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粱燕 《教学随笔》2007,(11):31-31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都发生和生活在一定的地点,都有其赖以存在的地理环境。历史地图的作用就在于表现历史现象的空间位置和地理环境,再现历史发展中的一定空间变迁。历史课中(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注重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读图训练,是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观察认识能力的有效手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王飞  张玉娟 《考试周刊》2012,(94):123-124
学习历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智慧和人文素养,树立改革创新精神,更好地迎接未来生活的挑战。但现实的教学中人们往往视历史课为“副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历史课,而且历史离学生生活久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记忆一些史实是不可缺少的.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历史教好是很不容易的。为使学生更好地学好这一门课程。这一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历史教师的身上。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历史课的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爱学、从而提高学生实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导语的精心设计、史实故事化、历史和现实的有机结合等途径,对“快乐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中历史课与初中、小学阶段的历史课有很大的区别。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历史时,巳不仅仅是停留在单纯记忆掌握基本的历史史实上,而应该是在此基础上,用正确的历史观一分为二、辩证地看问题等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历史现象、评析历史人物,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可根据他们这些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教学的各环节,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他们进入理性学习的轨道,为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牛华 《考试周刊》2014,(67):129-129
对于中职阶段的历史课来说,其教学还大多停留于基础部分。因此,老师对于历史课的讲解多是讲述史实,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背诵,对于历史史实背后蕴含的深层内涵涉及较少。这就造成了历史课堂教学较为单一、枯燥的局面。针对这样的局面,寻求历史课多元化教学的要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叶小兵教授也强调:"历史是具体、动态的,历史课要讲得真实鲜活,就离不开细节。"笔者认为,历史课堂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讲解  相似文献   

7.
“历史意识”是指思维主体了解自身所认知的过去是什么,所要传达的概念是什么。历史意识之所以称为“意识”,含有心理学上的意义,指与人们理性思考有关的对象。笔者认为,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对于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十分关键,也是评价“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历史课要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作出合理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学历史课的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构思上要努力探索一条科学、高效的教学途径,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史实教育,诱导学生进行深层思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以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对历史课存在着严重的厌学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历史知识容易掌握.只要看书就可了解,用不着听讲,要考高分只要死记硬背即可。事实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种方法根本不可能把历史学好。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自然就不会厌学。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课教学作为基础学科教育,历来被束之高阁,不受学校、家长、学生的重视。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工作中,笔者有着深切的体会。在一些学校,课程安排中所开设历史课往往是走过场的形式,又或是历史课的教学课时大量缩减。平时一遇课程紧张,历史课可以随意被停课、占用,这种现象极为普遍。而更让历史教师更无奈的是:在学生的心目中历史课是可有可无,学生家长一听是历史老师反映学生情况,态度也不够热情。在教师的业绩考勤中也让历史教师感到无限失落。  相似文献   

11.
琚东立 《河南教育》2007,(12):41-41
在乡村中学,历史课难教,学生厌学、怕学,仍是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走出历史教学的困境,是每一位乡村中学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立足现实,挖掘优势,提高授课技能,加强创新意识,应该是乡村历史教师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历史资料是治史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没有历史资料的还原与再现,势必会造成历史课的单调、枯燥,而要使学生亲近历史也只能成为一种空想。脱离史料脱离史实的历史教学不是真正的历史教学,不用史料不讲史实的历史教师不是真正的历史教师。因此,要想让历史课使学生感兴趣,必须充分地占有历史资料。教材中引用的材料基本  相似文献   

13.
一、创造教育与历史教学创造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创造性人才主要特征有 :对问题的高度敏锐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观念的流畅性、性格的坚韧与豁达性等。创造教育的实施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 ,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创造。目前 ,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历史课难教 ,学生认为学习历史用处不大 ,厌学、怕学情绪较突出 ,历史课堂死气沉沉 ,等等。历史课遭冷落 ,历史教学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问题还在历史教育本身。如 ,历史教师的素质较低、能力较…  相似文献   

14.
初中历史课是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的重要阵地,同时它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历史思维能力及运用历史知识正确认识、分析现代重大事件等方面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当前历史课的现状1.历史课成了所谓的"副课"。尽管历史学科有毕业考试或中考,但考试成  相似文献   

15.
面对着懵懂的初中学生,什么样的历史课才能打动他们的心,让他们感兴趣并从中获益呢?我想应该挖掘历史中蕴含的丰富素材。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簌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在我们面前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智慧。历史课应该是生动的,上一节生动的历史课是师生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历史课内容过去性的特点,很多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历史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变学生厌学为乐学,是历史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感受曾经发生的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时代性,成为历史学科教学不可回避的话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体验教学的角度,从"讲历史——做历史——演历史——还原历史——调查历史——论从史出"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简单叙述。  相似文献   

17.
现在不少初中历史教师在如何吸引学生听课,让学生想学历史方面还是做得不够好。教师上历史课时语言生硬,情感不丰富,照本宣科,学生听课有昏昏欲睡的感觉,提不起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更谈不上学好历史了。这是现在很普遍的问题。如何上好初中历史课,让初中学生想学历史课,已经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迫切问题,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18.
《帝王式总统的诞生》一课为拓展型历史课,结合美国历史,围绕美国总统行政权力扩大的历史史实,我从概念和史实入手开展教学。一、从历史概念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教学需要从概念入手,促使学生对概念进  相似文献   

19.
在很多学生的眼中历史课是枯燥乏味、死气沉沉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历史课缺乏生动性,让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但是事实上历史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人类的智慧: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这一切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因此历史是活生生的,历史课也应该是生动的,历史老师应让已逝的历史"活"起来,让历史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历史的激情被激发。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阶段开设历史课始于1992年,教材是彭明先生编著的《中国近代现代史讲座》。此前只在初中开设历史课,高中没有历史课。后来,高中历史课逐渐形成在高一开设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高二、高三开设世界近代现代史和中国古代史选修的格局。在初中和高中分别开设历史课,就有了初中与高中如何衔接、如何分工、如何区别和如何形成整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