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有了新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叶圣陶、夏丐尊早就意识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叶圣陶一直把“为人生,为生活,为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的核心和宗旨。夏丐尊也在《文章作法》的绪论中说:”文章本是为了传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而作的,所以只是一种工具。”叶圣陶先生则对写作作了这样精辟透彻的论述:“写作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写出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特点。”这就把语文教学的功能和性质完整的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而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几大语文课程目标中,最能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的莫过于“口语交际”了。但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及调查,笔者发现在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堪忧。现对目前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淡一些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6.
邬凤兰  冯静  陈宏 《课外阅读》2011,(2):215-215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完整地阐述了出来——“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特点;“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性特点。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经过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出来并加以证实了的。  相似文献   

7.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完整地表述了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  相似文献   

10.
思考之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人文性”统领“工具性”为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争得面红耳赤之后,《语文课程标准》给予定论,并表述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所固有的本质属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说明语言文字不但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传承人类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工具。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语文课程性质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当然,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无可否认的,但如果仅以此作为语文学科的唯一教学目标,则限制了语文的内  相似文献   

13.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注入了语文教育新的理念,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话十分明确地指出:工具性是源于语文的交际功能,而其人文性是因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5.
工具性、人文性是语文界纷纷攘攘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2001年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则给语文定性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明显地存在着重“工  相似文献   

16.
润物细无声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把语文学科的性质完整地表述出来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语文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离不开实际的使用环境。语文的实用环境就是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充分地认识和掌握语文的工具性。因此,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检验学习;在学  相似文献   

18.
徐颖 《小学语文》2007,(5):40-4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定义在确定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同时,提出了语文的人文性。这种由语文单一性(工具性)向双重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转变,标明了语文课程鲜明的时代特征:丰富的人文内涵,全新的教学观念,全新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了我们常说的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等含义。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反映了社会各界对语文教育的共同期望,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展开和实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人文教育就是以提高人们的人文素质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固有属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性质明确界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全面贯彻落实标准要求,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作为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原则。一、实现自主学习,把“学会学习”作为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实现自主学习,就是要积极倡导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