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正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科书就浮沉条件知识设计了"盐水浮鸡蛋"实验,但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让新鲜鸡蛋悬浮很难成功。在漂浮情况下,加入清水后鸡蛋就会马上沉到烧杯底部;在沉底情况下,加浓盐水或食盐,鸡蛋有时会一瞬间上浮至漂浮,有时则始终上浮不起来。一、教材实验不足1.教材实验设计的意图是,新鲜鸡蛋重力不变,通过加食盐或清水调节液体密度,从而改变浮力来控制鸡蛋的浮沉。但存在的问题是,在沉底情况下,  相似文献   

2.
先把鸡蛋放在玻璃杯里,然后再倒入淡盐水。若发现鸡蛋没有浮起,可慢慢再加入少量浓盐水,并用筷子搅拌。当发现鸡蛋开始浮起时,应立即停止加入浓盐水,再搅拌一会,恰好使鸡蛋在盐水中悬浮为止。这时用比重计测出玻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中,浮沉条件中的悬浮实验通常是让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但是,该实验对操作能力要求很高,稍微多放一点盐鸡蛋就会上浮,多加一点水鸡蛋又会下沉.笔者回想在家中洗杯子的情景,发现倒扣在水中的杯子可以浮在洗碗盆中,但用力一压后,它们又沉下去了.受此现象启发,笔者用倒置在水中的小瓶子实现了浮沉条件的教学. 一、实验原理 改变浸入水中物体所受的浮力,实现物体在水中上浮、下沉与悬浮. 二、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4.
悬浮是指物体停留在液体内任意深度的地方。其条件是 :浮力等于重力。当悬浮体不符合此条件时 ,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  例 1 .如图所示 ,一盛有盐水的烧杯中 ,悬浮着一个鸡蛋。试问 :1若向杯中缓缓注入清水时鸡蛋将怎样运动 ?2若向杯中缓缓撒些盐时 ,鸡蛋又怎样运动 ?解析 :∵鸡蛋悬浮于盐水中 ,∴ F浮=G,即ρ盐水 gv=ρ蛋 gv。1当向杯中注入清水时 ,ρ盐水 变小 ,∴F浮G,即鸡蛋上浮达到漂浮。  例 2 .如图所示 ,在盛有水的烧杯中 ,悬浮着一个内装磁铁的铁盒(有盖 ) ,试问 :…  相似文献   

5.
吉临荣 《中学教育》2002,(11):32-33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不但能激励学生参与 ,启迪学生思维 ,反馈教学信息 ,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 ,发展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每堂课要问的问题很多 ,但课堂时间有限 ,不能随便发问 ,也就是说 ,课堂提问要问在“点”字上一、要问在疑点上。教师要巧妙施问 ,创设情境 ,利用矛盾 ,把学生思维引到课堂上来 ,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如在初二物理《物体的沉浮条件》一节教学中 ,教师开始可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在清水、盐水、浓盐水中 ,让学生观察到鸡蛋沉底、悬浮、漂浮的现象 ,并问 :“同样的一只鸡蛋 ,为什么放在水中沉底 ?放在盐水中 ,有时…  相似文献   

6.
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有一个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其中比较圆柱体分别浸没在纯水中和浓盐水中,区分两次实验时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实验教学难点。教学中如何提高实验现象的显著性?选择密度大的浓盐水,选择密度比浓盐水大,又接近浓盐水的物体。  相似文献   

7.
在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中装着无色透明的液体,一杯是淡水,是一杯是浓盐水,怎么鉴别它们呢? 1.把两个煮熟的鸡蛋分别放入两个杯中,鸡蛋能浮起来的杯子里放的是盐水,而鸡蛋沉到水底的杯子里放的是淡水(图1)。  相似文献   

8.
伊红 《数学教学》2002,(2):13-14
本文就笔者在初中数学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溶液稀释(或加浓)”的教学的一节课,对其中开放性教学结构的设计与实施作一回顾和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开放点1 根据教材通过盐水加水或加盐,改变原来盐水的质量分数,学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溶  相似文献   

9.
在复习浮力时,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理解不到位,总是与物体的浮沉条件混淆。可设计如下几组实验。1验证F浮与ρ溶的关系事先准备一个煮熟的鸡蛋(煮熟是为了防止实验过程中破损),取两个烧杯,并在烧杯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清水与盐水,(为了使盐水的密度足够大而且准备时间短,要用热水溶解食盐),讲课时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让学生观察鸡蛋在水中的浮沉情况,鸡蛋沉入水底,然后再将鸡蛋捞出放入盐水中  相似文献   

10.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教科书第十章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中,物体在液体中上浮、下沉的例子很常见,上浮、下沉的实验也简单易操作,但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状态的实例却非常少。教材上采用"盐水浮鸡蛋"实验作为例证,可做过该实验的教师都知道,要使鸡蛋上浮很容易,但要使鸡蛋悬浮就很难操作了,因为在该实验中加盐的量不好把握,且食盐在水中溶解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虽然玻璃棒搅拌可加快溶解,但这样又会影响我们  相似文献   

11.
一堂实验课     
在无数次实验课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鸡蛋在浓盐水中会浮起来的那堂实验课。这是星期五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响后,班主任便笑眯眯地走进了教室。同学们的目光都被班主任手里拿着的东西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12.
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这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就“物质密度的测量”的教学 ,谈谈从习题入手来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领略发散思维 ,感受实验创新的一些尝试 .1 用天平及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背景题 :小明用天平称得一空烧杯的质量为 2 5g ,用量筒量出 4 0cm3 的盐水倒入空烧杯中 ,测量其总质量为 73g ,求此盐水的密度 .ρ盐水 =mV=1 2× 1 0 3 kg/m3实验设计 1 :用天平和砝码、量筒、玻璃杯等器材测量盐水的密度 .用量筒…  相似文献   

13.
一、应用实验创设情境实验不仅可以提供物理学研究的事实材料,还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在实验中充分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发挥其创造性,培养形象思维能力。例如在讲解阿基米德原理时,教师可用一个鸡蛋放在盐水中演示物体的沉浮条件,当注入清水时鸡蛋下沉,当注入浓盐水时,鸡蛋上浮。让学生分析鸡蛋沉浮的原因,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二、运用故事讲述创设情境教师在讲解相对运动时,告诉学生机枪打出的子弹的速度是很快的,一旦打到人身上就会致人死伤。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  相似文献   

14.
《考试》2008,(5)
题目小明看到鸡蛋沉在水杯底,他沿杯壁缓慢加入盐水使鸡蛋上浮.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相似文献   

15.
从各地的中考物理试题看,命题者多从初中学生能否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否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否灵活运用知识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为出题素材,着意把题目出“活”,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例1 有一块冰漂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浓盐水密度是1.1×10~3千克/米~3).如果冰块全部融解后,液面将( ).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学习》2005,(3):25-25
取一瓶浓氨水,一个剥了壳的熟鸡蛋.一个口径比鸡蛋略小的实验瓶。如图所示,将氨水瓶盖打开,将实验瓶倒扣在氨水瓶上,经2~3分钟后,氨水中挥发出来的氨气(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就会充满实验瓶.驱走瓶内的空气。将一团蚕豆般大小的吸水纸,吸透水后。贴在鸡蛋的一端,将鸡蛋堵住实验瓶口,并使有吸水纸的一端在瓶内,就可以看到鸡蛋慢慢地被吸入瓶内。  相似文献   

17.
1.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水面上(如图甲),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乙中的()  相似文献   

18.
实验准备:棉线 一碗浓盐水 打火机 支架 实验过程: 1.将棉线浸入浓盐水中; 2.十分钟后从盐水中取出棉线,将其晒干; 3.将晒干后的棉线固定在支架上,用打火机轻轻点燃棉线,火花会沿着棉线向上蹿.观察燃烧后的棉线的样子.(在点燃棉线时,注意保持支架稳定,防止因为抖动而使棉线断开.此过程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最好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鸡蛋,没有适宜的环境和温度,永远也不可能孵化为鸡仔.笔者在阅读理论的探索中,发现促进实现阅读目标的孵化环境和温度,其实就是一个“无中生有“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最新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质量和密度》的学生分组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物质的密度”仍然沿用了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即先测出石块的密度,再测定盐水的密度。看似无关紧要,但笔者在多年的指导学生实验的实践中,发现每次学生在实验完毕后测出的数据中石块的密度基本符合密度表中的数值范围,而盐水的密度却与密度表中盐水的密度不相符合,大多数学生测出的盐水密度都偏小,甚至低于水的密度,问题出在哪里呢?经过分析和以后的多次观察,发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在测定石块的体积后,量筒中有残留的水,并且由于量筒较高,底部的残水短时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