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浅谈唐诗的音乐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是诗的大国素有“大唐诗国”之誉,音乐发展亦呈现空间繁荣局面,亦有“大唐乐国”之称。唐诗与音乐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可谓诗中有乐,乐中有诗,唐诗中蕴涵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2.
黄荣煌 《柳州师专学报》2012,27(6):17-20,16
唐代的落第诗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从唐代落第诗的创作主体入手,讨论了唐代落第诗创作主体的主要构成及地域分布问题.  相似文献   

3.
唐诗与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是诗歌与音乐的盛世,唐诗与音乐的完善结合成为唐代化艺术一大特色。本从唐诗与歌词、唐诗与民歌、唐诗中的音乐艺术题材三个方面探讨了唐诗与音乐的关系,从中可以窥见诗与音乐的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4.
经济繁荣并非唐诗繁荣的主要原因;文学发展规律本身亦非唐诗繁荣的主因;唐诗繁荣的主因就是唐代统治阶级对唐诗的重视。其主要表现为:文禁松驰;学术自由;思想开放;科举以诗取士;诗的广泛的社会效应;最高统治者关于诗的理论与实践的积极态度;国家重视编书,从而为诗提供了养料。  相似文献   

5.
咏柳诗在唐诗中不仅数量众多,内容丰富,而且与唐代特有的社会风气,人心理,风俗习惯关系密切,是了解唐代社会的一个窗口。本揭示唐代咏柳诗的化内涵和音乐特色。  相似文献   

6.
史玉凤 《文教资料》2009,(19):11-13
唐代诗人嗜酒及唐诗之咏酒是唐代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反映出唐代诗人浓厚的诗酒情结.本文从酒文化对唐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影响入手,剖析了唐代诗人诗酒交融的生命图景,并从美学角度对唐诗中诗和酒交融现象的审美精神进行了探析,认为在唐代诗歌中,酒与诗交融一体,酒是唐代诗人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其生命的内核,诗与酒交融现象呈现为醉的状态,醉是心灵的自远,也是唐代诗歌创作的源泉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代西域诗是唐代诗苑中一束独具情韵的异域奇葩,其描写对象丰富独特(包括胡地风光,胡汉战争,胡人、胡马、胡酒、胡食、胡服、胡妆、胡乐、胡舞等),诗中充满浓郁的异域情调、民族风味、文化色彩。西域诗显示了唐人以昂扬奋发为基调的主体精神的高扬与心灵世界的扩展,体现出了唐人审美趣味的多元化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唐诗刚健开放、自由爽朗的气质,拓展了唐诗的境界。但令人遗憾的是,长期以来,唐代西域诗研究并未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论文对唐代西域诗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其有待进一步开掘之处,并期待唐代西域诗研究新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朝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但这个朝代也是战争比较频繁的时代,尤其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的战争几乎与唐王朝相始终,这种状况在唐诗中就有充分的体现。透过唐诗中或呜咽、或苍凉、或无奈、或痛楚的战争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社会历史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尤其是给妇女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唐朝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这一强盛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乐伎作为音乐文化的表演载体,为唐代歌舞音乐艺术的传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活跃于社会的各个文化空间,负载着多种历史信息,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则是唐代的重要文学体裁之一,在唐朝空前繁荣,诗中不乏描写唐朝乐伎的内容。本文从音乐学的角度去研究这些诗词中描写唐代乐伎的部分,探究唐代乐伎的歌舞生活。  相似文献   

10.
岑参的《逢入京使》和张籍的《秋思》是唐代思乡诗的代表作.真实地传达出客居他乡的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从中亦可看出唐诗以情动人的风貌。  相似文献   

11.
张说是唐诗由初入盛的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的诗人之一。一方面,他是初盛唐之际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以文坛领袖的远见卓识预示出盛唐诗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他身体力行,以诗歌创作实践沾溉、影响唐人,对盛唐诗歌有导夫先路的作用。同时,他延纳文学新人,对唐代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剪纸诗是唐代百花争艳的诗苑中的奇葩,是唐代诗歌艺术与剪纸艺术的合璧。本文依据《全唐诗》,采用“以诗为媒、以诗证史”的方法,从民俗风尚、艺术成就、审美视角等多个维度,对唐代剪纸诗进行整体观照,肯定其历史意义和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3.
唐汝询选编《唐诗解》,以《唐诗品汇》为渊薮,接受了高棅对大历诗歌的定位与评价,而通过选诗与评解相结合的方式,落实了高棅的基本诗学见解.唐汝询对大历诗歌的评解自有特色:描摹情状,感同身受;生发而补足诗意,得其全解;关注创作背景,点明题旨;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讲授诗之结构次第,从整体上彰显了大历诗歌的成就.清人乔亿编选评点《大历诗略》六卷,建构完整的大历诗人体系和大历诗观,而唐汝询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甫与同时代诗人多有交往,并对他们十分推崇;同时代人对杜诗却很少称许,并有奚落与嘲笑;中唐韩愈、白居易、元稹对杜诗作很高评价后,多数唐人仍不重视杜诗,其集中表现就是今存唐人的十种唐诗选本,仅有韦庄《又玄集》选杜诗七首,而且都算不上杜诗的上乘之作。多数唐人轻视杜诗,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诗歌发展本身的原因,既为杜诗内容所决定,也为杜诗的艺术特色所决定。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入小说”所导致的文言小说“诗化”最重要的文学史意义是将“诗歌”的种种“文学特质”带入了传统的“史书叙事”,从而促进了中国叙事艺术的发展,并最终完成了由“史传”向“文学”的蜕变,导致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成熟和小说创作高峰的出现。邱昌员的《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很大的拓展,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16.
"巫山云雨"意象在唐诗与宋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关的词汇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比唐诗有所增多.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唐诗宋词中的"巫山云雨"意象常与相关或相近意象一起组成意象群.  相似文献   

17.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桩公案。自南宋以迄近代从未间断,其间尊唐者有,宗宋者有,但总体而言,"尊唐抑宋"观念在整个论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尤以明代为甚。实际上,用"尊唐抑宋"来界定明代的唐宋诗之争并不准确,因为,有明一代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无论强弱,但在明代诗坛上都不曾消失过。明初诗派虽大多宗唐,但反对的声音也不容小觑。另外,反对"尊唐抑宋"的声音并非一直处于弱势、边缘,明代中期,由于前、后七子的不懈倡导,"世人但知宗唐",反对者较少。至后期,公安派不惜矫枉过正,对后七子的诗学理论进行批驳,与其同时复古派也开始对一己的诗学观念重新检讨与反思,认识到拟古的若干弊端,此后,为宋诗正名的声音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明人肯定宋诗的诗论多从"主真"、"重变"、"言理"等方面立论,从根本上体认到宋诗的特点和价值,驳斥了明代诗坛上"尊唐抑宋"之音,同时也对宋诗的研究和传播、以及清代宋诗学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啸与盛唐诗     
早在先秦文献中,我们就已经发现啸的踪迹。魏晋时期,啸最兴盛。随着历史的发展,啸逐渐成为一个典型意象出现在诗歌当中。考查啸的历史源流,可以揭示盛唐诗歌中啸的象征意蕴。  相似文献   

19.
诗无达诂。唐诗流传既广,注者比肩。今人林东海先生《唐人律诗精华》一书采撷唐代律诗名篇详加注释,潜心静览,受益良多。学习之余,多有启发。特就其中5首诗个别词句的解读问题,与林先生商榷,提出笔者的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