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例子很常见,上浮、下沉的实验也简单易操作,但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实例却非常少。教材上采用"盐水浮鸡蛋"实验作为例证,可做过该实验的教师都知道,要使鸡蛋上浮很容易,但要使鸡蛋悬浮就很难操作了,因为在该实验中加盐的量不好把握,且食盐在水中溶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虽然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但这样又会影响我们  相似文献   

2.
在复习浮力时,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理解不到位,总是与物体的浮沉条件混淆。可设计如下几组实验。1验证F浮与ρ溶的关系事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煮熟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破损),取两个烧杯,并在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清水与盐水,(为了使盐水的密度足够大而且准备时间短,要用热水溶解食盐),讲课时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再将鸡蛋捞出放入盐水中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中,浮沉条件中的悬浮实验通常是让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但是,该实验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稍微多放一点盐鸡蛋就会上浮,多加一点水鸡蛋又会下沉.笔者回想在家中洗杯子的情景,发现倒扣在水中的杯子可以浮在洗碗盆中,但用力一压后,它们又沉下去了.受此现象启发,笔者用倒置在水中的小瓶子实现了浮沉条件的教学. 一、实验原理 改变浸入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实现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与悬浮. 二、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4.
吉临荣 《中学教育》2002,(11):32-3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不但能激励学生参与 ,启迪学生思维 ,反馈教学信息 ,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每堂课要问的问题很多 ,但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随便发问 ,也就是说 ,课堂提问要问在“点”字上一、要问在疑点上。教师要巧妙施问 ,创设情境 ,利用矛盾 ,把学生思维引到课堂上来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如在初二物理《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节教学中 ,教师开始可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盐水、浓盐水中 ,让学生观察到鸡蛋沉底、悬浮、漂浮的现象 ,并问 :“同样的一只鸡蛋 ,为什么放在水中沉底 ?放在盐水中 ,有时…  相似文献   

5.
材料:空玻璃杯,食盐,清水,鸡蛋。小魔术师先盛半杯清水撒入多量食盐,搅匀(图1)。然后在同一个杯中慢慢加清水,到杯子快满为止(图2),要尽量避免与杯子底的盐水混合。这时,小魔术师放进一只鸡蛋,你会看到,鸡蛋下沉到清水和盐水交界处便悬着不动了(图3)。想想这是什么道理? 一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浮沉子是学生学习浮力时做的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塑料可乐瓶中倒悬的小玻璃瓶称为浮沉子。当用力捏可乐瓶时,浮沉子下沉,当松手后,浮沉子又会上浮,直到漂浮于可乐瓶中水面为止。似乎手压塑料瓶时,浮沉子就下沉;手松以后,浮沉子就上浮。实际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7.
悬浮是指物体停留在液体内任意深度的地方。其条件是 :浮力等于重力。当悬浮体不符合此条件时 ,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  例 1 .如图所示 ,一盛有盐水的烧杯中 ,悬浮着一个鸡蛋。试问 :1若向杯中缓缓注入清水时鸡蛋将怎样运动 ?2若向杯中缓缓撒些盐时 ,鸡蛋又怎样运动 ?解析 :∵鸡蛋悬浮于盐水中 ,∴ F浮=G,即ρ盐水 gv=ρ蛋 gv。1当向杯中注入清水时 ,ρ盐水 变小 ,∴F浮G,即鸡蛋上浮达到漂浮。  例 2 .如图所示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悬浮着一个内装磁铁的铁盒(有盖 ) ,试问 :…  相似文献   

8.
金申 《物理教师》2007,28(5):61-61
浮力知识中常会要求学生讨论这样的问题:一艘轮船从江河驶入海洋,轮船将会上浮还是下沉一些?于是教师常会要求学生把同一软木块分别漂浮在清水和盐水中,通过比较在盐水中露出的高度要大一些,从而得出轮船在海洋中将上浮一些的正确结论.但实验证明,用木块做实验,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虽有变化,但不明显.于是我自制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很好地解决了上述实验缺陷,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你见过步步高升的鸡蛋吗?动手做一下吧,小博士还会告诉你这其中的道理呢。工具:1.一杯清水2.一袋食盐3.一个新鲜鸡蛋4.一把小勺步骤:1.把一个新鲜鸡蛋放进盛着清水的玻璃杯里,你会看到鸡蛋半悬浮在杯中。  相似文献   

10.
星期天,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盐水救鸡蛋》的故事。故事里的鸡蛋独自跳到了水里,幸亏食盐大哥奋不顾身跳到水里,把清水变成了盐水,鸡蛋才浮出水面得救了。  相似文献   

11.
一、应用实验创设情境实验不仅可以提供物理学研究的事实材料,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实验中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用一个鸡蛋放在盐水中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当注入清水时鸡蛋下沉,当注入浓盐水时,鸡蛋上浮。让学生分析鸡蛋沉浮的原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二、运用故事讲述创设情境教师在讲解相对运动时,告诉学生机枪打出的子弹的速度是很快的,一旦打到人身上就会致人死伤。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多年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发现,悬浮实验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和盲区,尽管不少文章从不同角度阐明自己的做法,从中看到悬浮确实可以实现,例如,鸡蛋在浓盐水中悬浮,但是操作起来仍感不易.笔者在数年前采用先配制浓盐水的方法,使鸡蛋漂浮后再缓慢加入清水,逐步稀释上层盐水,从而实现悬浮.因为盐水密度呈现自上而下逐渐增大的阶梯式分布,所以当鸡蛋下沉运动到其平均密度等于所处位置周围盐水的密度时恰好悬浮.  相似文献   

13.
浮沉子是初中物理浮力教学中常做的演示实验之一,操作时偶尔会出现无法下沉或下沉后不再上浮的现象。从三种配重不同的浮沉子浮与沉的实验现象出发,对浮沉子浮与沉的原理进行深度剖析,找到有的浮沉子不下沉而有的浮沉子下沉后不上浮的原因,为成功制作浮沉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师演示:把一只生鸡蛋放入一只盛满清水的透明玻璃杯中。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中的鸡蛋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教师接着取出另一只盛满盐水的透明玻璃杯。师:请同学们猜一猜,把这只鸡蛋放入这个盛满水的杯子里,会出现什么现象?生:下沉。师:实际情况是否和大家猜想的一样呢?现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这个实验。请大家仔细察。生:鸡蛋浮起来了。师:对比这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生:两个杯子里的水肯定不一样。师: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尝尝这两杯水有什么同。生:一杯是清水,一杯是盐水。师:观察实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使鸡蛋上浮的这…  相似文献   

15.
儿子已经四岁半了。我常利用休息时间和他一起玩,一起做科学小实验。一次,我和孩子做“鸡蛋浮起来了”的小实验。我们用玻璃杯装满清水,拿一个鸡蛋放进杯里,只见鸡蛋立即沉入杯底。我让孩子把住食盐一点点地放入杯里,并且用筷子搅动,这时看到鸡蛋慢慢地往上浮,随着盐的增加鸡蛋浮到了水面上。孩子高兴地叫起来:“浮起来了,浮起来了!”我问:  相似文献   

16.
在解浮力题时,同学们对那些过程复杂,浮沉情况不明朗的题目颇感头疼,一般采用穷举法来求解。但是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下面笔者介绍一种较为简洁的假设修正法。1同物异液凑密度小的例1将一实心物体先后投入足量水和酒精中,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6N和5N,判定物体在水和酒精中的浮沉状态可能是(ρ酒=0.8×103Kg/m3)()A.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漂浮B.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中沉底C.在水中悬浮,在酒精中漂浮D.在水中沉底,在酒精中沉底解假设物体在水和酒精中初始状态均为悬浮,则物体在两种液体中的V排相同,即:假设浮力比为:F水浮∶F酒浮=ρ水∶ρ…  相似文献   

17.
<正>“耶!成功了!终于成功啦!”我的叫喊声快要掀翻天花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上周五,老师叫我们回家做“鸡蛋是否能浮在水面”的实验。这个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让我们想办法使生鸡蛋漂浮在水面。回家的路上,我一脸惆怅,心想:怎么才能让生鸡蛋漂浮在水面呢?这可把我愁坏了。一到家,我就打开电脑查了查,这才知道可以用把食盐溶解在水中的方法。“哈哈,这也太容易了吧!”说干就干,我马上准备了一个杯子、一袋食盐、一支玻璃棒、一个勺子、一杯清水、一个生鸡蛋。  相似文献   

18.
周美荣 《物理教师》2004,25(1):26-26
在浮力的习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常见的习题: 在木棒的下端绕上适量的铁丝,便能使它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将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全部截去,余下部分将:(A)上浮一些.(B)下沉一些.(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D)无法判断. 答案大家都知道是(A)上浮一些,如果我们再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它仍会上升.将露出水面部分不断切去,整体就不断会上升,最终会怎样?有没有可能突然沉下去呢?(它下面可是铁丝)下面让我们共同推证一  相似文献   

19.
1教材中原实验简介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六节《物体的浮沉条件》探究性实验中,为了说明密度比水大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以及钢制的潜水艇能在水中随意的下潜和上浮,书中用一只铝制的废牙膏袋来做实验,因为铝的密度为2.7×kg/m^3,与钢铁类似,都比水的密度大,  相似文献   

20.
一、提出问题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第78页有一道题: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水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请你解释该现象.考虑到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我们把该课题改成学生的趣味实验并要求学生如实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但实验结果不仅出乎学生意外,更让我们始料不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却是鸡蛋不能自动沉浮.为什么实际反应的现象和课本描述的不一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