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原始时代的马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年代久远,考察起来极为不便。但人类既然很早就与马发生了关系,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各地广为存在的原始岩画,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考察古代马文化的重要线索。原始岩画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初民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翻开原始岩画这一人类最初的艺术画卷,可探寻到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古典诗学中,“文学与病”是一个较为边缘化却不容忽视的重要话题之一。自古以来,虽然以“病”作为诗的主题在诗歌发展史中并没有浓墨重彩呈现,但是在漫长诗歌长河中也从未间断过。《诗经》最早出现了关于“疾病”的相关诗句,如《周南·卷耳》中“陟彼崔嵬,我马虺馗”;“陟彼高冈,我马玄黄”;“陟彼诅矣,我马瘩矣”。  相似文献   

3.
黄浩 《东方文化》2002,(5):98-100
“马是动物场之灵,有祥和吉利之兆。”当马年新春到来之际,几乎所有电视屏幕、报刊广告以及亲朋道贺,都无不带上一个“马”字:“龙马精神”、“万马奔腾”、“马到功成”!为何中国之马在大众心目中有如此高之声誉?翻翻书本,细加品味,大概是因为马在其漫长的历史成长过程中,与人们的生活、家庭乃至国家,都是这样,马文化得以在中国大地兴起、成长和传播、发展。天长日久,终于在人们心灵里播下不可磨灭的种子,在文园艺苑开出一朵朵灿烂之花。  相似文献   

4.
原始时代的马文化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因为年代久远,考察起来极为不便.但人类既然很早就与马发生了关系,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中国各地广为存在的原始岩画,就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考察古代马文化的重要线索.原始岩画是人类童年的产物,是初民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翻开原始岩画这一人类最初的艺术画卷,可探寻到丰富多彩的马文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5.
中国体育文化始终是在一种非平衡状态中发展的,从时间结构来看,时长时消,繁荣与衰微交替进行;从空间地域来看,此起彼伏,兴衰和凋敝同时存在。这一点对一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类型众多、文化模式复杂的大国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当我们仔细审视不同时代体育文化变迁的时候,总是可以看出,中外文化交流是影响着中国体育文化变迁曲线的一种重要的驱动力,甚至可以说,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中西体育文化的交流史。然而在体育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变异”现象,为研究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许多有趣的例证。  相似文献   

6.
中朝两国山水相连,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早在中国商周时代,便有箕子“走之朝鲜”的传说。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商朝末年的太师。纣王无道,箕子进谏规劝,反被纣王所囚。周武王灭商后,释放了箕子,箕子“走之朝鲜”,周武王因封箕子为朝鲜侯。箕子在朝鲜“教民以礼义田蚕”,  相似文献   

7.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徐义强 《寻根》2006,(4):58-61
“王爷信仰”是闽南和台湾最为独特的习俗。王爷信仰在闽、台地区十分普遍,并且在民间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台湾,设庙祀神最多的是福德正神,即土地公,居第二位的就是“王爷”。王爷是地方性、乡土性的神,通过探求王爷信仰的源流,可以看出闽台文化和民间信仰双向互动交流的图景,王爷信仰的传播与反向传播的互动,彰显出了闽台文化同源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2012土耳其中国文化年”于2011年12月12日正式拉开帷幕,2012年12月4日圆满落幕。历时整整一载的“中国文化年”诸多活动,仿佛旋过土耳其数十城市的一股强劲“中国风”据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文化处统计,“中国文化年”框架内,共有87个与中国文化有关的项目与团(组)赴土耳其进行交流,中国访土人员约1700人(次),共实现近400场展览和艺术表演,交流项目涵盖杂技、影视、教育、舞蹈、音乐、戏剧、展览、青少年、美食、图书出版、新闻媒体、宗教、智库和动漫等领域;现场出席相关活动的土耳其观众近24万人(次)总之,“中国文化年”项目覆盖安卡拉、伊斯坦布尔、伊兹密尔、安塔利亚等40多个土耳其的城市,成为两国建交以来中国在土耳其举办规模最大、历时最长、项目最多、门类最全、层次最高、延伸地区最广的系列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0.
16至18世纪的澳门在明清政府的对外政策中起着特殊作用,即有限开放与闭关趋向双向政策的交汇点,由此决定了澳门在16至18世纪中西交流中的重要历史作用。世界的中国观,中国的世界观的形成是通过澳门,澳门成为中西互视的窗口;天主教传教士及其带来的西方科技、文化是通过澳门进入中国,中国文化西播基本上也是通过澳门,澳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中西经济贸易关系的建立、展开,澳门发挥了独特的优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历时10个月的“中国文化年”7月在法国成功落下帷幕。作为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法国文化年”将于10月在中国开幕。国务委员陈至立日前出席中法文化年中方组委会扩大会议时要求,要充分认识办好“法国文化年”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和统筹协调,精心筹备好“法国文化年”的各项活动。 陈至立指出,中法文化年活动是一项大规模的双边文化交流活动。“中国文化年”在法国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也展示了一个充满生机、蓬勃发展的现代中国。即将在中国举办的“法国文化年”,有利于中国人民全面深入地了解…  相似文献   

12.
《中外文化交流》2011,(12):90-91
首届中国——摩洛哥文化与教育交流研讨会日前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召开,此系教育部2011年度“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框架内首次举办的中摩文化教育交流论坛。  相似文献   

13.
德清俞平伯     
陈辉 《寻根》2006,(4):83-87
一般说来,大学问家不外乎几种途径:一是源于名师,所谓“名师出高徒”;二是出自名门,因为在其背后,不仅有“家”的意味,更有着“学术文化”的底蕴与传承。中国是一个深受家族影响的国度。法国汉学家汪德迈在描述中国儒家文化的特征时,用了三个词“家庭、礼仪、文官制”,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古老社会模式”,“社会的一切行为规范都从家族关系规范中演绎改造而来”。世家现象为中国文化一大景观,文化艺术方面的世家名门可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4.
1O月8日,比利时外交大臣莱特姆高度评价“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认为它有助于比中关系的发展并使欧洲公众更好地了解中国及其文化。他在开幕式上说,这个艺术节是比中团队3年共同努力的成果,将是一个精美绝伦的艺术节;介于北京奥运会、中国国庆和上海“世博会”之间的此艺术节,将提升欧洲人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内涵及其多样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3-14
丝绸之路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全球经济一体化、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联系的日益密切,古老的丝绸之路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一带一路”,是我们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龙去雄风,江山不老;蛇来灵气,岁月常新;荷兰华人华侨在海牙市政厅举办了十年的庆祝中国春节的大型文化活动现已成为一道著名文化品牌,甚至使中国春节成为荷兰华人群体和主流社会共同的重要节日,伴随近年来中荷关系的发展及“欢乐春节”的推广,中国春节日渐成为当一个国际性的节日,荷兰很多城市自发地举办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气氛轻松融洽,令人仿佛置身于家庭聚会,  相似文献   

17.
最近,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江苏、上海等地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江总书记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建设一项根本任务和要求提出来,不但是对党建理论的总结和发展,而且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是对中国共产党关于文化建设理论的深刻总结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刚刚在京结束的“中非文化部长论坛”,便在西非结出了交流合作的硕果。9月11~29日,上海文化艺术交流团一行27人远渡重洋,踏上神秘的西非大地,在多哥、佛得角和塞纳加尔3国举办了6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此次访演由中国文化部与中国驻所在国大使馆主办,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承办,整个活动向西非民众展现了中国独特的民族艺术及海派文化。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在这部经典文献中,他对个体人格和人生境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孔子看来,人生可分为四种境界:凡俗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孔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审美的境界,即“乐”的境界。在《论语》中,“仁”、“德”、“诚”“礼”、“乐”是孔子特别强调的,它们共同奠定了中国“礼乐文化”的基础。孔子对“礼乐文化”重要性的强调开启了中国文化重视“仁爱”教育、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的传统,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政治与伦理结合的传统。它对中国传统的“道德至上主义”和近代的“审美救世主义”潮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认为,以《论语》为核心的传统儒家文化是关于真、善、美的文化,更是关系到人的自由解放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董丛林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神学文化,是各具特质的两种文化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主干,它是伦理中心主义的“人本”文化,所涵容的主要是人与人的世俗关系规范,而非人神关系规范。中国的圣人,中国的“圣经”,对神学、神境表现得相当冷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