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举例》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归纳法的意义. 2.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初步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二、能力目标 1.通过探索有关的命题的证明方法的过程, 让学生体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数学思想. 2.学生经历对问题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感知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  相似文献   

2.
"数学归纳法"教学难点在于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以及递推步骤中归纳假设的利用。为了有效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适当地"稚化思维",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以及经历过的认知过程进行分析和类比,寻找其与数学归纳法的联系,通过不断深入的对话和具体问题的解决、辨析,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数学归纳法的本质,掌握数学归纳法的使用步骤。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和步骤,并熟练运用.教学难点:代入消元法的基本思想的探究.教学重点: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技巧.教学过程一、引出问题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先不讲课,只是派两个学生去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日本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境。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提高学生读图、判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与态度目标: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环境观。教学重点:一、日本的气候形成与地形的关系。二、日本的经济发展条件的综合分析。教学难点:掌握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  相似文献   

5.
<正>一、目标与重难点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理解筝形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筝形的性质.过程方法:经历筝形的概念、性质的发现过程.情感态度: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建模思想,体会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2.重点筝形的性质.3.难点筝形的性质灵活运用.二、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页。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及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感受实际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内在联系。教具准备电脑演示课件。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七(上)第105—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8、29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百分数的过程。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百分数,能解释常见百分数的含义。3.愿意了解生活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信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百分数和分数的内在联系与区别。课前调查: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例子。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海南教育》2013,(6):66-67
<正>教学内容:华东师大版七(上)第105—107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实例,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正确且较为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3.经历去括号法则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4.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类比与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重点: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运用其化简代数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又是数学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这不仅因为其中大量的问题都与自然数有关,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因此,突出递推思想方法,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的难点 .翻看众多的经典教案 ,一般是先说明不完全归纳的可误性 ,然后举些多米诺骨牌游戏之类的例子作引子 ,接着给出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对数学归纳法递推证明思想的产生过程没有展示 .前几轮我也都类似地教学 ,但总觉得这样做实质上还有直抛方法的味道 .其中以老师的讲授举例为主 ,虽凭三寸不烂之舌反复讲解 ,结果总还有好些学生觉得方法出得突然 ,难以理解 .这一轮我依据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思想 ,将颠倒了的教学法颠倒回来 .创设问题情境 ,在寻找证明的需要中导入数学归纳法 .由猜想到证明再到方法总结 ,特别…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7页。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排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通过猜测、比较、实践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3.养成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排列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有序思考的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教学中一个传统的重点和难点,是一种常用的不可缺少的推理论证方法,没有它,许多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难以求证.同时,其思维方式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有着重要价值.但这种方法是利用两个简捷的步骤证明。取任意自然数时无穷多种情况的正确性,十分抽象,因而初学者往往领会不过它的原理,机械套用证明步骤而导致错误.传统的数学归纳法教学是按教材的知识结构,从不完全归纳法引出数学归纳法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教学中学生常常提出这样一些疑问:在第一步证明中,为什么只验证。所取的第一个值,而…  相似文献   

14.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函数的定义、分段函数和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 加强锻炼数学建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情感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感受数学应用过程,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渗透德育教育,树立依法纳税意识.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根据已知条件建立函数关系式.难点 数学建模意识.3 教学过程3.1 情景设计投影1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凡是出现“量”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华罗庚  相似文献   

15.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而又独特的数学解题方法.因其应用的广泛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少学生在学完这一部分内容后,往往产生这样的认识:数学归纳法只有固定的应用程式,其核心只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基本步骤,此法刻板、俗套,并无别致之处.实际上,这是因缺乏对它的深入了解而造成的错觉.在解决一系列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时,倘若我们能把过去已有的认识结构同数学归纳法结合起来,那么解决问题的过程将异彩纷呈,引人入胜.下面,我们从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骤入手,结合例题来体会数学归纳法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16.
<正>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证题工具.但是,高中学生开始学习时往往难于理解它的实质,对它的证题步骤,也往往是死记硬套,具体表现在不了解第二个步骤所起的作用,并且不能根据归纳假设来证题.因此,数学归纳法是中学数学课中较大难点之一.下面对这一节的教学谈谈个人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现代观点认为,数学素质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具备基本的数学能力,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具有数学应用意识.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值得每一位教师去思考、去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利息》教学目标: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懂得用公式计算利息的方法。2、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3、使学生了解储蓄的含义,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利息的方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计算机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辽宁省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第126页~128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初步按角给三角形分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类等知识的过程,能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猜想、验证等方法来探索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概括能力,渗透集合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能按角给三角形分类。教学难点按角给三角形分类,渗…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现代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循环小数,知道循环小数的位数是无限的;认识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读法。2.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3.情感与态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概念应通过学生试算、观察、讨论、归纳得出。教学流程一、游戏导入,感知概念大家平时在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让大家原地踏步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