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粮食是我国人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我国耕地比重小,只占国土总面积的10%多一些,人均耕地约为世界人均的1/3,我们在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有农用耕地的中低产田的比例高(约71%左右)、分布广。而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保持农作物总产量不断增长、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强对农业低产区中低产田的改造和治理,挖掘其生产潜力。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是黄淮海平原的三大自然灾害。一、知识归纳,构建网络二、难点突破1.旱涝、盐碱、风沙危害的形成因灾素害自然因素气候地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干旱洪涝风…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以农村劳动力占很大比重的国家。但是,我国的土地资源有限,按抽样调查测算,全国现有耕地15亿亩,劳均耕地4.2亩。由于农村劳均耕地占有量较少,而在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劳动者的积极性有了较大的提高,所以近几年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更显突出。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农村现有剩余劳动力大约在1亿人以上,而每年仍以1,000万人的速度增长,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安定团结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4.
陆静 《地理教育》1998,(5):13-14
地理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素材.我们应将可持续发展教育与地理教学内容和任务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在进行土地资源教学时,可以通过学习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中山地多,平原少,人均占有量不足0.1公顷,约为世界人均数的1/3。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耕地只占世界7%的中国,养活着占世界22%的人口。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十分突出,从而必须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项基本国策,并且改良沼泽地、盐碱地以及其他一些贫瘠的土地,同时,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保证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濮阳市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势必使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扩大,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耕地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只有通过土地及节约集约利用,深入挖掘土地资源的生产潜力,才能用有限的土地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耕地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粮食和多种经济作物生产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只有占世界7%的耕地,却拥有世界22%以上的人口的国家来说,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尤为重要。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受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耕地资源在利...  相似文献   

7.
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8年中国耕地资源总量为12171.6万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量的7.8%,人均耕地为0.0916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8.2%。1997-2008年间,中国耕地减少量为1229.89万公顷,年均减少102.49万公顷。尽管中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与措施,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却面临着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挑战。借鉴其他国家耕地保护的成功经验,创新耕地保护的方法与手段,注重耕地质量与灌溉条件的改善,是中国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是显见的,在此基础上,阐明耕地资源保护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认为耕地资源的有效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建设需要较充足耕地资源支撑这一互动关系,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如何保护我国耕地资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端正耕地保护的认识,提高耕地保护的有效性。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我国耕地保护不力主要是耕地利用的生态价值、社会文化价值没有在经济上得到实现。保护耕地是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根据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原理应该把最稀缺的资源用到社会经济最需要的地方。我国城市化发展与保护耕地在理论上是相互促进的,建设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是目前城市用地粗放经营、集约化利用水平不高的反映。耕地保护的主要收益者不是农民,而是全体国民。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流行观念具有片面性,认识上的误区导致行动未果。  相似文献   

10.
三陕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其规模之大、位置之重要、影响之深远,将在中国水利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它具有发电、防洪和航运等多方面的综合显著效益,对沿江地带乃至全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而库区的土地最佳配置,是关系世纪之交库区建设成败的大事。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土地,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土地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农业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和发展战略学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分析了库区建设中土地资源的现状、优势和劣势,研究了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不断提高土地生产力途径,结合国内外保护土地资源的经验,提出了因地制宜挖掘土地生产潜力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资源及其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使命.从中国目前的耕地利用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不可持续"的问题.为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耕地,是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做好耕地保护关系到社会民生,同时也是实现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本文从分析当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重点探讨耕地保护机制的建立,及数量、质量和布局保护的对策。耕地保护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立国安邦的大事,我们要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人口教育是国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口问题是我国最严峻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控制人口增长 ,实行计划生育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加强地理教学中人口意识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首先 ,从我国资源物产的人均值来深化人口意识。虽然我国很多种自然资源绝对数量多 ,可是人均占有量很少。故对我国“地大物博”的传统观念应重新评估 ,否则会产生盲目自豪感。如 :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但耕地仅有世界的 7% ,人均耕地仅有 0 0 9公顷 ,不及世界人均数的 1/3。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  相似文献   

17.
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求得中国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其物质基础是土地。而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保护耕地不仅是保护农业的基础,也是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是决定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之一,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走旧城内涵发展道路,是解决我国“吃饭”与“建设”矛盾的积极选择。  相似文献   

18.
生林萍 《考试周刊》2014,(88):196-196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则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离不开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为了保护耕地,切实贯彻我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耕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耕地政策保护机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相对匾乏。人均耕地只有世界人均耕地的1/3,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已探明的煤炭储量只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每年新建建筑使用的实心粘土砖,毁掉良田12万亩。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本论文通过对新时代建筑节能的研究,提出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保护耕地已成为关系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的大问题。我国政府决心用世界上最严格的措施来保护耕地,但就在种种行政措施的实施管理之中,我国的耕地仍大幅减少。每年大约减少7个中等县的耕地面积,如此下去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在分析耕地保护主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