能、战术意识、击打和抗击打能力,又要培养顽强拼搏、刻苦训练的体育精神.随着散打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运动量和强度也逐步加大,对抗性进一步增强,各种伤病随之产生.  相似文献   

17.
冉德正  丁爽 《灌篮》2021,(2):3-3
篮球作为一种具有极强对抗性的体育运动,对于运动员有着较高的体力要求。所以,在开展篮球训练时,教练员要通过适度的体能训练,不断发展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从而帮助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成绩。故此,文章基于笔者工作实践,着重论述了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技巧和方法,以保证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成效。  相似文献   

18.
摔跤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体育项目 ,运动员许多技术动作如跪撑滚桥、抱提过胸、跪撑反抱大腿对抗等主要靠腰部骶棘肌的收缩发力 ,因此 ,很易造成骶棘肌的损伤。文章通过对摔跤运动员骶棘肌损伤的发病原因及损伤机理进行探讨 ,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 ,以供运动员和教练员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9.
柔道是两人徒手直接对抗性项目,是双方运动员斗智斗勇的过程,技战术的合理运用对获胜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本论文以北京奥运会柔道女子57kg级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决赛中的技战术使用特点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建议教练员加强对国际高水平柔道运动员技战术的研究,加强对运动员针对性战术的训练,熟悉和了解规则,比赛中合理运用规则。  相似文献   

20.
毽球运动属于技能类同场隔网集体对抗性项目具有“高、快、变、强(技巧性高、球速快、变化多和对抗性强)的特点。毽球的技能不断创新正向全攻全守的趋势发展,对毽球运动员技战术提出较高的要求外,同时也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适应激烈的高水平比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