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在实验中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远比记忆一些实验结论重要的多。“上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突出了实验过程的探究。所以教师应该很好理解和应用好教材。 一、提示实验方法,引导学生探究物理规律 教师不能简单的把书中的演示实验做一遍,然后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例如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节,可以在演示前:1.提出问题: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2.猜想与假设:导体电阻究竟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选择器材?怎样连接电  相似文献   

2.
教材中传统经典的实验历经多年的沉淀与传承,得到了广大物理教师的认可和喜爱.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不断对实验进行改进.文中分析了"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的不足,对导体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同时改变以及温度的改变对导体电阻的影响进行了创新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周敖影 《贵州教育》2012,(14):48-48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一课,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用电流表、电压表来探究小灯泡的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同时学会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但是因为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时,教材对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没有要求,教师又没有为小灯泡的电阻受温度影响作好铺垫,因此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小灯泡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中,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之后,引入电阻概念,并定性的通过实验研究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对于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原沪科版教材中用的是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加热灯丝,通过观察电流表示数的变化来判断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笔者认为该实验有以下不足:1、教学中本实验极易与“导体和绝缘体的界限是相对的”实验相混淆。2、实验直观性不强。3、相关变量的呈现不够突出。而在现行的上广科教版教材中,导体电阻与温度的关系一带而过,留作后面通过测小灯泡电阻来处理。笔者认为如此处理第一不利于知识的完整性,第二是直观性不强,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我总是适时的使用我自制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演示器来完成教学。而且多年来教学实践也说明,收效很好。因此本文拟对这一装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5.
<正>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电压电阻》主要编排了三个实验:一是电压表的使用,二是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三是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结合教学重难点和实际学情,笔者设计了以下实验活动,驱动学生复习本章内容。一、引入水果电池,以趣味实验驱动复习教材虽然介绍了水果电池,但多数学生没有实际的探究经历。复习时,笔者引入“水果电池”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顾电压的概念、单位,以及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考点解读考点1电阻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跟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对一段材料确定的均匀导体,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考点2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是用来改变电阻大小的,它能够连续地改变进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准确表示出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考点3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内容是: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数学表达式为:I=RU.考点4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总电阻等于各串联导体…  相似文献   

7.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决定了导体电阻的大小,同时,温度对电阻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非金属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金属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里的温度是指大范围的变化,所以一般情况下因为温度变化范围较小,我们并没有考虑温度对导体电阻的影响,但是对于灯泡这一类不发光与发光时温度差距就很大的用电器,我们在解答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教学案例分析探究导体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传统实验设计的不足,应用电流传感器设计创新实验,让学生回归到真实的实验探究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有:电阻的初步知识,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重点是: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是:确认电阻是导体自身的性质,与电压、电流无关。二、课型设计小组合作、综合探索式新授课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理解影响电阻大小因素。(2)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领学生经历形成电阻概念、探究电阻影响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11.
正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其阻值来改变电路中电流或电路两端电压的重要电学仪器,在电学实验中正确选取滑动变阻器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教学中的难点,下面谈谈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及如何选择滑动变阻器.一、总的原则涉及滑动变阻器"作用和选择"问题的电学实验主要有: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跟电流大小关系、伏安法测电阻、伏安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是研读教材,熟悉教材内容,领会编者意图,排查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易忽视点,挖掘教材中值得探讨、发散和拓展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在研读新教材时思考的几个案例,在此与同行探讨.一、电压表如何测量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在《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实验中,采用如下方案:a、b、c、d四条不同的金属导体,在长  相似文献   

13.
九年级《物理》教材中,“焦耳定律”实验是一个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一般的教材中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对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大量的创新型人材,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教材中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过多引领,却弱化了学生探究水平的生成.基于这种现状,从教学实践中斟酌出“弱”教材探究教学1的思路,通过对教材的深度开发,把探究活动提前到学生阅读教材之前,组织学生在没有教材暗示和引领的前提下,开展探究性学习.本文结合苏科版物理的《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进行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5.
1原实验设计1.1实验方法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加热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通过液体吸热,温度升高体积膨胀的变化情况判断通电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多少。图1焦耳定律实验装置图2焦耳定律实验装置(1)选用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大小相同的电流,比较使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温度升高的情况,判断哪个电阻产生的热量多(如图1所示)。结论:在通电时间和电流大小相同时,电流流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有关,电  相似文献   

16.
说电阻     
一、电阻的意义电阻概念的导入是从实验开始的.在实验中人们发现:在相同电压下,通过同样规格(指长度和截面积相同)的不同导体产生的电流大小不一样.这说明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有差异的,为了表示这种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不同,所以引入电阻的概念.在实验中人们还发现:同一个导体在不同电压下,得到的电流大小不一样,但是,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与电压、电流的大小无关,而是由导体本身所决定的,它反映了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物理性质.所以电阻的意义不仅是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而且也反…  相似文献   

17.
蔡洌群 《物理教师》2000,21(1):19-20
1“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 “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系.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但也有少数导体,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在初三物理课本p.85中提出的结论,并安排有一演示实验,就是用钨丝跟电流表、开关、小灯泡串联后接入电源,再用酒精灯给钨丝加热,观察加热前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化,从而说明这一结论.这一实验器材个体多,装置麻烦,而且只能说明结论的前半部分.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一关系,我对课本中“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的演示实验作如下改进,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小灯泡L和去掉玻璃…  相似文献   

18.
一、对两个概念的认识1.电阻概念: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定义式为R=U/I,适用于任何导体。2.k=△U/△I:反映出电流变化与电压变化的一种关系,在U-I图像中表示图像的斜率。二、两者的联系1.两者大小始终相等的情况对定值电阻而言两者大小始终是相等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发生变化,即不受电压、电流的间接影响,亦即通过其中的电流和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其U-I图像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  相似文献   

19.
1 问题的提出 在初中物理中,电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教材中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之后,引入电阻概念,并定性的通过实验研究了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取决于导体本身的材料、长短、横截面积及外界温度,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当导体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导体的长短就决定了导体电阻值的大小.滑动变阻器就是靠改变自身连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电阻的,进而实现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及某段电路两端电压和保护电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