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盛唐书家颜真卿在"二王"书风一统天下的局面中,大胆探索,推陈出新,在中国书法史上树立起了继王羲之之后的第二座丰碑.<赠裴将军诗帖>是颜真卿作品中最能体现"创新"二字的代表作.它得到了后世书家的广泛称赞.欣赏这幅行草书作品中折射出的颜真卿书法之外的人格魅力,有利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
杨新锋 《天中学刊》2009,24(4):113-115
<天中山碑>可以填补颜真卿晚期书法的空缺,为研究颜体流变提供依据.从"字如其人"角度来看,<天中山碑>进一步展现了颜真卿旷达的艺术境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今天,站在"中"的角度,发掘此碑深层含义,对丰富和谐社会的文化内涵,提高驻马店市的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字如其人”说法古来有之,体现了书法艺术与作者品格的联系。颜真卿不仅是书法名家,在历代叙事和书写中,他也往往被尊为道德楷模、民族英雄,是典型的德艺双馨书法家。在分析“字如其人”这一文化观念演变的基础上,以颜真卿为个案,通过剖析其作品和人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时空中颜真卿形象的建构。在文化艺术高质量发展的今天,通过颜真卿来研究“字如其人”的文化观更具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美誉。颜真卿可谓是勤奋苦学、终成大器的典范。他3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只好带着他回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位书画家,母  相似文献   

5.
<正>《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书写要求是"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随着书法教育被要求写入课程标准,中学语文书法试题也出现在各种考试中。不少市区在语文中考试题中设置关于书法的试题,这对落实课标要求、提高学生书法水平  相似文献   

6.
声音     
<正>书法教育主要目的应当是培养青少年的书法艺术审美观。在我们的书法课堂中,一旦将书法艺术的教学简化成书法技巧的练习,是有碍于书法艺术的审美属性和文化属性传播的。例如我们在学习颜真卿《勤礼碑》的时候,除了技法的传授,我们还要让学生了解到颜真卿所处的历史背景,要让学生明白颜真卿崇高人格的养成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他的人格与书格是如何完美结合的。翻开《江  相似文献   

7.
<正>当代书法已经进入现代艺术学科领域,但问题是,书法作为艺术的边界在哪里?一件书法作品能否成为一件艺术品,必定由书法所包含的艺术价值来决定,必定由书法家这个艺术群体来界定,也就是说,书法是否成为艺术品由书法作品的社会属性来决定。从书法的时间属性上而言,作品自然面临"古"与"今"的问题;从书法作者的身份上而言,就存在经典与民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佟士委     
<正>每个学生最初都是一张空白画卷,画卷上的每一笔书写都造就未来的绚烂。——佟士委佟士委,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小学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人文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全国中小学书法骨干教师培训工程专家团导师,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作品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全国首届书法小品展最高奖、"邓石如奖"全国书法展优秀提名奖,入选全国十一届书  相似文献   

9.
<正>书法创作作为近现代书法理论中出现的概念,从字面含义来看,它由"创"与"作"两个方面构成。所谓"创",有"首创""独创"之义;所谓"作"则有"操作""书写"等解释。因此,笼统地讲,书法创作是指书法创作者生产、制造独特书法作品的活动过程。而在中国传统书法理论中,并没有"创作"这一概念,古人更多的使用"书""写"或"作字"来指称今人所谓的"书法创作"行为。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内涵,昭示着古今不同的书法立场与追求。传统书法理论更多使用"书写"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0.
汉代扬雄在《法言·问神卷第五》中指出"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即书法蕴含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质。在书法教学过程中,融合情感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笔墨感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学习颜体"竖画"为例,通过了解颜真卿的人物品格,去感受颜体竖画的劲挺厚重;再通过笔墨神韵的感悟,去了解颜真卿的人文情怀。由"寄情于书"到"以书写情",让学生逐步把握颜体书法的整体风貌,达成颜体的竖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碑学与帖学作为中国书法传承的两条重要的脉络,传承至今天仍有大量书法工作者对其二者学习方法进行讨论与研究。文章以一纸武周时期无名氏创作的墓志铭拓片作为切入点,重点通过图像比对的方式,分析《大周故贺州临贺县主簿吴府君墓志铭并序》拓片的艺术风格、笔法特征等,以证明碑学与帖学并非孤立存在,且在武周时就已经被广大民间书法爱好者们用于综合学习。最终提出作为当代书法工作者,应当对民间书法也提起足够的关注,中国书法才能焕发出更为闪耀的光彩。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书法教育是蒙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着重对古代和现代蒙学书法教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古、今蒙学书法教育特点,对于现代蒙童书法教育,有着重要实践意义,也为当今书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一定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书法鉴赏是对书法作品进行再创造的一种活动,鉴赏家要有对作品的穿透力,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书法作品中发现创作者所没有考虑到的东西。书法鉴赏是对书法作品的理性判断 ,同时又容易受风格、名利地位和人品崇尚的影响。书法鉴赏往往以传统为标准,排斥创新作品。  相似文献   

14.
当代书坛由于受西方表现主义美学观的影响,只注重观念,而忽视传达这种观念的操作实践层面,不讲求实践工夫而竭力表现自己的思想,使得其书法仅仅是一些理念的堆积。中国古代艺术家对“技艺”层面的艺术实践非常重视,但书法又不仅仅是一门技艺。书法美学所关注的除了结构、章法等技巧层面的美学规律外,还有人格、气质、情感寄寓等超越于技艺层面的东西,这是理解书法实践指向的另外一个层面。书法作品是向外打开的,通过它可以把理想和追求传达到接受者的心灵世界,进而创造出一个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王僧虔,南朝齐书法家,也是书法理论家。他的成就更重要的是他的书法美学方面的建树。王僧虔的书论很多,现存书论有《论书》、《笔意赞》、《书赋》。文中提出了天然与工夫、笔力与媚好、形质与神采、情与思等赋于独到见解的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严军现象,是书法走向专业化、走向艺术本位过程中一个特殊现象,是书法热——大众审美的一段历史记忆。考察金华当代书法,名家辈出,名作纷呈,上世纪应均魏体、陈尧山隶书、毕民望金文,一派高古,到金鉴才、李章庸们的秀雅,完成了一次历史的转换,严军质朴而个性突出的书法处乎期间,却是那个时代民间书法"雅化"过程中一个典型的代表。对严军书法和篆刻的本体解读和风格史意义的把握,是读解当代金华的书法文化和梳理金华书法历史发展脉络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宝真斋法书赞》系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以其家藏前人墨迹所成之书,书中涉及官鬻、榷场、廓鬻、当铺和卖家上门求售、中介撮合、托人代购等七种书法交易方式,对今人了解和研究南宋书法交易方式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词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书法和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旨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解读多元化以及作品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特征,这些多维相似点为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9.
蔡琰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琰是中国古代卓著的女子,能诗文,善书法,妙于音律,她的作品大多散失。我们认为,现流传的三篇诗的内容大同小异,写的却是她被掠、没胡、归汉的苦难经历,抒发她的悲愤,是她归汉后“感伤乱离,追怀悲愤”而写的。有五言诗,有楚歌体;或抒情,或叙事。在文学领域里,蔡琰是个有胆识的通人,敢于择取又善于创新,胡笳的声调、楚骚的抒情,民歌的叙事,都大胆“拿来”,丰富融汇,加强其表现手法。其作品创造了一个深刻动人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