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具有现场声、画面、解说词及人物同期声采访等特点,对比只能用文字叙述的平面媒体,电视人物报道更加立体。但是电视新闻人物报道如果倾向于"列举成绩、歌功讼德",容易沦为"人物传记"而去其"新闻性"。因此电视新闻人物报道采编要注意技巧,用典型场景、典型话语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基于此,针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人物报道采编的特点,并总结几点小技巧。  相似文献   

2.
韦中华 《青年记者》2012,(33):13-15
只有近距离接触报道对象,才能向读者传达活生生的人物。而中国的官员,是个相当"特殊"的群体,要想近距离接触并不容易。一如何报道好一个官员?还原到新闻学理论,其实,就是如何做好人物报道。那么,人物报道有哪些要求呢?人物报道从浅到深,略分为三个层次:其一,从人物口中获得新资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态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高、大、全"式的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难以和读者产生情感共振,而以"关注普通人为主"的非典型性人物报道却大受欢迎。《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中的人物报道作为非典型性人物报道的代表,以其"关注普通人稀缺的特质"的选题和破题技巧,在大时代的脉络中把脉人物,写出小人物的命运感和时代感,通过书写小人物来达到为同类型社会群体立传画像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大兴安岭广播电视台《视点·人物》专栏来分析人物报道吸引受众、实现人物报道新闻价值需要点准的五个"穴位"。  相似文献   

5.
吴英姿 《新闻传播》2012,(7):195-196
人物报道细节的运用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典型人物写得是否成功,关键要看细节。一篇好的人物报道,要展示人物精神面貌,常常有几根"支柱",即几个"饱满和出彩"的细节,让读者阅读之后,久久不能忘记。有了这几个支柱,人物报道就会"立体"起来。而那些事件过程,一些连接支柱的"软组织"也同样重要,它能把细节像珍珠般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6.
观察媒体报道的潮流变化,不难发现,近年来在南方一些新锐媒体的引领下,人物报道正在成为媒体报道的一个新亮点、新潮流,新的竞争领域。许多"大报大刊",包括中央主流媒体,都纷纷开设人物报道专栏,抽调精兵强将,下大力气加以经营,80%以上的媒体都开辟了诸如"人物专访"、"人物专刊"、"人生热线"节目。许多媒体还纷纷推出"年度人物"的评选活动,以此扩大媒体和人物报道的社会影响。南方日报的"南方周末年度人物"、中央电台经济半小时的"年度风云人物"评选,新浪网的"IT  相似文献   

7.
典型报道的本质是对特定时期内最具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重点、 深入的报道. 其目的在于指导工作、 引导舆论、 强化宣传. 理论上讲, 人物分为先进人物、 普通人物和落后人物, 通常我们认为的典型人物代表着先进人物. 我国新闻学者欧阳明对 "典型人物报道" 下过这样的定义: "典型人物报道指的是报道者对社会生活中先进而又具有普遍的社会指导意义的人物所作的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家县市区域报,东阳日报曾经推出不少典型人物,这些人物报道都有个特点:由上级部门指令推出。尽管这些人物不乏崇高的品格,也确实有宣传的价值,但有的人物事迹远离多数受众的生活与工作,对受众而言是"事不关己","强行植入"。近两年,我们通过改版而更新典型报道理念,于一年中推出了包青春、孙炎明、林南珍三位典型人物,重新夺回了人物报道的"高地"。  相似文献   

9.
《商界》杂志于1994年创刊,隶属于重庆文资公司,以普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发行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本文以2012年《商界》杂志"人物"专栏中的"商界明星""、炫商人""、环球人物"三大板块28篇报道为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人物报道的特点和模式。热点事件构筑传奇故事财经人物报道是以经济活动中卓有  相似文献   

10.
盛芳 《当代传播》2007,(6):126-127
人物是新闻报道的主体,日本著名报人森本哲郎曾说过:"极而言之,报纸是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有的新闻都是人创造的."①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人物报道一方面以具体人物为线索,可以挖掘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背景,同时在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中见证人性的光辉,把握社会多姿多彩的丰富内涵.2007年6月22日,中宣部新闻局副局长刘汉俊博士在武汉作的"典型报道的改进与创新"专题报告中甚至提出人物典型宣传是新闻报道的最高境界的论断.多年来,人物报道在写作手法上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操作规范和修辞策略,不同媒介、不同的人物报道各具特色,可谓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邹定专 《东南传播》2015,(6):156-157
老旧的电视人物报道模式,采用"人物事迹+画面"这一形式来处理,容易与一般的事件性新闻报道混淆起来,过于生硬,缺乏个性。破解的办法是通过人物的故事、细节和情感,凸显人物个性与特征,有助于受众感受到被报道人物的道德情操是真的,人性是善的、美的。  相似文献   

12.
人物是新闻的基本要素之一。新闻报道,应紧扣住人物这个要素不放,深入采访,写"活"人物,提升新闻报道的服务性,增强报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
人物报道很多都只停留在"说清楚"的层面上,离"说精彩"有较大的差距。人物报道之所以不精彩,很大程度是因为"故事性"不足导致可看性差。本文通过实际案例总结人物故事挖掘与表现的一些操作性强的做法:即前期对人物的了解要全面透彻,采访提问问题要有的放矢多多益善,叙事要言之有物曲折跌宕。简单地说就是前期了解要"全"、"透",提问问题要"准"、"多",叙事要"实"、"曲"。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实践中普通人物报道策划是人物报道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对"小人物"的报道往往会因其"小"而忽视其潜在新闻价值,或因报道方式不当导致报道流于平淡,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2010年7月19日,《武汉晨报》推出"专破小案好警察"系列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各级领导也作出重要批示,收到了较好的新闻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肖扬仰天长笑"照片受热议为例,分析了当前我国新闻媒体政治人物报道的现状,提出了做好此类报道的操作理念,指出政治人物报道的繁荣关系到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同时需不断提高各级官员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6.
<正>人物报道一直是新闻事业的一大特色,也是在新闻阵地上宣传主旋律的主力军。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特色,应该紧紧跟随时代的节奏,其表现的声音要与时代的主旋律产生共鸣。人物的报道要体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要体现出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出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物报道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一、人物报道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制约人物报道是受到时代的局限性的,在历史上,一些报道被蒙上浓厚的"左"的思想,有的甚至成为一些不法之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实现中国军人形象对外传播,需要运用全媒体技术,依托"巨媒体"和"微媒体"平台,寻求适宜于媒体融合语境下的报道形式;要在信息传播流中实现国内外受众的参与式传播,让受众参与人物发现、人物选择和人物报道环节;要注重挖掘国内外受众资源,提升我国媒体的议程设置能力,让国内军事明星"走出去",实现主动传播人物形象和引入外媒正面报道相结合,促使军人形象对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在调查性报道中,人物、过程、背景作为新闻事实的构成要素都有其空间和时间坐标。调查性报道的话语生产作为一种意义生产,隐含着复杂的社会关系,没有绝对的任意性。调查性报道通过把人物"角色化"、历史"过程化"、背景"环境化"等情景建构策略,既拓展和延伸了新闻事实,又在一定的修辞情景中理性升华了调查性报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姝 《中国记者》2012,(1):86-88
在社会关注度高,众多媒体同题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抢占先机发现人物报道"热点"?判断"热点"?如何被"热点新闻人物"信任并接受采访?如何抓准时代感,以故事化的发展、精细的刻画和细节描摹来烘托主题?这些都是决定报道精彩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王扬 《新闻三昧》2007,(9):39-40
笔者所言的"小人物",不是从主人公的官职上说的,而是从报道的力度和影响方面而言。即相对于我们各家报社有目的、有意识地组织策划的典型人物报道来说,"小人物"无论从报纸给予的版面空间来说,还是从报社投入的采访力量来说,以及从读者的关注程度和报道后产生的影响力来说,他们都属于轻量级的人物。由于这些人物不是报社或宣传部门在一个时期树立的典型人物,因此,他们在影响范围和产生的冲击波上,远远赶不上"典型报道"中的人物。但是,这样的报道又是我们企业报每天少不了的"小菜"。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如何把这类报道写好,如何把"小人物"写好,写美,写生动,写出"小人物"的精、气、神,写出"小人物"独特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