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2011,(9):I0011-I0011
老俄国古董店公司董事马克·谢弗博士将在上海发表特别演讲:《古董珠宝、法贝热和老俄国古董店:历史与传承》(Antique Jewelry,Faberge,and A La Vieille Russie:History and Context)  相似文献   

2.
交友信息     
候明东730000兰州市第31号信箱换牡丹加印片、金卡、马片、普资封片及宣传、风景戳,征核能邮品。喻纬210009南京市马家街28号2单元804室征换法国艺术系列邮票、首日封、《上海集邮》、《集邮》大全套。老纪特雕刻版。邓志忠113200辽宁新  相似文献   

3.
陈洋阳 《体育科研》2016,(5):25-28,43
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发展迅速,至20世纪20年代,上海青年会的干事们又成立了西侨青年会,并专门建造会所大楼,其中就包括西侨青年会大楼,即现今体育大厦,以服务在沪侨民。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归纳和分析,梳理该会所大楼的筹建始末、与上海青年会的关系以及建造完成后承担的社会角色和功能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电视,一位足球运动员说:足球就是我的生活!我马上就联想集金卡就是我的生活!我开始集金卡是1993年,收集中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只有自己知道,但始终乐此不疲,因自己亲身经历与金卡集邮发展大多相关,所以定名十年金卡情缘。 92年底好友王晋枫首次向我介绍金卡,还向我讲了六四○一的生肖年份、长城酿酒等卡,引起我极大兴趣,可以说这是我与金卡的初次相识。紧接着我在北京、武汉等地陆续购到不少金卡,手中较多的卡就是昆明宏达,从此踏入集金卡之路, 一走就是十年。  相似文献   

5.
郑启五 《中国集邮》2001,(12):13-13
最早好像是在某邮展评审员的一篇海外专稿中见识了所谓的“个性化邮品”,澳大利亚在邮票旁边的边纸上印上了消费的尊容。以后世界各国就遍地开花了。总觉得这是在传统邮政日子难过的情况下,作为吸引人们关注的一种生财之道。老邮迷大多是不感兴趣的,甚至大摇其头。新邮迷则有不少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头脑里没有老感觉和旧框框。其实,这也并非老外的首创,我们20世纪90年代初兴起的“企业金卡”就有不少“企业家”的头像.应该也算是“个性化”之流的萌芽。但利用公款把自己印上邮品,总有点假公济私的味道。我是企业金卡的收藏,但有人像的一律谢绝。  相似文献   

6.
北京是企业金卡的诞生地,也是金卡集邮的发源地。1994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个金卡集邮组织“金卡集邮联谊会”在北京正式成立。会刊《金卡集邮》至1998年12月,共出版了41期。2000年初,北京的金卡集邮爱好者重新筹建金卡集邮组织,2001年4月成立了“北京金卡集邮研究会”,会刊《金卡》现已出版13期。 1995年1月1日,“河南金卡集邮联谊会”在郑州成立,会刊初名《金卡集邮》。1997年5月18日从第6期起更名为《河南金卡集邮》,与郑州邮政广告信息公司联合主办,4开4版彩印,是印刷质量最好的金卡邮刊。  相似文献   

7.
鱼龙玉斧     
王晓海 《垂钓》2010,(3):88-88
龙是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象征,鱼是繁衍生殖人丁兴旺的象征,二者合一制成玉斧,是龙山先民的伟大创造。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大量出土文物在欧洲各国古董店随处可见,年代跨越之久远让人惊叹,有夏、商、周的青铜器、陶器。瓷器、石雕、木雕、书画、玉器等等。因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差异,欧洲收藏家偏爱蓝宝石、红宝石、琥珀、珍珠等,对玉器不屑一顾。这件鱼龙玉斧是笔者在德国吕贝克古董店买到的。  相似文献   

8.
李忠 《集邮博览》2014,(5):54-55
正金卡极限片,顾名思义就是以企业金卡为载体制作的极限片。从1992年底开始,邮政部门以贺年有奖明信片为载体,为企事业单位印制广告邮资片,美其名曰"企业金卡"。这项业务一直延续至今,每年都有大量的企业金卡问世。如今,企业金卡已不只是面向企事业单位,甚至个人也可以申印(最少印数是100),名称也改为"邮政拜年卡"等等。但是,集邮爱好者还是习惯地称之为"企业金卡"。企业金卡一经问世,就引来无数集邮者争相收集研究。1993年  相似文献   

9.
北京金卡集邮研究会征稿启事得到各地金卡集邮组织和卡友的热烈响应,纷纷推荐十年来发表在公开发行的报刊、内部准印刊物和民刊上的金卡集邮文章,选送的索引条目共有约一千条,大体上反映了我国金卡集邮发展的概貌。限于篇幅,笔者仅从中精选了金卡研究、金卡集邮与邮展、金卡MC等几个方面的部分文  相似文献   

10.
读者看到此篇文章的时候,2003年企业金卡已经发行了,笔者在此放一个“马后炮”,对2002年的企业金卡情况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便读者与2003年的企业金卡进行比较。一、发行时间有所提前。以往企业金卡的发行总要落后于同年的贺年(有奖)明信片,早的要到12月中旬,迟的更要拖到春节前后才能交货。我从江苏省邮电印刷厂了解到,每年12月份到次年春节前,前来催货、提货的客户络绎不绝,由于企业金卡的时效性很强,越往后拖,其宣传效果就越差,因此客户对此也时有怨言,但2002年企业金卡和贺年(有奖)明信片是同步发行  相似文献   

11.
圆梦上海滩     
倪国荣 《桥牌》2011,(1):14-15
在庆祝中国桥牌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不禁百感交集,浮想联翩。回顾咱钟情的桥牌生涯,其中桥牌讲座占很大部分。上世纪80年代初,省桥协应运而生,吾挂名理事,但多涉及老年桥牌(先后执法十余届赛事),而场地心结却挥之不去。尽管省市体委帮助(提供办公室、会议室),但仍感不便,就与一位牌友找到了省老干活动中心,得到赞许办义务讲座,启蒙学员“就米下锅”,  相似文献   

12.
金宝山 《收藏》2001,(2):41-43
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陈石濑先生年近九秩,怀旧情愫日浓。他在抗日战争前后的往事仍历历在目,而其时所收藏的两件名家丹青墨宝常令他感慨万千。抗战前夜,形势险恶。浙江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浙江美术学院前身)潘天寿教授因忙于学校内迁准备工作,离杭州时匆忙中顾不了带走自己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印章和一大批画稿照片。不久,这些珍贵之物被人盗走,流入上海古玩市场。1938年舂夏之交,陈石濑在一家古董店看到悬挂于壁上的一幅八尺横披山水画。此画笔墨雄奇,气势磅礴,气韵生动,吸引了陈石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3.
1992年企业拜年卡面世,它是在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专门为企业作“拜年”之用的一种明信片,同时可以宣传企业形象,介绍产品,集邮界称之为“企业金卡”。当年仅发行41种,239万多枚。经过10年,到2001年金卡发行量达到13000多万枚。为什么金卡发展得如此快?因为金卡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被誉为“永久性广告”的金卡收费低廉,为其发展铺平了道路。有人埋怨金卡发行过于膨胀,增长太快,希望缩小发行量。我认为有这种想法的人可能不了解金卡的发展历史。作为沟通企业与用户之  相似文献   

14.
’95企业金卡洋洋洒洒600余种,虽然平淡一般化的较多,但也吸引了著名画家、邮票设计家在此一比高低,并展现多种艺术形式。中国画、古代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可能有一部分人现场看过时装表演,而大多数人是通过电视来欣赏时装表演的。现在有不少金卡上就有时装表演,也有模特的表演,T型台就在您眼前。金卡尺寸较大,画面静止,可以让您看个够,就像女歌手那英在一首歌中唱的那样,“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最早出现在金卡上的时装是1995年北京雪莲羊绒有限公司金卡,全套两枚,模特穿的羊绒衫不同,女模特身穿黄红黑白彩色拼块的羊绒衫站在T台上(图1)。  相似文献   

16.
李忠 《集邮博览》2011,(2):80-81
笔者是个极限集邮爱好者,特别喜欢收集用企业金卡制作的极限片(也就是俗称的“金卡极限片”)。在收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澳门邮政在澳门回归祖国后发行的许多邮票,也可以用内地的企业金卡来制作极限片。特别是反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重大事件题材的邮票,常常能找到与之相匹配的企业金卡。下面笔者分类介绍几枚用企业金卡自制的澳门邮票极限片。  相似文献   

17.
企业金卡(企业拜年卡)上的生肖年年有,而且越来越多,呈直线上升趋势。首枚生肖金卡——六十花甲子1993年企业金卡在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基础上面世,是当年惟一的一枚生肖卡,6401企业金卡成为开路先锋,这枚金卡十分特别,没有厂长标准像、没有产品图像,正中摆着一个六十甲子年表,顶头一排是12生肖剪纸,因为当年是鸡年,所以鸡打头。六十花甲子,图覆盖面广,拿到企业金卡的人,都想查查自己的属相,再一看原来是6401发行的,就  相似文献   

18.
张永正 《收藏》2007,(7):30-31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古玩艺术品交易市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各类古玩艺术品的鉴赏、拍卖、讲座、培训活动方兴未艾,展览会、交流会、研讨会相继举办。加之《艺术品投资》《天下收藏》《艺术玩家》等媒体栏目的推波助澜,使古玩收藏深入千家万户。上海正在成为长江三角洲古玩艺术品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19.
《杂技与魔术》2014,(3):26-26
4月16日,2014杂技大师班讲座在上海静安宾馆举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边发吉作为主讲嘉宾,为来自本市及周边地区的近200名业内人士与爱好者作了题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文化发展”的讲座。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市文联副主席、杂协主席程海宝出席讲座并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20.
舞蹈是以有节奏的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过去我们看舞蹈只在舞台上;现在我们可以通过手中的企业金卡来欣赏优美的舞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