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07,20(4):F0003-F0003
<正>云南省农科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7年,是在"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业科研单位,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研究开发,所内设家蚕研究中心、桑树研究中心、蜜蜂研究中心、蚕蜂种质资源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2.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始建于1939年4月,是在原"云南省草坝蚕业新村股份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从事家蚕、桑树及蜜蜂资源保护、种质创新、遗传育种、饲养(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示范服务和人才培养。研究所的主要职责是开展蚕、桑、蜜蜂遗传改良,养殖(栽培)和加工技术研究示范,为云南省蚕、蜂产业发展提供全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国际国内蚕桑产业发展形势,昭通蚕桑产业现状、发展优势及所面临机遇等的分析,认为昭通蚕桑产业在国家“三农”政策的继续扶持下,将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4.
尽管蚕桑生产遭遇低潮,但蚕桑依然是浙江省诸暨市部份农户尤其是山区农户的一项家庭产业,为此,诸暨市蚕桑学会坚持服务宗旨,通过加大科学普及力度,为蚕农在低潮中获取效益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蚕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桑业在我国已有5 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蚕桑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振兴蚕桑业,大量的专家学者投身于对蚕业经济发展对策的研究。文章重点从宏观调控、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及推广、蚕桑综合利用、品牌文化五个方面对蚕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对我国蚕桑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科学制定蚕桑产业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蚕桑生产在农村、农业、农民经济收入中占有一定的份额,它不仅是丝绸工业发展的基础,一定程度上也是农村改革开放和稳定的基础。因此,大力发展内江蚕桑生产,对于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财政增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快我市蚕桑生产的发展,笔者走访了有关领导和蚕桑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发展内江蚕桑生产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淳安蚕县是浙江省八大重点蚕桑产区之一,拥有桑园4万亩,年产茧2500吨,蚕茧产值4000万元,蚕桑生产是县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是任何一项农产品不能代替的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8.
夏代以前己存在蚕的家养,从桑树害虫中选育出家蚕,创造了养蚕技术。商代设有“女蚕”,为典蚕之官。甲骨卜辞中以蚕神与上甲微同祭,对蚕事极为尊崇。当时有杯蚕(臭椿蚕)、棘蚕、栗蚕、蚊蚕四种,家蚕亦称螺蚕。野蚕和家蚕都是多化性,逐步演变而成二化性和一化性,并以三眠蚕为主。周代有“亲蚕”制度,天子和诸侯都有“公桑蚕室”,夏历二月浴种,三月初一开始养蚕,对浴种、出蚁、蚕眠、化蛹、结茧、化蛾等蚕的生长形态,已有一定认识。对养蚕工具曲(箔)、植(蚕架)、筐(蚕匾)、蓬(芦席)等都有记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主要养一化性蚕(春蚕),  相似文献   

9.
<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以下简称蚕蜂所)隶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37年,是主要从事蚕桑及蜜蜂的资源、育种、栽培植保、饲养、加工技术研究开发的专业农业科研单位。所内设家蚕  相似文献   

10.
《内江科技》2013,(8):61
<正>为助推四川"千斤粮万元钱"工程,促进全省果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帮助农民增收增效,四川省于2013年4月18日隆重召开果桑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来自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西南大学、西华师大、中国农科院蚕业所、四川农科院蚕业所和全省各市、州蚕业管理站(局)、蚕桑学会、桑椹加工企业以及南部县人民政府、蚕桑基地乡镇的有关领导、专家、企业代表共120人参加会议。四川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省农科院蚕业所所长肖金树,四川省蚕丝学会常务理  相似文献   

11.
<正>云南佳浩茧丝绸集团公司于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景东县发展蚕桑产业。2007年,在普洱成立集团公司,公司注册资本1.1亿元,总资产4.63亿元。公司主要从事蚕桑基地建设、蚕茧收购、生丝加工制造、蚕丝被及丝绸系列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是集研究、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集团旗下拥有11家全资子公司和5家分公司:2家缫丝厂、2家蚕丝被厂、1家蚕种场和10家"佳浩丝绸"专营店。集团现有员工1 061人,其中,中高层管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1936年建于嘉陵江畔南充市,从事优质高产蚕桑,牧草、种牛羊新产品种选育及配套种养殖技术研究和推广;下辖家蚕育种研究室、桑树研究室,养蚕方法研究室、茧丝质量检测中心、蚕药研制厂、蚕具研制厂、中国桑蚕文化博物馆、四川蚕业高科植产业园区和四川省农科院牧业研究中心等机构。全所总资产6804.8万元,专业技术人员55人.中高级专家30余人,享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3人,省家蚕育种攻关首席专家1人,省蚕丝学会副理事长1名、理事4名,南充市学术带头人和拔尖人才4名。  相似文献   

13.
《发明与创新》2005,(11):F0003-F0003
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们于长沙市芙蓉区东湖隆平高科学园区,全所占地面积共24公顷,其中长沙3.8公顷,澧县20.2公顷。是专业从事桑蚕新品种选育,优质原蚕种繁育,桑蚕副产品开发,蚕种生产技术监督与管理,桑蚕疫病防治,蚕种质量检验,冷藏保护以及蚕业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在神话故事里,龙是一种神秘的存在,可上天可入海,威严又勇猛。所以怎么看,龙似乎和昆虫都不相干。不过,龙的头部很大,尾部上翘,身体细长,还有很多脚,如果把它缩小再缩小,就很像鳞翅目昆虫的幼虫了。这也难怪很多昆虫爱好者认为,龙的原型没准就是鳞翅目的某种昆虫,比如蚕。我国古有“伏羲化蚕”、嫘祖“教民养蚕”的传说。在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已有桑、蚕、丝、帛的象形字,还有祭祀蚕神的记载。据此推测,中国大约从商朝开始人工栽桑养蚕;西周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蚕桑生产已初具规模;战国时期,人们已采用蚕丝纺织品制作衣服,并掌握了高超的织造、印染、配色技艺。作为一种经济昆虫,蚕被认为是上天的恩赐,有“天虫”的美称。  相似文献   

15.
大书法家林散之老先生年轻时有个雅号,曰为“三痴”,即在其年轻时就对“诗”、“书”、“画”极奇迷恋而到痴心程度,后来取名“散之”就是由“三痴”的谐音而来。在江苏省淮安市老科协也有这么一个可以用“痴”来描绘的人,他就是淮安市原蚕桑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桑林祷雨"是约公元前1695年起就被广为流传的故事,昭显了我们祖先早就视桑树为"神仙树"、"生命之树"和一种信仰之源。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很多与桑树有关的诗篇,美哉桑树3000年!桑与蚕,根植于我国古代经济、文化与社会历史的路径上,悠悠5000年。在这数千年栽桑养蚕过程中,怎能缺少桑树病虫害的防治?追忆许多史卷和农书,其中不少防治方法至今还在生产中得以传承发展。20世纪初叶,浙江大学教授祝汝佐研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蚕桑养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长期以来,我们都以手工劳作为主,蚕桑机械化水平不高,存在着机具配套水平低、生产批量小、价格偏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因此,把传统的手工劳作用机械化来代替,实现蚕桑养殖机械化是一种趋势,也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桑蚕丝织技艺"得以更好地传承发扬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内江历来都是四川蚕桑生产、丝绸制品的主要地区之一。如今面临我国即将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历史机遇,很有必要对我市的蚕桑生产、丝绸产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发展战略与对策,使之成为我市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产业,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跨越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桑园面积、蚕茧亩产、品质、市场需求以及科技进步方面评估了我省蚕桑生产潜力.研究表明,1995年和2000年我省蚕桑生产可望分别达到如下指标:桑园面积128和130万亩;平均蚕茧亩产98和122 kg;总产茧量12.5和15.9万t;鲜毛上茧出丝率16%和17%;总产丝量1.76和2.36万t.挖掘潜力的主要措施:进一步改革蚕茧生产经营体制;合理调整茧价,实行科学评茧;加强蚕桑基地建设;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和新成果;增加教育科研投入,加强科研和技术开发;加强基础研究,充实科学储备,  相似文献   

20.
震泽自古就是蚕桑名镇,养蚕种桑历史悠久,是太湖南岸重要的蚕桑生产基地。丝产业也借助现代技术手段,随之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中国蚕丝被之乡、中国蚕丝之乡,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压力。文章从对震泽蚕丝产业的现状分析入手,论述了当地蚕丝产业发展的出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