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广告语言创作突破常规的语言模式,用个性化的话语来吸引受众注意。广告语言中词汇变异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造新词、引进外来词、词义双关、曲解词义、词义的超常搭配、拆分旧词、仿造旧词等。本文结合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对广告语言中词汇变异现象进行例证分析,认为词汇变异必须遵循的语用原则是符合关联原则,词汇变异的素材和手段符合受众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语境。  相似文献   

2.
张星 《科教文汇》2014,(19):128-129
词义在语境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语用调整。语言交际中,词义在特定环境里的每一次使用都会产生一个动态的、具有语境依赖性的、异于其编码概念的交际词义。词汇语用学正是对交际词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解释。关联理论为交际中词义的确定和心理认知过程提供了统一化的语用阐释,使词义获得一个正确、稳定和明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词义在语境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语用调整。语言交际中,词义在特定环境里的每一次使用都会产生一个动态的、具有语境依赖性的、异于其编码概念的交际词义。词汇语用学正是对交际词义的不确定性问题做出了系统合理的解释。关联理论为交际中词义的确定和心理认知过程提供了统一化的语用阐释,使词义获得一个正确、稳定和明晰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崔楠 《科教文汇》2013,(29):84-85
词汇是所有语言技能的基石,是语言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词汇的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谓是重中之重,然而,英语词汇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习者对单词词义的掌握,它又是语言理解和表达的基础。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既要解决学习者的词义理解问题,又要面对学习者语言背景知识不足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利用语言的象似性,分别运用隐喻模式、激活扩散模式、文化认知模式、体验模式将词义讲解和背景分析两者统一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现象、词类转化现象,在需要掌握大量词汇的要求下找到词义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这样也可以使其更牢固地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5.
张惠 《科教文汇》2010,(22):97-98
多义词是各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试从认知语言学中框架理论的角度揭示大脑对英语多义词词汇性歧义的理解过程,即大脑如何建构框架并在词的众多框架中激活一个相关框架,从而限定词汇的范围,达到对具体词义的凸显,最后达到正确理解词义的目的;同时印证了框架与语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促销和宣传的手段,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广告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广告翻译,探讨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的关系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语言及社会文化现象,对转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把握。转喻是使用一种事物来代替与它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格,是人们在交际中为了间接的指称需要而采用的一种常见的语言手段。认知语言学是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整合的交叉学科。它是基于我们对世界的经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式来研究语言的一种新的方法,为词义建构做出了最本质的解释。认知语言学强调词义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因而它在百科式的背景知识,具体的语境和个人经验的整合中实现。词典意义或概念意义不是真正的意义,仅起到背景知识的作用。词义的学习应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本文在原型范畴,认知模型,文化模型和框架理论的基础上,着重于进行深层认知加工以促进单词记忆;分析同义词、多义词的认知语义建构以有效理解和产出单词,利用框架在具体语篇中激活旧词以理解和唤回新词。通过传统词汇教学与认知方法的比较,笔者发现深层次的认知语义加工是词汇理解,记忆和产出的关键。学习者建立认知意识促进英语词汇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中,广告作为一种促销和宣传的手段,它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功能,这就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抓住广告受众的认知心理,使广告受众以最小的认知努力来获取最佳的语境效果。从关联理论的视角探讨广告翻译,探讨关联理论与广告翻译的关系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6,(5):84-88
本文以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的一个层面词汇,来研究认知语境对言语交际中的词汇意义的影响。词汇意义不仅包括词的指称和外延意义,还包括一定的文化内涵。词汇意义的理解和使用受制于特定的认知语境,只有在语境帮助下,通过推理,使词汇意义达到预期语境效果,从而获得交际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一词多义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词有两个或者更多的义项,且这些义项间存在着相互关联.本文结合英语和汉语多义词语料,试图从词汇语用学的角度对多义词的语用充实现象进行解释.多义词的选择和理解实际上是在经过语用充实后,其原型意义在一定语境下的收缩或扩充.本文从语用充实角度为多义词的认知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说明多义词的使用和理解是在词汇语用学的框架内,一个以语境为基础的认知一语用问题,而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因而在学习多义词时,要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使他们能够结合语境进行语用加工,进而寻求多义词词义的最佳语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2.
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隐喻、转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工具;同时语言使用者的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也是词义变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身体部位词汇为例,探索词义源于隐喻和转喻的发展变化,并发掘这种认知机制在身体部位词汇语义延伸中的特殊作用。通过对语料的分析,笔者还发现,身体部位词汇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任意的,而是系统的;连锁状和辐射状的词义延伸方式具有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3.
陈立 《科教文汇》2010,(11):65-66
一种语言除了依靠本身的构词机制和词义演变来丰富词汇外,还需向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本文拟对汉语和法语中的借词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汉、法语的互相借入,从广义上归纳出借词被语言词汇吸收的规律,从而促进借词与该种语言词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一种语言除了依靠本身的构词机制和词义演变来丰富词汇外,还需向其他语言借用词语。在世界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当一部分是借词。本文拟对汉语和法语中的借词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两者之间的共性、差异和汉、法语的互相借入,从广义上归纳出借词被语言词汇吸收的规律,从而促进借词与该种语言词汇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郭燕 《科教文汇》2009,(3):255-255
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掌握多义词,对于二语词汇习得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中认为单词的各个义项之中,有一个更为核心的意义,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是学习多义词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认识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入手,从认知角度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介绍相应的认知策略,以及对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经洁 《科教文汇》2009,(29):172-172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心理语言词汇认为认知一个词要经过形式、调节、整合阶段。学习者词汇认知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偏误。本文通过这些分析,以此促进词汇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掌握多义词,对于二语词汇习得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中认为单词的各个义项之中,有一个更为核心的意义,成为其他词义的原型,其他词义都是在它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出来的或辐射出来的,从而形成了词义的辐射范畴。从这个角度来说,掌握词汇的核心意义是学习多义词的关键所在。本文试从认识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入手,从认知角度解释一词多义现象,介绍相应的认知策略,以及对教学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韩培毅 《内江科技》2009,30(8):41-42
许多词汇既承载着语言信息又包含着特定的文化信息。因此,在外语词汇教学中,既要讲解词义、词性、词的搭配,又要注重学生对其文化内涵的了解,即沿语言、文化两条线同时进行。语言线和文化线在外语教学中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更加完整、全面、深入,克服传统单线教学模式的缺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中词汇的语言信息始终是倍受关注,因此本文将从词汇的歧叉性、特义性、转意性、喻义性等方面侧重探讨词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9.
根据科技英语的特点,讨论了科技文翻译中词汇的词义选择问题,以及根据词汇的词性、语境、搭配选择不同词义的方法。此外,为了使译文文理通顺,还讨论了词汇的翻译技巧,如直译、音译、意译等。  相似文献   

20.
徐琼 《中国科技信息》2008,(10):239-241
一词多义一直是语言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的认知语言学对该现象进行了更为科学和合理的阐释。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修饰人类感官的形容词(感官词)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阐释,并从中探讨感官词词义引申的规律,结果表明:1)感官词的词义使用不仅仅局限于一个感官,而是会跨越几个感官:2)感官词的意义除了描述生理现象,也能引申到心理现象.由具体映射到抽象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