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式  许晖 《初中生》2012,(22):15
悦读之前:"你怎么没去买许嵩的新碟?""唉,囊中羞涩啊!"是否常这样对话?那么,"囊中羞涩"是我们惯常所理解的意思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一首《空囊》道尽了诗人杜甫生活的艰难。这句诗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囊中羞涩"的出处,也写作"阮囊羞涩"。杜甫如此贫穷,应该叫"杜囊羞涩"才对,为什么叫"阮囊羞涩"呢?此典出自元人阴时夫《韵府群玉》之"七阳"一章。阴时夫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看囊,空恐羞涩。’  相似文献   

2.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一首《空囊》道尽了诗人杜甫生活的艰难。这句诗就是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囊中羞涩”的出处,也写作“阮囊羞涩”。  相似文献   

3.
<正>如果直接说身上没钱那也太不含蓄了,而且会不好意思,用"囊中羞涩"就显得文雅很多。不过为什么"囊中羞涩"就是指没钱呢?这个成语和东晋大臣阮孚有关。阮孚以继承父亲和叔祖(阮籍)的任性旷达见称,人称"诞伯"。阮孚与他的父亲一样高傲放荡,不与权贵同  相似文献   

4.
“留得一钱看”读一文学报纸,有杜甫诗意图一帧,画杜甫两指持一钱观看,旁有杜诗一句:“留得一钱看。”此图仿自陈老莲所绘“博古叶子”。陈老莲所绘的博古叶子即杜甫以二指持一钱观看状。此叶子上端横书“一文钱”,右题“杜甫囊  相似文献   

5.
《渔夫的故事》(初中第一册)中有“笑逐颜开”这句成语,课本注为:“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颜”字未加注,查《汉语成语小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其意为“脸面、脸色、面容”。  相似文献   

6.
对《梅岭三章》中“此头须向国门悬”一句有以下几种解释: 一、把句中的“向”字释为“对着”。二、这句诗是“典故”(见《初中语文课本成语典故注释》,孙良明著),“故事见《史记·伍子胥列传》,‘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三、重庆师院《语文通讯》曾译为:“我这个  相似文献   

7.
现在很多成语的意思已非庐山真面目了,但沿袭成俗,人们竟忘了它们固有的意义,将错就错起来,不妨列举数条,供大家解释成语时,注意它的含义和用法的演变。国色天香:原指色香俱美的牡丹花。胡继宗《书言故事·花木类》:“牡丹曰天香国色。”唐中书舍人李正封的牡丹诗有“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之句。宋·范大成《与至先兄游诸园看牡丹》中有“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栏烧烛看”的诗句。不过自从《警世通言》中拿“国色天香”来形容杜十娘之后,这一成语被称誉美丽女子所专用了,很少再有人知道它和牡丹花的关系了。昆山片玉:昆山,昆仑山。昆山片玉,昆仑山许多玉石中的一块。《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  相似文献   

8.
“带你看流星雨!”一句看似平平淡淡的话,是如何让无数少男少女为之怦然心动?大人们肯定无法理解。这是《流星花园》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之所以说“经典”,是因为看过《流星花园》的人大都能记住它。《流星花园》讲述的是一个很老套的“现代灰姑娘”故事。杉菜是一个家庭条件并不  相似文献   

9.
万莉同学问:《季氏将伐颛臾》最后一句“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应该怎么理解? 理解这句话的关键,是弄清楚孔子在为谁“恐”?季氏有什么“忧”? 有人认为孔子是在替鲁国国君“恐”。因为孔子认为季孙氏所忧虑的,不在取得小小的颛臾,而志在取代鲁哀  相似文献   

10.
开心乐园     
栏目主持人梅子44看画猜成语填数字组成语妈妈正在洗衣服。她顺手从盆里提起一件湿衣服问小英:“你猜猜,这是一句什么成语?”小英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你能给她帮个忙吗?请你根据图中的4幅画的含义,各猜一句成语。请你在图中的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字,使每一横行成为一句成语。读故事猜成语趣味成语一休34345古代诗文是我国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通过诵读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不但能提升文学素质,从中你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发现。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个——“古诗文”之旅瘦马“访”名人①至今思(),不肯过江东。②()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③桃…  相似文献   

11.
倒着看世界     
呆——望之似木鸡的成语人人会用,但是谈到它的出处,就叫人目瞪口呆。一日读《庄子》,读到一则小故事,赫然发现里面也有一句成语,等到把故事读完,这才惊觉我们平日可能把成语都用错了。这个故事是教人怎么养鸡:有一位纪先生替齐王养鸡,这些鸡不是普通的老母鸡,而是要训练好去参加比赛的斗鸡。纪先生才养了十天,齐王就不耐烦地问:“养好了没有?”纪先生答道:“还没好,现在这些鸡还很骄傲,自大得不得了。”又过了十天,齐王又来问,纪先生回  相似文献   

12.
《宋定伯捉鬼》一文中有这样两句:①定伯令鬼先渡,听之,了然无声。②便卖之,恐其变化,唾之。句中加点的“之”字应怎样理解呢?与人教版教材配套的《同步练习册》(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年10月)把①句的“之”解释为:代物,指“水声”。既然是“了然无声”,又何来“水声”可听?岂不前后矛盾?其实,“之”在句中是代事,指“鬼渡”,可不  相似文献   

13.
一、导语设计 提问:同学们,有个成语叫“鸡鸣狗盗”,大家听说过吗?谁能说说它的意思? 总结:成语“鸡鸣狗盗”是指卑微不足道的技能。关于鸡鸣狗盗还有一个典故,请同学们看第265页的注释③。这也是鸡鸣狗盗一词的出处。典故是通过孟尝君依赖善鸡鸣、狗盗之技的士的帮助得以脱险的故事,来表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四十回写行酒令,黛玉有一句“纱窗也没有红娘报”。此语出自王实甫《西厢记》,但与原文有明显不同。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注释说:“纱窗也没有红娘报:系改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唱词:‘纱窗外定有红娘抱’而成。”是谁改的呢?注文中没有说。看来是指小说作者。恐不尽然。改这一句的当为清初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金圣叹在  相似文献   

15.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前有樽酒行》)的诗句。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亦云:“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作为一句成语,“看朱成碧”是形容人们心乱眼花,分不清颜色。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实际上是一种“视觉后象”。对感受器的刺激停止之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会保持一个短暂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已提炼为成语,被人们广泛使用。下面我们就重读这些故事,了解有关的成语。1.单刀赴会[故事回放]《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记载:为了讨回荆州,鲁肃定计设下鸿门宴来请关羽。关羽曰:“吾来日独驾小舟,只用亲随十余人,单刀赴会,看鲁肃如何近我。”关羽单刀赴会,威震江东。[成语释义]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赴会:参加约会。原指三国时蜀国名将关羽只带一口大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含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2.舌战群儒[故事回放]《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记载:赤壁之战前夕,为了说服…  相似文献   

17.
守山待鱼     
听说过“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人一看我这篇文章的题目,一定会奇怪地问:“为什么‘株’、‘兔’两宇变成了‘山’和‘鱼’呢?”其实这来自于一个令人难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师:那好极了,请你根据画面的意思猜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如果你猜对了,电脑博士会奖给你一本书。注意看大屏幕(课件依次演示反映《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四个故事主要内容的图片)。生:看图片猜出四个故事。师:了不起,一下就把四个故事都猜对了。书里还藏着小秘密呢,仔细看,你发现什么了?(课件演示:打开四本书,里面有“寓言”两个艺术字。“寓言”两个字里还套着“道理”、“故事”四个字)生:“寓”字的里面有“道理”,“言”字的里面有“故事”。师:看得真仔细!那你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9.
甲:今天,咱们俩做一回成语与地名的游戏,好吗?乙:怎么个玩法,能给举个例子吗?甲:我说一句成语的尾字,你用一句成语的首字相连后,组成一个地名。比如,“言必有中”和“国富民强”,一句成语的尾字是“中”,一句成语的首字是“国”,合起是“中国”。乙:很有意思!这可要费费脑筋。咱们  相似文献   

20.
语言的标准不外乎两条:一是准确精炼,二是形象生动。鲁迅先生说“删掉一切可有可无的字”就是讲精炼的。西方哲人说“形容事物只有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就是讲生动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点缀”、“袅娜”、“羞涩”既准确又生动。但“碧天里的星星”就欠准确了,因为花少,星星却很多。名家的语言,当然是好的,但也不能排除欠好。在教学中要实事求是,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唯名人是从。且看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开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