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明 《新闻界》2003,(6):8-9,14
开放我国传媒市场是近几年某些人的热门话题。曾有人列举国外30家电视频道将要在广东落地、西方新闻集团纷纷来我国洽谈以及外资进入我国的边缘性媒体,证明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事实上,我国“入世”议定书没有“传媒入世”的条款,允许外商参与我国广告业和报刊书籍发行业,不等于传媒市场的开放。得出我国传媒市场对外开放的结论,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传媒入世”概念的曲解。文化市场开放不等于传媒市场开放经常使用传媒市场开放这一概念的研究者,或许对其内涵不清,或许表达的是个人的习惯说法,把“传媒产品准入”和“传媒入世…  相似文献   

2.
开放我国传媒市场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有人列举国外30家电视频道将要在广东落地,甚至历数西方新闻集团将纷纷来我国洽谈以及外资进入我国的边缘性媒体,并以此来证明我国传媒市场已经对外全面开放.事实上,我国"人世"议定书没有"传媒人世"的条款,允许外商参与我国广告业和报刊书籍发行业,不等于传媒市场的开放.得出我国传媒市场对外开放的结论,不仅不符合实际,也是对"传媒人世"概念的曲解.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暗示传媒入世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传媒入世"并非杜撰--与刘建明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刊登了刘建明教授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 ,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文章认为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传媒市场仍然属于受到国家保护的一个特殊领域 ,不会开放 ,外面传说很多的“传媒入世”没有任何根据。可是 ,事实是否如此呢 ?从目前获得的各方信息来看 ,情况并非那么简单。细读刘教授的文章 ,有几点似乎值得商榷。1.作者文章中的观点不无矛盾之处《“传媒入世”的杜撰》开始部分批驳了一些文章中关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媒体市场开放的种种说法 ,认为“大肆炒作外资、外国新闻集团插足我国媒介市场…  相似文献   

5.
"传媒入世"的杜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 国加入WTO后 ,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 ,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 ;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 ,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 ,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 ,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 ,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 ,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 ,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 ,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传媒入世” ,有何根据 ?“传媒入世” ,是指我国入世后 ,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1.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媒入…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传媒生态环境在全球传媒业的推动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传媒业面对全球化的新局面,必须改变固步自封的旧面貌,学会用开放、包容的新姿态来应对传媒发展新变化,主动参与并积极融入世界传媒的大环境里,主动出击以适应世界传媒市场的新环境,迎接跨国传媒集团的新挑战.借鉴其它发展中国家以及转型国家的开放办法,研究出既能符合我国国情的传媒开放策略和应对措施,又要符合全球传媒秩序的新方法和新规则.  相似文献   

8.
“资本市场”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融投资市场,我国传媒虽然属于意识形态部门,但是却丝毫没有放弃对资本市场的热情。在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传媒已经通过许多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并为传媒发展募集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资本市场成为热门词汇的同时,人们对“资本市场”的概念和功能的理解还相当模糊。本文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了“资本”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资本市场、传媒资本市场的内涵,认为传媒资本市场是媒介进行中长期融资或投资的市场。本文后一部分,探讨了我国传媒资本市场发展的历程和我国传媒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9.
刘建新 《新闻传播》2006,(11):6-7,16
新时期,中国入世后,国门进一步洞开,外资传媒在逐步迈进,国内新兴商业性媒体“千树万树梨花开”,传媒市场“诸侯逐鹿,烽烟四起”。本文着重分析在新的形势下。主流媒体舆论的被边缘化倾向及避免这种危险的对策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三昧》2008,(1):26-26
一度被认为遥遥无期的入世长跑终于撞到了终点线。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WTO的第143个成员。一时之间,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紧张地衡量着入世以后的利弊得失,分析着市场开放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与那些及早筹谋入世后时代的行业相比,传媒业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危机感。在被誉为中国入世元年的2002年里,即便是正领风骚的传媒精英们都大多相信,国家管控传媒产业的政策不会松动,中国的传媒竞争依旧只是国门内的“战争”。  相似文献   

11.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12.
外资传媒在华经营模式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资传媒进入中国 ,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美国出版商国际数据集团 (IDG)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传媒集团 ,1980年它在中国合作出版了“IT第一张报”———《计算机世界》。此后 ,外资媒体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今年以来 ,我国香港的TOM、新闻集团、路透社、时代 -华纳、维亚康母 (VIACOM )等异常活跃 ,动作频频。由于受政策限制 ,这些传媒不能直接经营中国的新闻出版业 ,因此转而在中国寻求合作对象。于是 ,诞生了一批带外资传媒“血统”的报纸、期刊、电视频道、网站等。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目前有境外媒体公司背景的媒体近…  相似文献   

13.
一、对广播电视传媒资本运作的基本判断1.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还没有真正“热”起来。首先,最新的数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个广播电视传媒市场的规模从理论上说超过1000亿元,而事实上,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今年所实际拥有的市场“盘子”仅仅在约800亿,至少还有近1/3的增量空间没有  相似文献   

14.
袁丽  高波 《现代传播》2002,(6):77-80
随着中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中国媒介市场的开放趋势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一场以“境外媒介商—国内媒介—政府管理机构”三边参与的博弈竞局即将出现。媒介市场作为政治经济力量的交汇之地 ,各博弈方将围绕意识形态与资本意志、投资与投机、控制与开放、集约与分化这些内容展开竞争。政府管理机构的“游戏规则化博弈”和外资媒介的“核心竞争力博弈”必将对中国的传媒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传媒如何运营 ,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时代课题。本文就媒介市场的博弈竞局、博弈方之间的利益关系、竞争策略及中国媒体的资本运营等问题进行善意的剖析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长达14年的“入世”谈判中,外方一直要求我国全面开放包括出版、影视在内的全部服务贸易领域,虽然我国政府至今仍未承诺开放传媒市场,但从长远来看,一旦中国入世,传媒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将对外开放,而国外传媒尤其是国外期刊最有可能最早抢滩中国的期刊市场。作为英国期刊业巨头之一的Emap国际杂志出版公司主任卢埃林就曾直接了当地说:“中国在Emap国际扩张的名单上,中国是我们的战略扩张领域”。“作为一家国际性的传媒公司,没有中国市场是不可想像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传媒业将成为激烈的战场,无论是同类传媒品牌之间的市场争夺,还是新兴传媒品牌对传统传媒品牌的资源侵占,都会令传媒市场更不平静。  相似文献   

17.
论文缩微     
“传媒入世”的杜撰刘建明在第2期《新闻记者》上撰文指出,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互相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  相似文献   

18.
张建凤 《新闻前哨》2005,(11):20-21
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是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任何市场主体都有了获得选择与被选择的权利。在传媒市场中, 传媒产品的制造者(媒体、传者)与消费者(受众)关系也就出现了新的变化,之前充当“把关人”一言堂的“婆婆”,随着时代发展,受众主体地位的突出,使“婆婆”角色不再能以绝对权威压抑“受”还是“不受”;媒体为了获得受众青睐,以其取得衣食父母“广告客户”的欢心,往往不惜降尊纡贵,迎合受众消费习惯,以求得收视率,从而获得经济效益。在这里,媒体如何既做好引导的“婆婆”又充当好服务的“保姆”?“二八”法则在中国媒体中的应用或许是一个较好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谭晓雨 《传媒》2003,(6):72-74
一我国传媒广告业发展形势综述 1.2002年我国传媒广告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我国传媒广告业是一个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并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行业.2002年我国传媒广告收入总额达到903亿元,增幅为13.6%,占GDP的比重为0.9%.  相似文献   

20.
引言关于传媒市场,传统上的认知主要是指媒介产品买卖的地方。诸如,“传媒市场是由传媒构成的,用于传媒产品销售的空间”;“所谓传媒市场,实际上是传媒、传媒的受众和传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