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教学行动研究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本文简单介绍了教学行动研究的概念和特征,实施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和研究方法,以及教学行动研究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按照McNiff提出的教学研究5步骤:发现问题-制定对策-实施行动方案-反思行动结果-发现新问题,本文将教学行动研究应用到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改进高职英语口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学行动研究的步骤入手,重点探讨了其在高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教学行动研究可以有效解决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教师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李莉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29):112-112,114
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实践能力.本文拟从高职公共英语的现状分析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可行性,从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步骤及实施时的相关注意事项来探讨行动导向教学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应用,以期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学英语写作课的教学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教育界倡导的“自我反思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师日常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指的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行为为思考对象,审视、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出的种种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转变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自我反思教学模式”的主要实践途径是教学行动研究。教学行动研究指教师对自己课堂中的教学现象进行考察、研究,并从中获得知识、改进教学的一种探索性活动。近年来,国内关于教学行动研究方面的著述越来越多,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教学行动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包括观察分析、计划、实施、反思等环节。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可操作的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6.
行动研究理念在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引入,实施关键在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要素。计划是基础,需明确所研究的问题,做好研究计划;行动是关键,实施路线按照"参与—改进—公开"进行;观察是重要环节,对教师及其研究团体的行动背景、实际环境、行动过程及行动结果进行监督;反思是目的,反思的同时并制定下一阶段研究的计划。坚持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视问题为课题、工作为研究、教师为专家的方法,建立以研究为理论指导,以实践教学为实践导向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参照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探讨在多媒体作品制作员考证教学中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以及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实施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以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有利于学生全面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一般情况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分为四个步骤:项目制定-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总结反思。现在结合公共关系学的学科教学,谈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论行动学习在MBA教学中的实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释行动学习内涵与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在MBA教学中实施行动学习的主要策略:转变观念、重塑师生角色;明确行动学习的实施步骤;组建学习小组,加强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围绕项目专题开展活动,实施并完成项目;利用网络技术,拓展课堂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是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历史研究性教学要针对学生存在问题,遵循实用性、可行性、多样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教学原则,按照确定研究性学习"活动课题—制订计划—实施研究—总结交流"的基本步骤来开展。  相似文献   

11.
“课堂辩论”行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使学生真正从“课堂辩论”中获益,笔者进行了一轮行动研究,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制定并在实践中执行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2.
景韵 《毕节学院学报》2009,27(11):89-91
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教师行动研究能够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环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教师行动研究包含一系列的教学科研实践活动,教师通过观察课堂教学行为,反思教学过程,评估教学效果,进而改进课堂教学。教师行动研究能够创设有效课堂教学环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崇宁 《数字教育》2021,(2):46-50
笔者通过为期一年的两轮翻转课堂行动研究,探讨一种适合于艺术类学生大学英语课程的"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解决翻转教学实践中课前知识传授未能完全达成而影响课堂上的知识应用和深化学习,最终导致知识无法实现完全掌握和内化的问题。"半翻转"主要体现在课堂增加一个以促进课前知识达成为目的的课堂环节——基础知识疑难点突破,也就是教师知识讲授没有完全被翻转到课前,而是部分地保留到了课堂上。本文报告了两轮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教师对"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5.
在对翻转课堂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之上,探索将游戏化学习与翻转课堂实现有效融合的教学设计模式,并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实践结果表明,基于游戏化学习的翻转课堂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圆满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6.
交往行为理论是哈巴马斯创建的全新理论架构。交往行为理论关于其运行境域、类型与合理性以及主体性和主体间性等问题的论述,对课堂教学行为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行为囿于生活世界之中”“课堂教学行为需以合乎理性为基础”“课堂教学行为应实现主体性与主体间性之间的统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对高职院校个案进行深入调研,对高职院校"两课"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高职院校"两课"的教材内容体系、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效果、课堂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两课教学改革的重难点及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仕敏  杨炳武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3):106-107,121
行动研究既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又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捷径。教师通过观察和反思,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上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提高教学效果,最终达到教师与教学同步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The role of power in an English-as-a-second-language classroom has yet to be fully explored by an action research practitioner, especially in a Malaysian higher education setting. This study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is gap by working within an academic literacies perspective to teaching academic writing, which propagates the understanding of power-relational, socio-cultural and epistemological condition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s the teacher in this classroom, I focus on how power-relational conditions play out. To activate the power conditions, I used a teaching principl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TESOL)-negotiated interaction to reduce power-based mismatches between participants in a teaching or learning relationship in my classroom, drawing upon Kumaravadivelu’s work on post-method pedagogy for TESOL; that is, not being bound by any specific method of teaching. In analysing the different types of power that were operational in my classroom, wider implications of power that operate beyond the classroom level and how they impact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decision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illuminating.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ology used for this study enabled me to reflect critically on my detailed diary recordings and student letter and interview collections, which in turn impacted on my teaching decisions as each teaching cycle was completed. My reflections also help shape my evolving identity as a teacher-researcher throughout this ongoing Malaysian action research journe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