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舆论监督实际上是人民群众借助于新闻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的民主监督。它通过媒体特有的公开性,对社会上一些腐败现象、行业不正之风和其他事实进行报道,从而起到揭露鞭挞丑恶和弘扬正气的目的。它是完善我国民主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也是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工作的光荣任务。  相似文献   

2.
鲁兰洲 《新闻实践》2005,(12):16-17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个重要方面,是社会民主的重要环节。新闻舆论监督是舆论监督的主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舆论监督在本质上并不是新闻媒体的监督,而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事务的监督。这种监督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条件下,舆论监督在揭露腐败、违法犯罪和社会不良现象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在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社会新闻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新闻是众多新闻类别中的一类.是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对而言的。长期以来,在大多数人眼里.社会新闻似乎仅仅是都市报、晚报类报纸的板块。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包括社会问题、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讲究趣味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沟通的一座连心桥;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工作。新闻和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新闻要关注舆论,传播舆论;另一方面,舆论要借助新闻来实现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新闻 笔者认为,社会新闻是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社会事件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内容,尤以社会道德伦理为基础反映社会风尚的新闻为主。它与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文化新闻相比,具有社会性、广泛性、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富有人情味等特点。社会新闻与公众、民生有着特殊...  相似文献   

7.
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是各级党报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能,为此,各级党报都设置了群众工作部。党报群众工作部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关注社会生活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和通过舆论监督缓解各种矛盾及平抚群众情绪的重任。它的新闻载体一般说来是读者来信,占据了党报舆论监督前沿和窗口地位。正因如此,各界人士、广大群众便把党报群众工作部视为倾诉烦恼和投诉不公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8.
张晓敏 《新闻窗》2014,(4):91-92
电视社会新闻是对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等,通过电视媒介进行深入报道的新闻,其与文化新闻、科技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等比较,更具生动性、广泛性、社会性及人情味,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此受到广大群众的极大欢迎。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形式.它作为一种普遍平等权利,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手段.群众进行舆论监督的形式很多,新闻舆论监督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形式。新闻传播具有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权威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社会生活的主体,只有贴近群众,经济新闻才会有最广泛的受众。在报道内容上选择群众关心的话题。采写经济新闻,要积极研究群众最关心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一是抓住"两头热"的问题,即领导和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二是要采用"两头热"的方法,即一方面新闻媒体首先热起来,组织采写热点稿件,进行追踪报道,开辟专栏,组织系列文章,集中探讨某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让群众参与热点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论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来,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新闻媒体和政府相关机构议事日程上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舆论的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的监督,是人民群众通过舆论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的监督,不应仅仅看成是新闻工作者个人或者是新闻单位的监督。”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而我们新闻单位在这方面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民生档案是机关、团体、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与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字、图表、声像、电子数据等各种载体形式的原始记录。它反映着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查考价值。民生档案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基础,是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据,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凭证。  相似文献   

15.
陈晋 《新闻传播》2013,(12):168
新闻单位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弘扬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是党和人民寄予新闻媒体的重托,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的责任。通过新闻报道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正气,揭露邪恶,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是新闻媒体的重要历史使命。10月2日至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安徽调研时强调,要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为人民提供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在调研中  相似文献   

16.
张文 《新闻窗》2013,(6):27-27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蓬勃兴起,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日渐良好,新闻舆论监督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进程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相比,仍有相当的距离。如何改善新闻舆论监督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使舆论监督发挥出更大的效能,是摆在新闻媒体和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上的一道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舆论?什么是舆论监督? 舆论就是公众的意见或言论。是利益相同、认识相近的相当数量的人的议论或意见。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道义的、精神的力量。在我国,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社会主义民主权利的一种有效的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督,也是党和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对社会的监督。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人民的意志和情绪,人民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出来,形成舆论,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与考虑,就是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8.
曲玉清 《记者摇篮》2007,(10):39-39
新闻舆论监督,是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和批评的一种传播活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我们的主流新闻媒体在传播党的重要思想、引导社会舆论、向人民群众报道最新的新闻事件、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一些新闻媒体中,单纯追求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追求媒体的轰动效应而不顾社会效果的现象屡见不鲜,突出地表现为忽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低俗、媚俗之风盛行,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害”。  相似文献   

20.
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新闻舆论监督运作空间的大小与力度的强弱.则是衡量政治文明进程的尺度之一。新闻媒体作为反映人民群众意志和呼声的渠道与窗口.在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巨大的威力和重要的影响力.其作用无可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