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三一轮复习课的主要目的是提炼并构建数学思想方法系统,使解题策略与方法明确化、系统化.而数学思想方法是认知策略范畴的知识,从这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借鉴认知策略的教学措施,使教学与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适应,从而在数学学习上更近一步.笔者通过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函数零点"谈谈自己的想法.一、点燃欲望,明确目标例1函数f(x)=6x-log2x的零点个数  相似文献   

2.
<正>题根变式教学是指在复习课中,以题根题为例题,引申出若干变式题,从而形成"变式网络",为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铺垫,帮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反思巩固、欣赏体察、变式应用,以至提炼成数学思想方法,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复习模式.下面以高三一轮复习中的"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其应用"一课为例,展示基于题根式变式教学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的一节内容,之  相似文献   

3.
<正>在数学复习中,很多老师喜欢注重自己讲,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习方法、数学思维的培养,最终导致复习课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听,复习效果往往不佳.那么怎么样的数学复习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前苏联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过:"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复习课亦是如此.教师除了要巩固所学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例题的主动思考和探索,鼓励和培养学生学会数学地进行思维,从而自觉的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分  相似文献   

4.
<正>备战中考的数学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完成对知识点进行全面覆盖的第一轮复习后,第二轮复习应以典型例题为载体,以数学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为线索,讲求策略,提高能力,关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经验的积累.二轮复习课的教学定位应从构建知识网络、查漏补缺向强化重点、考点、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过渡.以专题形式为依托,以思想方法、应试策略为主线,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二轮复习课"图形变  相似文献   

5.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教学"呢?现在结合"光的折射全反射"的复习,谈谈我的体会.一、选好例题是"有效数学"的基础物理总复习不同于平时的复习课,与高三第二轮的复习课要求也不尽相同.教学的重点是"概念辨析、灵活运用",主要  相似文献   

6.
在数学教学冲,复习课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以下的错误倾向:一是例题机械重复,教学“炒龙鱼”,学生学习毫无兴致,感到枯燥乏味;一是例题设计一味求新、求奇,教学“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学生学习如堕入迷雾,茫茫不知所然.由此,如何根据复习课的特点设计例题上好课,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就复习课例题教学设计的原则问题谈点意见,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7.
<正>高三数学一轮复习的目的是查缺补漏,整合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各类题型以及解题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轮复习是一项很系统的工作,可以说是对高中知识点和课本一次全面的复习巩固.对教师而言,一轮复习中每个课时有这样的几项任务:一是知识梳理;二是基础小题训练;三是典型例题评讲;四是巩固练习.在一轮复习中知识点究竟如何梳理,典型例题如何才能做到典型,如何整合知识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复习课的目的不仅要达到"温故",而且要做到"知新".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查缺补漏,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熟练及掌握.为了深化理解,教师应该通过引导、点拨使学生平时所学的零碎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逻辑化,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题教学是高三数学复习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要提高复习效率,精选例题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复习课的例题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3,(67):73-75
<正>一、教学设计说明《图形的相似》是初三一轮复习第五章一节课的内容,安排在"图形的变换"之后的一节课。图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在几何学习上用处很广,是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本节课知识点较多。传统的复习模式通常有两种:1.师生共同梳理知识点,再安排相应的例题和练习。2.从纠错范例入手来复习数学知识点,再安排例题与随堂练习。这两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比较稳妥地复习知识点、讲解例题和练习巩固,其不足之处是在课堂上学生缺乏主动参与的机会往往是被老师牵引着进行回忆、巩固和练习,过于被动。为了让初三复习课突显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复习课于学生,本节课在设计时重点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专题性质的复习课是高三复习课的一种重要模式。而有效教学设计是提高高三专题复习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教学设计必须在课题的选择、数学思想方法的合理渗透、例题与练习的选择与设置、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与引导、方法的提炼与思维的拓展等方面得到真正贯彻与落实。  相似文献   

11.
<正>高三数学复习中如何选配例题和习题,是高考复习效果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二轮专题复习中选题的做法与体会,供大家参考.一、选题要有鲜明的目的性高三第一轮复习后,有不少学生仍存在"懂而不会"的现象.为此,进行第二轮专题复习时,复习的例题和习题应该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例题解法的切入点应尽可能多一些,知识的综合性尽可能强一些,这样才能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例题的功效.通过这些例题的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也是常见课的一种类型,有效的复习能够起到巩固基础、加深理解、掌握方法、拓展能力等作用.如何优化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是深入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的需要.在复习课中尝试"知识网络的架构"、"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的整体的教学"、"变式教学"等复习课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4月9日,贵州省遵义红花岗区教培中心举行了中考复习专题研讨课,笔者有幸上了一节"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研讨课,现将这节课的内容展示给大家,供讨论交流。一、课堂呈现(一)例题讲解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例题教学承载着众多的教学期待,既要梳理所学知识,还要归纳数学方法,渗透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在中考复习课上,如何让例题紧贴教学目标,以凸显复习课的"课时核心"呢?笔者精心选择三道中考试  相似文献   

14.
面对着初三总复习,我们的数学课堂的复习让很多老师力不从心,很多教师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采取知识整理,例题讲解,典型例题训练等方式,而在课后进行强化训练,在习题课中也是通过将错题再讲解、再练习、再变式等方式,最终很多教师总感觉在我们的总复习过程中少了些什么.其实复习课堂和常态课一样,关键在于备课.在复习课堂中,笔者结合实践,关键要做到"三问"备课.  相似文献   

15.
总复习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复习内容繁多、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等因素直接影响总复习课的效率,很多复习课就是"炒冷饭"、"题海战"。怎样才能让复习课更高效,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呢?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说一轮复习是在"织网",那么二轮复习就是在"补网".高三数学二轮复习是建立在学生基本掌握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具备了一定解题经验的基础上的复习教学.其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综合性强的练习中进一步形成基本技能,构建方法系统,优化思维品质,使学生在二轮复习专题中能充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数学能力.下面以"圆锥曲线的方程与性质"复习为例谈谈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复习课是一首彻头彻尾的"老歌".我们不仅要"老歌新唱",而且还要唱出学生在新的好奇心下的新的发现,新的数学创造".为了追求复习课的新意,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复习课为载体,实施了例题分层设置教学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  相似文献   

18.
高三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模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先分析考点,然后讲解例题,最后学生练习;还有一种是结合例题分析考点,最后学生练习.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制定复习计划,选择复习例题,设计教学流程……,总之两个字--"包办";学生在教师的安排下,回答该回答的问题,做该做的练习,按部就班,不越雷池一步.教师讲解"声声入耳",学生听讲"集体失声",这正是对当前高三复习课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9.
数学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教学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文首先结合教学实例论述了当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复习内容传授化,学生无思维之需;复习目标狭窄化,学生无思维之力;复习方法简单化,学生无思维之场的"思维缺失"现象,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化"知"为"智",经历数学复习的"探究之旅";变"个"为"类",串联数学知识的"逻辑之链";集"木"为"林",构建数学知识的"内部之网";从"表"到"本",挖掘数学知识的"思想之法"的复习课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20.
复习课的主要目的任务是巩固和加深已学的基础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熟练已有技能,提高学生已有知识的能力.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如何上好复习课,使学生在复习课本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是教师们一直探究的问题.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系统复习基础知识--典型例题示范--延伸课本例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这一系列教学程序进行复习,收到不错的效果,以下就这几种程序结合初中数学第三册第九章<三角形>的复习课作深入地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