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主要阐述了文章的构思及成熟,语言文辞的表达,文思的快慢,文章写成后的修改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以上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不是以论道为思想宗旨,它开篇明义提出文之为德的思想,其"德"的观念既不是个人品行也不同于道.从它的历史演变来看,是一个含有感性特征的经验概念,符合文学艺术的特征.道是本体论的精神观念,德则是道的感性显现.德一直与文学艺术有密切联系,刘勰以传统的德言说与孔子的文言相结合,创造了<文心雕龙>以言辞论为中心的文艺理论体系,而不是将文作为道的附庸.  相似文献   

3.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牟世金先生是当代<文心雕龙>研究的著名专家,本文对其标志性研究成果<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一系列代表性观点作了介绍和评价,并兼评其另外几部<文心雕龙>研究著作,以便使牟世金先生毕生之<文心雕龙>研究著述与主要贡献得到整体的呈现,为当代<文心雕龙>研究史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提出了文学创作的"虚静"说.对于"虚静"说学术渊源的讨论,学术界有不同的意见.实际上,"虚静"之说始于老子.老子的"虚静"与庄子的"心斋"坐忘"等都是一种泯除了各种知识经验的精神状态,荀子的"虚壹而静"对此有所扬弃,而是一种保留有"一"、有"所臧"的精神状态.而刘勰<神思>中的"虚静",是在"疏瀹五藏,澡雪精神"下、清除了内心世界中各种经验而呈露出来的一种心境莹彻澄明的精神状态.因此,比较而言,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虚静"说,渊源于道家的老庄思想.  相似文献   

6.
南朝莒人刘勰所著<文心雕龙>的思想源头是<周易>哲学从"三才之道"到文学本体论,从"变易不易"到文学通变论,从"易尚中和"到艺术和谐论,从"现物取象、立象尽意、尚象制器"到创作认识论,形成易学与文学合流的"龙学"活水,说明刘勰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家,而且是一位善于推理、辨析的哲学家和易学家.  相似文献   

7.
<熔裁>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二篇,具体探讨了写作活动中的"熔意"与"裁辞"的问题,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从<熔裁>的逻辑结构的分析,揭示出"熔裁"的思想渊源、丰富含义、基本途径、根本目标、思维个性等五个方面内容特征和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开创期为材料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多属于概述评介的性质;发展期为专题讨论阶段,研究成果多带有歧义争鸣的特色;繁盛期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趋向于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学"界同仁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思考、蓄积调整,21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必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9.
刘尚对刘勰影响深远.<文心雕龙·序志>"予生七龄"之梦,是刘勰以隐喻的方式蕴藉着的对刘尚萦怀难忘的情结.刘勰设计的"予生七龄"的梦象,用<易经>解析实乃凶兆,正是刘尚战死的那年(公元474年).刘勰当生于公元468年.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与《艺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和<艺概>都是对前代文学实践和理论批评的总结,二者有着颇多一致之处.本文从宗经思想、文学史意识、立足文学实践、兼容并蓄的批评态度、范畴应用五个方面来比较二者的异同.<文心>因其关注形而上的"道"之哲学探讨,并形成其文学上的"原道"--形而上理论,使<文心>的宏观研究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能够以开阔的视阈作细致的微观探寻,结合历代文学实际,建构了其"体大虑周"的宏观文学理论体系,在古代文论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艺概>因缺乏这种上溯于"道"(本体)的形上意识,故尔其理论性、系统性,均不可与<文心>同日而语,尤其在近代变革动荡的时期缺乏时代气息,而显得传统的包袱相当沉重.  相似文献   

11.
刘勰<文心雕龙·辨骚>篇是楚辞学史上第一篇从文学层面来全面而公允评价楚辞的专论.刘勰从批判汉儒以"经"解"骚"的错误观点出发,充分肯定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取熔经意"与"自铸伟辞"有机结合的艺术特征.由此总结出"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的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刘勰的楚辞论,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勰<辨骚篇>列于<文心雕龙>"文之枢纽"之总论,是第一篇全面而高度评价<楚辞>之专论.然龙学界却普遍认为"博徒"与"异乎经典"之"四异"皆为贬词.其实不然.它们恰恰是充满感情色彩的褒美之词.<楚辞>之所以能够博得"<雅><颂>之博徒、词赋之英杰"之美誉,关键是因为它"取熔经意,自铸伟辞"的通变创新精神.刘勰由此而归纳出"执正驭奇"的文学创作原则,迄今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知音"--从《文心雕龙·知音》看刘勰文学鉴赏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知音>首开我国文学鉴赏理论研究之先河.刘勰从审美主客体、文学鉴赏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上,指出了"知音难"的原因,提出了读者在文学鉴赏中作为接受主体的必备条件,对我们今天文学鉴赏、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体大思精的理论著作,已早有定评,但它又是对以往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可以说是一部自先秦至晋宋的文学史,这一点尚有待于进一步的认识.本文对<文心雕龙·明诗>中关于五言诗起源的论述进行了评论,认为刘勰的文学史研究中表现出了从资料出发、审慎求实的态度,以及文史并重的方法,这些都值得在今天的文学研究中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刘勰<文心雕龙>的美学思想作了概略性探讨,特别指出它总结六期文艺美学、开启唐代艺术的美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的文体论的第一篇,也是他对诗歌这一体裁的专论.<明诗>篇明辨诗歌的源流,四言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诗的风格、作用及写作特点等.可以说它是先秦至齐梁时期诗歌理论的总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发展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滋味"说为中心,考察了钟嵘<诗品>和印度<舞论>在使用这一概念时的相近性,认为<德国所藏敦煌吐鲁番出土梵文文献>中的<诗律考辨>为我们解读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在此基础上得出这样一个初步的推论<舞论>中的一些重要观点是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论文叙笔"即文体论部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学界还存在分歧,众论纷纭,各持一端.其中争论较大的有"论文叙笔"的划分标准、"论文叙笔"的篇目是多少、"论文叙笔"的价值和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论述作家风格处颇多,而<才略>篇是其论作家风格的典范;其论作家风格涉及"才略"、"文"、"辞令华采"三大对象;其论作家风格重在论"各其善也",即论诸作家风格的突出点;其论作家论,或用比较法,或用"迭用短长"法;其论作家风格,多用隐喻性语辞.  相似文献   

20.
最近,在河北省昌黎县发现了1册清光绪年间重修的<韩氏家谱>,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文章考辨了<韩氏家谱>的发现及保存的情况、可能始修的年代、所陷入的误区,以及研究价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